关注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促其走上成才路

2013-04-29 00:44张锦鸿
成才之路 2013年6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农村初中困难

张锦鸿

摘 要:重视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是实践新课程理念,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策略;在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群体占相当大的比例,深入研究这一群体的成因及对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以本校为例,具体分析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成因,指出只有从实际出发,科学决策,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让“学困生”找回学好数学的自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走向成功。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对策

一、“学困生”问题的研究背景

“学困生”是我们教育对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我们教育对象整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制度不断改革与完善,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初中生实行免试入学,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困难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数学学科表现更为明显。据统计:全国的初中学生有近30%的“学困生”,涉及近600万个家庭。由此可知,“学困生”的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已不仅是数学本身的教育问题和学生学习的成绩问题,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成为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因此,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有所成,对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本人都具有重要意义。我校是众多农村初中的一个缩影,下面,我就通过本文抛砖引玉,与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各位教师共同探讨,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二、“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颇为复杂的,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学校的、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学生本人的,原因多种多样。

1. 来自家庭

在农村中学,现在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化,有的甚至只是小学文化。他们的自身素质不高,管教子女缺乏办法:有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子女的价值观,导致部分学生从小就对读书缺乏动力;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对子女的学习、思想缺乏必要的关心和指导;有的家长整天沉迷于玩牌、打麻将等游戏或赌博活动,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导致部分学生长期处于无监管状态;有的家长忙于发财致富,把对孩子的管教搁置一边,简单地交由学校管理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部分学生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数学基础也就打不好,学习数学的难度越来越大。

2. 来自学校

在农村中学,有的学校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设施简陋;有的学校教学管理不到位,教学环境不理想;有的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缺乏艺术:批评多、鼓励少,挖苦多、赞扬少,歧视差生,不能一碗水端平;有的教师缺乏严格要求,得过且过。总而言之,教师的教育方法不科学,缺乏艺术性,教学水平太低,学校的管理滞后,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对“学困生”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3. 来自社会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实行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工作分配,使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造成比较大的冲击。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个别大中专毕业生的确没有找到工作,于是在农村的一些人就拿此大做文章,鼓吹“读书无用”,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很多学生也认为读书没用,对学习消极对待,从而出现了许多“学困生”。

4. 来自学生

(1)厌学心理。“学困生”由于长期的学习困难而形成恶性循环,在学习上他们没有机会或很少有机会获得成就感的体验,对待学习持消极的态度,甚至毫无兴趣。

(2)依赖心理。“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他们遇到问题不能积极分析,不会主动探索与思考,而是期望老师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期望老师提供详尽的讲解,学习只求“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

(3)懒惰心理。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懒惰心理,“学困生”主要就是由懒惰造成的。“学困生”在课堂上总是消极听讲,马虎应付,在学习上缺乏主动,缺少独立性,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以上三种心理因素,已成为“学困生”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社会关心,家长配合,为“学困生”转化创造条件

加大社会宣传的力度,使家长、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消除“读书无用”的观念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唤醒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思想重视,转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价值观念,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条件。

2. 学校思想重视,教师肩负重任,为“学困生”转化营造氛围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离不开教师。学校、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师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学校必须思想重视,教师应当肩负重任,为“学困生”转化营造氛围。

3. 优化“学困生”的心理环境,增强“学困生”的转化信心

“学困生”在学习上大多数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挫折,他们的心理历程通常是“失败”的痛苦体验,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有的甚至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在学习上大多数存在着恐惧、自卑、应付、厌学等不良心理。对此,教师要针对他们的心理和思想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遵循心理转化的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首先,要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对他们不排斥、不挖苦,要关心、爱护、信任他们,帮助他们鼓起勇气,抬起头来,重新开始。其次,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点滴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变“我不行”的消极心理暗示为“我能行”的积极心理体验。第三,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卸下思想包袱,优化“学困生”的心理环境,增强“学困生”的转化信心。

4. 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困生”转化效果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会创造出奇迹。”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数学学习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内驱力,促使“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在农村中学,只靠教师来转化“学困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也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协同配合,努力改善社会大气候和学校、家庭小气候,为转化“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实践证明,往往是创造机会、追求卓越,继而才能走向更大的成功。我们要珍惜每一位“学困生”心灵深处的渴望,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我能行”“我会学”的成功体验,使心理因素得到优化,从而形成转化、前进良性循环,才能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钱在森.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2]马忠林.数学学习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广东省信宜市茶山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农村初中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选择困难症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优策略探析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