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学案例分析

2013-04-29 14:46史小玉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表达朗读

史小玉

摘 要:指导阅读、有感情朗读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学习精卫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精神。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告诉了孩子们:语文课是很快乐的,语文很可爱!

关键词:分析 生成 朗读 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115-01

《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浅显却不失深邃,平直却不失真切,言简却不失意赅。在这一课的阅读中,师生主要应学习精卫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精神。

1 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习惯课前预习生字,能够通过查字典、问家长或其他方式自学生字。鉴于这个基础,生字不作细致学习也能很快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在于指导阅读、有感情朗读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等方面。故,本课所预设的目标为:

(1)有感情地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表演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对精卫填海说说自己的看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下面我以《精卫填海》的教学为案例,谈谈戴着“儿童视角”的“望童镜”上课,所看到的唯美的风景!

2 耐着性子等生成

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因此可能会缺乏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是“乱糟糟”的课堂,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所以,课堂就应该使“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使课堂实行“动态的流动”,精彩往往源于生成。以下是我在《精卫填海》中的一个片段。

为了让学生归纳并引出本课的主题——勇敢,我这样与学生对话:

师:“你们喜欢精卫吗?”

生:“喜欢!”

师:“喜欢一个人要说出理由,比如她漂亮,比如她善良,你们为什么喜欢精卫呢?”

生:“我觉得她很勇敢!”

生:“我觉得她不怕困难!”

生:“我不喜欢精卫,她太傻!”

突然间这种出人意料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打乱了正常的课堂步骤。

下面马上也有学生跟着讲:“精卫太‘拧了!”我知道他们说的“拧”字是丰县本地的方言,应该解释为“固执”,于是我愣住了,三年级的孩子竟然与课文主要的感情基调“唱反调”,当我准备用说教式的那套来否定他的观点时,忽然发现,学生已经开始讨论起来,而有的学生眼中充满了疑惑的目光。

与其强行把孩子的观点“掰”过来,不如索性让他们畅所欲言,也听个所以然。于是,我问道:“王树,你为什么认为精卫很傻?有理由吗?”王树一脸自信地站起来:“精卫就是认死理嘛!他怎么可能填得平大海?”我马上反问一句“你怎么知道不能?”“如果她算算时间,她一辈子也填不上,这和我读过的螳臂当车、飞蛾扑火故事差不多,所以我认为她自不量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整个教室即将沸腾!

一场小小的讨论会激烈的展开了。

“精卫可以找来很多别的鸟帮忙啊!这样速度不就快了吗?”

“精卫也太孩子气了,太不同情理了,她被淹死是大海的错吗?”

“精卫应该想更好的办法,她自己填不平大海,还要子子孙孙来填,多浪费时间呀!”

回味着课堂上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们的精彩而有独到见解的发言,我感到由衷的庆幸。如果我在课堂上否定了“不喜欢精卫”的发言,如果我认真地告诉学生“精卫填海”只是一个神话故事,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也许,这一堂语文课只是一节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课;也许,学生就打不开这发散性的思维,脑运动仅局限于我所引导的那片狭小的空间。这一“节外的小枝”开出了绚丽的花朵,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也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生命活动的乐园。我为我耐着性子等了几秒钟而高兴,我禁不住欣喜而感言:耐着性子等生成,心潮澎湃看惊喜!

3 略施小计促朗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孩子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教师无须多做讲解,只要略施小计点燃孩子们朗读的激情,他们便会从文章的词句、人物的形象中得到情感的升华、思想的洗涤。例:

师:大海和精卫分别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用“—— ”画出大海说的话。用“﹏﹏ ”画出精卫说的话。

(片刻后)师:谁愿意上来试试?

生:大海说……警卫说……

师: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我们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够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扇动你的翅膀,把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到大海上去吧!(此时全班孩子已被动作完全带动起来了)

师:让我们带着对精卫的敬佩,共同读读这小精灵伟大的抱负吧!(可以想象,全体同学角色转化后再有感情的齐读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情感需要激励,需要相互感染。所以,在感情朗读课文时,适当地宣染一下气氛是很必要的。

4 留出空白促表达

这里所说的阅读空白,是指课文中没有交代的人或事等。抓住阅读空白,不是什么空白都可以拿来抓的,而是抓一些有价值的空白,既能够激励学生想象说话,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好。低年级学生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利用阅读空白,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想象说话。这样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如本案例中,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时,文本中的对话非常直白和简单,这时,我在抓住时机空白,“没事找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1:(饰大海)小鸟啊,你为什么总是往我这里扔石头和树枝啊?

生2:(饰精卫)我要填平你!

生1:我跟你有什么样的仇?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2:因为你淹死了我,为了不让你再夺去别人的生命,所以我要填平你!

生1:是你找死,不是我有意淹死你的!

生2:不要说那么多了,我已下定决心,我填不平你,还有我的子子孙孙,只要我努力,一定会填平你的!

从孩子们的表达不难看出,在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把握住有表达价值的“空白”,让学生自由发挥,创设情境,体验角色。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乐说、善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句话,我们也就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告诉了孩子们:语文课是很快乐的,语文很可爱!

参考文献

[1] 精卫填海[Z].课例天地.

[2] 精卫填海[Z].案例教学实录.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表达朗读
精卫填海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精卫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