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习礼
摘 要:歌曲紧扣时代的脉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程,宣扬了社会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环节中,适当合理地加入歌曲元素,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教学;音乐元素;学习兴趣;歌曲
歌曲通过生动感性的方式来间接表达人类的情感,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深入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思维能力,目前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任务。
一、歌曲对高中文化生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歌曲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若要使高中课堂教学有感召力,则必须具有感染力。通常情况下,感染力的渲染需要具有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高中课堂教学
中,适当地运用歌曲元素,通过曲调和歌词,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还能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是受主观情感所支配的,因此我們说情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歌曲可以让课堂环境宽松又愉悦,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的情感距离最大限度地缩小,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后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
2.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学生心情愉悦时,对于学习的热情与求知欲望就会成倍增长。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歌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使用歌曲能够创设出有利于激发情感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歌曲的感染力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主观情感,进而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歌曲有益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歌曲,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情感与学习兴趣。
3.摒弃陈旧教学模式,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多数高中课堂往往为学生留下枯燥的印象,然而我们说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往往都比较低。歌曲作为人类心灵交汇、情感共鸣的桥梁,学生更容易与其产生巨大共鸣。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借助歌曲的能量来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情感,他们对歌曲的兴趣就可以被迁移到理论知识上,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如此,歌曲还可以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歌曲元素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
1.融合民族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书本这种具象的教学工具是无法细致地向学生传达这一崇高情感的。但是,引入了民族歌曲作为教学元素之后,情况就大为改观。
举个例子,在教师讲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时,插播《精忠报国》这一民族歌曲,并且在屏幕上显示出全部的歌词,让学生在观看和收听的同时跟唱,并且同时思考有关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问题。这首歌曲旋律刚劲有力,旋律抑扬顿挫,歌词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学生热情高涨,对于问题思考积极深入。借助多首爱国主义歌曲,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爱国主义精髓,感受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学生的心底。
2.将教材与歌曲融合,让课堂教学事例情境化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方面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所以,单纯的文字性资料,难以满足当前的课程标准要求。
在新课程中,若要让学生领悟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一方面,单纯靠教师讲解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在学习该部分文化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并且应学生的推荐,在课堂播放中国传统民乐,例如《化蝶》,随后和学生一起对比欣赏西方交响乐,例如莫扎特创作的《小夜曲》。通过欣赏对比,学生讨论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传统文化,在欣赏中亲自体验二者的差异,这有助于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类比与理解。
3.融合电视歌曲,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我们在日常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可以欣赏到歌曲艺术与视觉艺术的结合形式。假如在高中课堂中恰当地运用电视歌曲进行教学,学生在享受了视效和音效之后,对教学内容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电视纪录片《台北故宫》的主题曲,《爱延续》有着通俗易懂的歌词,音调优美的演唱形式,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高中课堂中适当运用歌曲元素来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感悟生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程晓凤.略析声乐在20世纪器乐作品中的作用及演唱特点[J].音乐探索,2006.
(作者单位 安徽省怀远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