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灵感的源泉

2013-04-29 18:45卢旭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活数学学习数学教学

卢旭

[摘 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现实的生活场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教学更加生活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数学;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的数学. “生活数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用心感悟所学的知识,从而获得直接经验,以此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聪明才智. 教师需要从生活的各方面寻找数学素材,鼓励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数学”. 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贴近生活,教会学生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怎样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渴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实现心理需要的满足,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求异思维,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让学生越学越爱学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探索开拓的科学精神.

“生活数学”可降低学习的难度,教材上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且是高度概括的,过分依赖教材的学习方法,会导致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越学越难. 如果在教学中,将课本知识还原生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借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特别是在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后,就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灵活地掌握所学,这样比直接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感受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等结合起来,创建合适的学习情景,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诱导学生逐步深入,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并从中体会探索的快乐.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实现教学环境和师生角色的开放,打破过去“师授生听”的传统模式,师生共同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课题,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在方程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创设一些打折、车程、利润、速度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寻求答案. 如,初二年级的学生要出去春游,一共有170名同学,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10人,车费15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25人,车费230元,请问怎样安排乘车最划算?而在圆的教学中,教师拿一根细线绑住一小段粉笔,然后将细线没有绑粉笔的一端固定在黑板上,画圆,然后向学生提问,不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黑板上能不能画圆,细线的长度不固定能不能画圆,从而让学生明白圆心、半径等问题.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一道题:小菲要和妈妈一起做吐司给全家当早餐,现有5千克面粉,4千克黄油,要做普通吐司和黄油吐司两种共10块,已知加工一块普通面包需 0.3千克面粉和0.1千克黄油,加工一块黄油面包需要0.1千克面粉和0.3千克黄油,有几种符合题意的方案?请设计出来.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都可以应用到数学,关键是教师能否捕捉到这些生活的点滴,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环境,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思考解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自己时时刻刻都在用数学,加深对教材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学习新知识.

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数学新课标指出:“广大教师应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索、观察、思考、分析、总结,获得成就感,感受数学的魅力. 如,生活中我们常遇到的数学问题有哪种商品价格便宜,存款的利率是多少,求借款利息等. 又如,中国移动新推出了2种手机卡,收费标准分别是:卡1,每月最低消费21元,本地通话费每分钟0.15元;卡2,每月最低消费3元,本地通话每分钟0.2元,求每月最少打多少分钟电话,卡2才比卡1省钱. 另外,利率问题也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小明的爸爸由于要做生意,需要启动10 000元,就向邻居借款,时间为半年,月利率为0.002,请问半年后小明的爸爸需要向邻居归还多少钱.

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应注意结合学生以后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学生应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另外,还需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丰富自己的数学人生.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探究问题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情境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排列组合、抽奖概率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基本出发,完成课题.

探究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重建过程,探究过程中的新知识应顺应旧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这不仅需要内在的求知欲望和思维活动,更需要外在的行为实践;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经验,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方法、途径,在这方面,教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使学生不至于迷失方向,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某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将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悟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思路解决了,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验证这个思路的准确性,边实践边改正,成功就在眼前.

开放答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生活千变万化,同样,在生活数学中并不是每一道题都只有唯一的答案,所以,不论学生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能像过去那样强求学生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教条刻板. 例如,给出一个花圃的长、宽,限定购买的花草种类总费用为1 000元,让学生自己设计花圃,这样的题目是没有固定答案的. 另外,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需要,设计问题、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习小组内的交流,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倾听同伴的意见,相互学习、通力合作,从而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比如说,学校需要装修校舍,可以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进行装修前的财政预算时可将学生组织起来,分工合作,自己测量每间房屋和走廊的长、宽、高,铺设管道、电线所需要的水管和电线的长度,需要的龙头和开关的数量,需要水泥的数量,装修所需的人工费等.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进入市场,了解地砖、水管、电线、水泥、人力等的价格,选择最优产品,进行计算后就可得出装修校舍的预算,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将数学回归现实问题,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综上所述,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师要立足于生活,努力捕捉生活细节,积极地创造学习条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并且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应引导学生勇于探究未知,善于与他人合作,利用旧知学习新知,不断进步. 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更能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数学教学只有扎根于素质教育这片沃土,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猜你喜欢
生活数学学习数学教学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从生活数学到数学实践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