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涵
【摘要】古诗词教学需要运用包括阅读、联想、对比分析等多种策略在内的综合教学模式,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其中“吟诵”应该获得足够的课堂空间。
【关键词】古诗词;吟诵;联想;对比
在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被广泛认同并运用于各科教学实践中。实际上,语文教学具有极其独特鲜明的个性。就古诗词教学而言,内容理解、意境赏析、情感体会、语言品味等仍是其主要内容。要顺利、高效地完成这些教学任务,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策略。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策略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充分说明“读”在作品欣赏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读”的策略必不可少。根据其不同要求及表现方式,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读”的策略,又分为以下形式:阅读、朗读、朗诵、吟诵等等。通常情况下,“阅读”适宜于学生自主了解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等简单的基础知识,“朗读”“朗诵”“吟诵”等则更多的适用于古诗词内容理解、情感体会、意境赏析等方面的教学。
朗读是朗诵和吟诵的基础。学生在多次朗读过程中往往能对诗词内容有较为清晰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行朗读并纠错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朗读解决标题理解、字音确定、文章断句等诸多问题。在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教师示范朗读和学生的自主朗读都很重要,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篇目的实际情况确定朗读的方式。
朗诵也是一种很好的“读”的策略。与朗读相比,朗诵需要对作品内容及感情都有较为精确的把握。所以,古诗词教学中,要求学生多多朗诵则从根本上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及情感进行深刻地理解。不同的古诗词作品,其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如《游子吟》的感恩、《枫桥夜泊》的惆怅、《春夜喜雨》的快乐等等;就词而言,同一作者的同一词牌都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情感,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了对亡妻无尽的思恋,满眼都是哀痛之音,而《江城子·密州出猎》则道出了作者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全词尽显豪迈之情。学生只有深刻地体会到诗词的情感,才能很好地完成朗读任务。
在所有“读”的教学策略中,吟诵又尤为重要。吟诵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古人最为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说过:“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论的探究方面比以前注意的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学生只是看看而已。这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面不偏。吟诵的时候……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汉语是一种音乐性很强的语言,而且是一种感悟性强、规范性弱的“非法制化”的语言,所以应当特别通过吟诵来体悟。较之朗读与朗诵,吟诵在古诗词内容理解、情感体会、韵律把握等诸多方面均有较高要求,这种要求也促使吟诵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诗词内容及情感。现代音乐作品中,不乏使用古诗词及其旋律作词填曲者,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一剪梅》等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妨以此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其吟诵各类古诗词。
《毛诗序》中曾精辟地阐述过诗歌产生的原因和性质,认为诗是人们内心想法、情感的外现,嗟、叹、歌、咏是其不同的表现方式,也是最好的还原方式。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读”的策略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想象与联想策略
“读”只是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之一,虽然有多种不同形式,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古诗词教学的各个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诗人余光中说:“意象是构成诗的艺术之基本条件之一。我们似乎很难想象一首没有意象的诗,正如我们很难想象一首没有节奏的诗。”优秀的古诗词往往具有独创性的意象,它使古诗词更生动形象、更具审美价值。所以古诗词教学离不开对意象的把握与意境的体会和欣赏。在这一过程中,欣赏者可以从语言及意象上直观地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场景或情感,但这种初步的感知并不能让读者完全深入地欣赏到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因此,想象和联想就成了这一环节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以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为例,学生在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初步阅读文章后,会觉得这首词意境凄凉,读来令人十分伤感,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意象或场景带来这样的情感。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雨、残春、薄衾、流水、落花”等意象想象:在春寒料峭的某个凌晨时分,春雨淅淅沥沥下着,后主从梦中醒来,一个人孤独地蜷缩在床脚,抱着薄薄的被子,无助地望着窗外,瑟瑟发抖,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昔日骄奢的帝王生活只有在梦中才能得到片刻体会,而如今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的自己性命堪忧。经过这样的想象,学生顿时会理解全词凄凉伤感的意境。接着又引导学生联想:暂且不说后主从帝王身沦为阶下囚,就设想一下自己在某一个失意的时候,一个人衣衫单薄地面对着凄风冷雨,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学生联想到这样的情景,觉得分外难过,往往就能通过想象与联想更加深刻地体会后主的痛楚与全词凄凉伤感的意境了。
想象和联想是文学作品赏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通过想象和联想,读者才能还原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并通过对场景的感知达到体会作者感情的目的。纵观许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发现,想象与联想在古诗词教学中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对比赏析策略
内容理解、情感把握需要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意境体会离不开师生的想象与联想,而对古诗词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赏析则可借助对比教学策略进行。古诗词作者往往在一时一地通过某一具体作品反映彼时场景及情感,而这些往往会通过不同的语言艺术特色来反映。有小桥流水的细腻,也有大江东去的豪情;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直白,也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含蓄。这些或含蓄、或直白的艺术手法在对比中更能彰显诗词作品的艺术特色。这样讨论对比不仅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诗词的内容、语言艺术等各方面的特点,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还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在无形中教会他们学习古诗词的不同方法,真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对比策略在古诗词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四、结语
“读”、“想象与联想”、“对比”都是比较重要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它们能在古诗词内容理解、情感体会、意境把握等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读”的表现形式最多,且以“吟诵”对古诗词教学的影响最大,应在实际教学中合理有效利用。除此之外,角色体验、画面再现等策略也可用不同程度的运用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有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韩军.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丽萍. 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欣赏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5(12):58~59
[4]陈琴.不妨试试吟诵法[J].人民教育,2009(23):41~43.
[5]任明新.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设计的策略[J].语文建设,201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