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心置腹的灵魂对话

2013-04-29 00:44赵丽雯
西江月·中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多视角满族

赵丽雯

【摘要】关纪新的专著《老舍评传》以观察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数民族文学的角度去接近老舍及其文学作品,为20世纪的老舍研究工作开辟了新的土地,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野。关纪新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严谨细致的写作方法再现了老舍其人其作的独特魅力,这部作品不仅让学术界能更加深刻地了解老舍,也为普通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认识老舍这位现代文学大师的途径。

【关键词】《老舍评传》;满族;关纪新;多视角

关纪新先生的专著《老舍评传》(重庆出版社,1998年10月版)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关注与好评,关纪新凭此作还获得了民族文学研究的最高荣誉——黑骏马奖。其实当时老舍研究的成果已有很多,而且这些成果也都几近成熟,关于老舍先生的传记作品也是层出不穷。要想在这一领域再取得一些什么新发现、新成果可谓是难之又难。而关纪新却迎难而上,这本《老舍评传》一经出版就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可见,这部作品必定是融入了作者独特的写作观察视角,要想在老舍评传写作上有所创新,就必须在传主老舍一生及文学作品的描写叙述和评价上选取一个新的视角,这样才可能在老舍研究及老舍传记写作的领域拥有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这本洋洋洒洒45万字的著作,笔者将试从以下几点做简单评价。

一、全新的民族文化分析角度

关纪新先生是一位致力于满族历史文化和满族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他本身就是满族人,本着对本民族的了解热爱,对同是满族的老舍先生其人其作的喜爱,再加上关纪新先生扎实的文字功底与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作者交的《老舍评传》有了沉甸甸的份量。这种学术“厚度”不仅仅是45万的字数累计,更多的是来源于其中沉甸甸的学术价值。《老舍评传》之所以备受好评,主要原因是关纪新采用了与以往评价老舍先生完全不同的视角——民族视角。关纪新注意到了老舍是地道的满族人,在他的血管里流着和自己一样的满族文化的血液。

在《老舍评传》中,作者先后从老舍的出生、成长环境与经历、性格特征三个方面表现他旗人的血脉特点,接着又从其文学作品分析所涉及的旗人形象及整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民族特质。考据深究令人信服。例如在第一章“别样惨淡的‘人之初”中,作者分别就老舍父母的旗人家族进行了考究说明,又系统简练地介绍了八旗制度和清末旗人的生存环境,论证了老舍从民族和母亲那里所继承的独特的民族性格气质、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等。指出了正是这种特殊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感情基础,使得老舍在现代作家中总有许多与汉族作家不一样的地方。在谈论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时,作者也总试图用满族文化这种新的文本分析视角去阐释人物与作品。例如老舍在作品中总爱描述的,上至天潢贵胄下至贫民百姓,他们都喜欢把玩一些小玩意儿,像鸽铃,风筝,鼻烟壶,蟋蟀罐子,鸟儿笼子,兔儿爷,也总都喜欢吹拉弹唱。关纪新从满洲旗人的独特身份作出解释,原来清朝八旗子弟未经允许是禁止离开驻地的,也不许从事其他职业,所以就不免染上游手好闲的诟病。“他们虽无冻馁之忧,却同样没有随意离开府邸出游外埠的权利,任凭有多少财富,却没有起码的人身自由,这虽然要比天天挣扎在贫困线上要好得多,可也同样是场悲剧。在这种种世代承袭的人生悲剧里,旗人们精神上的苦闷抑郁可想而知。他们只好变着法子找寻心灵间哪怕是暂时的安慰和平衡。”[1]因循着旗人身上所流露出的特殊气质,作者在老舍先生的作品里找到了旗人的影子:丁二爷、方宝庆、佟景铭、祥子……像《微神》、《我这一辈子》两篇,老舍虽没有直说是满人形象,但是作者通过对罗常培《我与老舍》一文中考证,发现女主人公实际上就是曾给予幼年老舍莫大帮助的宗月大师的女儿,是一位满族姑娘。即是说,关纪新对老舍作品中旗人形象的探析采取了极为客观科学的态度,并没有牵强附会地将任何一个人物都打上满族的烙印。“这种严谨的态度,没有削弱作者将老舍作为满族作家论析的力度,相反更证明了作为现代的满族作家老舍,对社会文化观察力的拓宽与拓深,这也正是老舍成为现代文学大师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2]

二、旗人、文人、北京人相交织的多向视角

虽然《老舍评传》的亮点在于作者在老舍研究中选取满族文化去解读,但关纪新却没有以偏概全,选择多视角、多维度的方法去走近老舍先生。作者在后记这样写到:“以观察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数民族文学的角度去接近老舍、解说老舍,是我在写这部书稿时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然而,它不是、也不应该是惟一的原则。老舍是一座大山,是一片浩海,我曾不断地提醒自己,必须从更广阔的视野里,启用多种方法,去认识他和他的成就。”正如关纪新自己所说的那样,评传中作者从旗人、文人、北京人三个角度进行综合深入的评析,为的是向人们展示更为全面的、立体的老舍。

关纪新的《老舍评传》,始终从文化、环境方面强调这些因素对一代文人老舍自身及其创作的影响。评传介绍了老舍曾做过小学校长、劝学员、出过国,还是一位受过洗礼的基督徒。这就决定了老舍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特质是与他自身融合了满族文化、汉文化和欧洲文化的特点分不开的。在这里关纪新对老舍的这种从民族走向世界文化理念上的认识是独到深刻的。他注意到了老舍作为满族人,作品中时时涉及到满民族的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人,他的作品也不忘反映时代变迁,处处关心着老中华儿女在历史沧桑中复杂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世界型的文人学者,他不断出国访学,曾到过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在与外国文人学习交流的同时也注重将中国的现代文学介绍给世界。

关纪新对于老舍作为地道的北京人从而对他的作品和性格气质产生影响方面,也给予重点描述。例老舍作品中对北京社会风情和北京小市民阶级常有细致的描绘,体现出浓浓的京味。关纪新通过强调老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就跟下层平民打交道,所以常能写出小人物的辛酸悲苦。老舍那京式的幽默感和京式语言的灵活运用,都得益于他是北京人的缘故。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偏好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证明这一点:“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吆喝声,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老舍:《三年写作自述》)这是使老舍区别于其他现代文学大师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炫丽瑰宝。关纪新对这些地方是十分重视的。总之,关纪新从旗人、文人、北京人出发来介绍老舍个人及其文学作品是十分恰到好处的,最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三块割裂来写,而是采用了综述的方法,将各部分处理整合,综合考虑,使得评传中对老舍的介绍分析全面具体,从中可看出作者扎实的文字处理功底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观《老舍评传》,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带着几分对彼此共有的民族气质的深切情感,为我们展示了一代文学大师别样的风采,该书集老舍研究之大成又在思辨的过程中加入了作者本人的真知灼见,使这部作品同时具有了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书中所展示的老舍先生充满坎坷而又庄严伟大的一生,我相信是作者用灵魂去读灵魂的结果。

注释:

[1]关纪新.老舍评传[M].重庆出版社,1998:38.

[2]张佳生.老舍研究的总结之作——评关纪新的《老舍评传》[J].满族研究,2000(1).

猜你喜欢
多视角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浅论莫言的小说创作特色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研究
论女性声乐的艺术研究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探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剪纸中所蕴含的萨满文化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