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3-04-29 00:44程训华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学生发展小学数学

程训华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个性鲜明的人才。它呼唤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师。教师良好的教学个性和鲜明的教学特色,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发展;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56-03

目前,个性化教学的观念并未真正确立起来,制度化的教学习惯也严重地遮蔽和侵蚀了教师的教学个性。

我们身边有许多教师开拓创新,追求教学个性,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自组织”,是一个自身质的“建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当前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但由于在运用中只是生搬硬套,缺少个性化的处理、加工和创新,因此,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个性化教学是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的教育,其实质是使教师尝试适应学生的教学,尊重不同学生的禀赋水平,期望和支持所有学生持续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成功。

一、个性化教学,需要主体性备课

首先,要改变备课组长一言堂的做法,实行教师轮流担当主持人制度。每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在主动参与中提高备课水平。

其次,拓宽研讨的范围:①查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困惑,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②展示教师的教学机智,介绍一些成功的教学个案及体会,供大家借鉴学习;③阐释教材编写意图,对教材、教法、教学程式展开辩论,相互取长补短;④谈论教师个人的教材改革设想,以教材为范例,发掘有益于教学的补充内容。例如,练习题设计、活动拓展、自编教材等;⑤探讨教师的学习,教师谈自己通过教学刊物、教研网络、同事经验、学生进步等方面受到的教益,开阔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野;⑥讲述教学中的趣事、烦心事,交流情感体验,共享教师职业的幸福。

再次,留出充足的空间让教师结合学情实际,进行二次加工、创造。教师可以在原先集体备课教案上进行优化创新,重新写出或在原文本上进行备注、圈画、提示、添加、记录等,还可以通过构建知识树的形式,展现个性化备课特色。

最后,还要倡导“四备”。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要备心态。这必须由施教者在自己的课前、课中随时调整心态:①课前教师要对教学充满心理期待,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有激情,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②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其他因素影响自己的教学心态。③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充分心理准备,这样才不会让“意外”的教学资源白白流失。

二、个性化教学,需要活用拓展教材

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要具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既不能离开教材,又要去剪辑教材,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实现个性化的创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接生活原型

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处理。数学课堂联系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

例如,在“圆锥的体积”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常见的用卷笔刀削圆柱形铅笔的现象,让学生仔细观察铅笔变化,然后提出圆柱和圆锥变化的问题:被削的这段铅笔前后分别是什么形状?前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小了以后的圆锥体与原本这段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体积分别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之中,真切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数学与生活同在,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二)合理重新组合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进行合理地重新组合。有些内容,可一带而过;而那些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培养能力的部分,哪怕是由学生一时的灵感火花引发的,也应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直到学生满足为止。

(三)尝试实践活动

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快乐。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时,我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橡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操作,让学生逐步把握长方体的内涵,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个性化教学,需要尊重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生产性的爱”。

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个性,做到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的统一。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

(一)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结论,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

如:“容积单位”的教学。

学具: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了带500ml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水的玻璃槽、1升的啤酒杯、一个盛清水的脸盆。

要求:人人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每个人积极想办法,紧张地“动”起来。反馈、交流时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

生:我们将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

生:我们组把500毫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倒两次正好装满,得到了1000毫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

生:我们把1升水倒回到500毫升烧杯中,也是倒了两次,说明1立方分米=1000毫升。

生:我用1升的水往500毫升的烧杯中倒,发现1升=1000毫升的关系。

生:我知道,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以前学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

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充满了自豪与快乐,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他们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中。这就是有效地参与、主动地参与。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目前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相互依存地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下面一些做法也许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1)小组成员分工。如在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员、汇报人、计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以上角色。

(2)小组成员按基础编号。把学习任务按难易排列:如 1 号任务最易,2、3、4号难度逐步递增。每位同学“对号入座 ”完成一项任务,然后全组 “组装”和交流。

(3)小组欣赏。小组合作学习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的问题还很多,至于全班同学的合作学习,特别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欣赏同学的学习成果,为别人的成功由衷地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小组合作,组长分配任务,提出活动的目标及要求,并在活动中给予组员指导,有两个组员负责测量1角、5角、1元硬币的周长和直径,一个组员负责记录并汇报成果。

(4)小组评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但如组织不当,会导致好的学生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在等待答案,出现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开展小组评优活动,可激励每个学生互助的精神。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开展一题多解,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而妙,并要小组内任选一个作讲解;每次小测验评比“最佳小组”;每月评比“个人优秀奖”、“进步奖”等等。

(三)网络学习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允许并指导学生寻找相关的网站,通过网络寻找有意义的、感兴趣的、相关的数学知识去学习。

例如:四年级下册, 1+2+3+4+……+99+100=?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很快就算出了得数5050。很可惜,下课了,“这道题留作课下思考”。知识的拓展夭折了。网络教学的优势就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布置学生上网查询自学:你知道“高斯”吗?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有规律吗?用这个规律还可以解决哪些类似的问题?通过网络学习,扩展课程内容,真正做到了知识的延伸。

当然如果学校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上校园网继续学习,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留在留言板,供同学、老师参考,参与讨论。

四、个性化教学,需要各种练习设计

(一)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如尝试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自选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等。

如在教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某公司要设计一种新的硬纸板箱,要求正好能装下24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小纸盒。你能设计出最好的方案吗?我们从节省材料的角度来思考,你将怎样去设计最好的方案?学生认真地思考着,积极地进行着新纸箱的设计:有的用小方块来搭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有的在画长方体的图;有的在写着设计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自由自在地设计着纸箱)。

(二)设计专题练习

操作类(学习了“时分的认识”后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调查类(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调查统计,并据此作出某些判断);收集类(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收集生活中的大数)。

(三)还可以设计些错题追踪

如,预习笔记、数学日记、数学花絮(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数学趣题、数学儿歌,你研究的数学小专题,数学背景资料)等。

五、个性化教学,需要锤炼魅力语言

如果数学课堂用上一些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数学课堂就会充满激情和趣味。例如,有学生在不该说话时说话,可说“今天你们真安静啊!看哪,第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

当然,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教师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

总之,数学个性化教学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它的内涵十分广泛,“业精于勤”,需要教师不断总结,不断发现,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了自己,为了学生,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亮出自己飞扬的个性吧!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学学生发展小学数学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探究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研究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