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军
[摘 要] 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越来越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从课堂教学的现状、有效教学的定义、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有效教学的策略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关键词] 有效教学;现状;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基于此背景,笔者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试图通过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课堂教学无效性的现状表现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对于如何全面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许多教师仍然感到困惑,课堂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依然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不明确
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学. 然而,许多教师每节课只是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主要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 除此之外,教学目标不明确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轻视学生学习情感领域目标的培养,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等.
2. 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许多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自己学生的学习特征,教学时只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呈现出了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另外,还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导致新知学习时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3. 教学手段单一,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由于传统数学概念知识的教学信息单向传递,加上概念本身较为抽象、乏味,因而学生往往学习热情不高、能动性不强,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选择等练习时也不知所措;而教师教学中也常常为传统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的不便深感烦恼,尤其是几何概念教学中的许多数学思想,如旋转、平移等思想方法的教学使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 重机械的“题型分类”,轻知识系统的归纳
目前,数学教学上的一大弊病就是进行题海战术,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变成了机械的分类式思维技巧的教学与训练,其会导致考试死记类型、硬套解题方法,对变换形式的问题束手无策.
当然,在新课改的实践中,课堂上出现无效学习的现象还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场所.
有效教学的定义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遵循教育活动客观规律,以最少的教学投入成功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教学需求,使教学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过程. 美国学者鲍里奇教授指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体现五个特征:(1)清晰的教学思路;(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3)任务导向明确;(4)学生的投入;(5)成功率高. 有效教学包括三个最基本的元素:教师、学生和课程资源.
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
1. 有效教学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观念与效益观念;它需要教师具备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它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2. “以人为本”的理论
“以人为本”理论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动机方面多下工夫,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规律,获得新的教学理念.
3. 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互助、互动的合作关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4. 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 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措施探究
1. 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自己解答疑问. 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厚了. 另外,还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2. 创设情境,提高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一句话,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效与否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
3. 注重预设与生成
数学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 教师应努力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还应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处理与解决问题. 当然,数学活动要达到我们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选择恰当有效的形式组织和展开.
通过师生的一致努力,学生终于找到了答案.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 这样的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动,才能全面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5. 课堂练习要做到真正有效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练习内容与强度、梯度. 习题难度要适当,如果选题难度过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练习设计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或小结,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 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教师要彻底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