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次仁顿珠
[摘 要]:语文学习的内容很多,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多的内容是来自于课外读物,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可以使学生们在繁多的阅读刊物中真正的的学习到知识,陶冶情操,学生通过博览群书来增加对知识的储备,开拓视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因此,老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激发兴趣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老师们需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把语文教学活动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取消课内课外的严格界限,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两腿并进的教学模式,重视语文的课外教学,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积极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长期的课外阅读使其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修养,并为学生的生活增添些许的情趣。
一、课外阅读的作用
(一)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对于语言训练,语感的训练是关键,语感指的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语感能力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积累的结果。平时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大量新鲜的语言材料,久而久之,就会从量的积累转变成质的升华。语感能力与对文本的把握、阅读速度、语句理解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灵活性很高的汉语语言,需要学生们不断培养其自身的语感能力,这样才能够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才能够理解不同语境下的词语其不同含义。阅读能力的形成只通过依赖阅读技巧指导和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由于规范的技巧和语法不能够适应汉语文字的灵活多变,需要通过广泛大量的阅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空间,并给其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不断的比较鉴别和自我感悟,久而久之,就会提升对汉语语言的整体感悟和领会能力,进而语感就在无形之中形成了。
(二)积累写作的技巧和素材
学生们经常会出现在作文的时候内容空洞乏味,无话可说的现象,这不仅是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和生活阅历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其缺乏语言素材和语言表达技巧的积累,缺乏自身的知识储备。写作素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经验,也可以从文学作品、口头故事、影视作品中提取,学生们通过广泛大量的阅读课外读物可以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丰富自己的生活空间,并获得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将作品中的故事巧妙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积累的多了,就不会再出现语言匮乏的尴尬。
(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健康有益的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从而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综合发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优秀的作品本身的目的就是向人们揭露世间的丑陋,展现人间的真善美,在优秀的语言作品中蕴含着特别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阅读可以启迪人的心灵,熏陶人的品德,净化和塑造美好的心灵,这种无声色的情感渲染比教师在课堂上空洞的说教要有效的多,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就会逐步使学生把这些美好的情感内化为自己身心的一部分。
二、课外阅读的指导原则
第一,趣味性原则。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老师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追求阅读的趣味性,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及富有情趣的课外阅读内容和形式,以次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第二,自主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选择阅读的内容时,老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真正的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
第三,渐进性原则。无论是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还是其形式、规模、难易程度都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知识掌握能力来确定,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跟据学生的能力指导其阅读不同层次的书籍,另外,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循环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学生阅读的难易程度。
第四、系统性原则。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效的沟通,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串线结网,从而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立体知识网络。
三、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和鼓舞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动力,下面就具体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巧用故事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人都有爱听故事的爱好,特别是学生,听到老师要讲故事,一个个的都双耳竖立,精神抖擞,充满喜悦之情,跟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去体会那奇特、感动、惊险、有趣的情感世界,当学生们正听得情感交跌、津津有味的时候老师嘎然收声告诉学生:此篇故事的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会更精彩,预知后面的发展,请学生们自读原文《--》,通过巧妙的转折勾起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都纷纷要求借书继续阅读。利用这种让学生享受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的方式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以此来勾起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主动去阅读,这种效果要比老师的任何说教都有效。
第二,老师通过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老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讲解或是经常讲解自己对某些阅读物的阅读体会和收获,用这种“现身说法”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就激发了学生强烈阅读的欲望。另外,老师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去搜集一些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进行评说和欣赏;给学生们讲解一些名人经过读书成才的故事,通过对比和教育,就会使学生产生对他们的崇拜,进而就使学生们更加热爱读书,并在课外时间主动的进行大量的阅读。
(二)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
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积累和吸收。但是有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注重对阅读内容的积累,而只是喜欢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离奇的情节,对于文章赋予的感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很容易忽视,为了避免学生这种走马观花的阅读方法,老师需要对学生进一步的指导,引导学生爱读、会读,并且还要读出效果。首先,要引导学生精度,指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做到“口到、手到、眼到、心到”,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对那些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勾画,标注上自己比较喜欢的符号。另外,要指导学生把阅读到的内容进行鉴别和比较,学会根据文章的特点来筛选文章的重点信息。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俗话说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专门的摘抄本,把平常所读到的一些好词佳句、名言警句及谚语等都摘抄下来,对其进行整理,并在平常经常拿出来翻看,久而久之就会积累大量的知识,并且变成自身的“营养”。
(三)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阅读条件
首先,要丰富学校的阅读资源,加大学校对课外阅读物的投资,为学校的阅读室配置丰富的图书,从而充分发挥出学校阅读室的作用,鼓励学生多借书阅读,另外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家里的读物拿到班级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换阅读,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读到各式各样的读物,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面。
其次,老师需要转变学生家长的观念,支持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赢得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给孩子买一些健康的读物,来丰富孩子的知识面,由于课外读物大都是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的,所以,老师要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交流,让家长在课外的时间充当起老师的职责,引导学生多读有益成长的书籍,可以通过给孩子每天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或是每天陪孩子一起进行阅读等方法,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条件。
(四)通过对学生阅读的认可,让学生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如果对学生不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督促,容易使学生半途而废,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并提高其阅读的质量,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课外阅读检查和评比。举行读书经验交流会或是举办读书报告会等,亦或是展览优秀的摘抄、读书笔记,通过这些方式对课外阅读进行特别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在课外阅读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老师要给予认可和鼓励,让学生们品尝到阅读带给自己的喜悦,进而就会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热情,那些在课外阅读方面做的不好的同学看到别的学生被表扬就会激发他们挑战心理,让自己也得到老师的表扬,对于这些课外阅读做的不好的同学老师要给予专门的指导,交给其读书的方法,对于他们平常的进步要给予认可,给他们继续阅读的信心。
结语:
总之,作为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要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扮演好社会、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引导者、协调者和沟通者,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定良好的激励机制,指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增长其知识,陶冶其情操,提升其整体素养,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陆海空.读书活动——“悦读之旅”——浅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中学教学参考,2011(28)
[2] 赵晓姝.浅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基础教育参考,2009(4)
[3] 李雪辉.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一次调查引发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6)
[4] 房瑾聪.浅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6)
[5] 李仁平.浅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调控[J].东宇经纬,2010(02)
[6] 刘凤菊.发挥图书馆素质教育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图书情报通讯,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