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悲剧主义色彩

2013-04-29 00:44张磊邹秋阳
西江月·中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安娜反思

张磊 邹秋阳

【摘要】安娜的死看似是自己一个人造成的,其实,这是整个社会注定了的,或者说本身就是命运的安排。安娜的一生本身也是一个悲剧,她十九岁嫁给了比自己大几十岁的省长卡列宁,这是悲剧的开始;卡列宁完全对安娜没有一点的激情和爱,有的只是官僚主义掩饰下的名誉和面子,这也是一个悲剧;安娜在火车站遇到沃伦斯基本身就是一种悲剧,为了沃伦斯基,他跑家弃子,抛弃上流社会的贵妇生活,沦落为沃伦斯基实际上的情人,这更是悲剧中的悲剧;而她抛弃了这一切,最后只换来了卧轨自杀的结局,这是悲剧的高潮,同样也是悲剧的结果。纵观安娜的一生,是敢于追求的一生,但是这种追求是那样的痛苦和辛酸,这种不幸是整个农奴制统治下的封建俄国的悲剧,这是作者写作的一个最主要的表现主题。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悲剧色彩;反思

很多人说《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带有很多的浪漫主义色彩,甚至本身就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而我却认为,这部作品处处充满了悲剧的色彩,哪怕是作品中仅有的几处浪漫主义的片段也夹杂着莫名的悲剧色彩,我将如下进行分析,写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层社会,高官卡列宁之妻安娜,在火车上邂逅了风流倜傥的渥伦斯基伯爵,他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在当时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顾一切地私奔,他们的爱情悲剧就此展开。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但看重名誉的卡列宁,难以忍受渥伦斯基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爱的儿子做要挟,此刻,安娜已离家与渥伦斯基同居,并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和药物有了依赖性,经过重重困难波折后,安娜的精神崩溃了。渐渐,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舆论的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沉重代价,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要被遗弃,她内心无法得到满足和平衡。最后安娜身着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怕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和思索,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在作品的开头,作者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本身暗示了作者是在“用幸福的语言讲述不幸的故事”,这种不幸本身就带有一种悲剧主义的色彩。安娜的死的死看似是自己一个人造成的,其实,这是整个社会注定了的,或者说本身就是命运的安排。安娜的一生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他十九岁嫁给了比自己大几十岁的省长卡列宁,这是悲剧的开始;卡列宁完全对安娜没有一点的激情和爱,这也是一个悲剧;安娜在火车站遇到沃伦斯基本身就是一种悲剧,为了沃伦斯基,他跑家弃子,抛弃上流社会的贵妇生活,沦落为沃伦斯基实际上的情人,这更是悲剧中的悲剧;而她抛弃了这一切,最后只换来了卧轨自杀的结局,这是悲剧的高潮,同样也是悲剧的结果。

如果说,安娜可以忍受自己的丈夫;

如果说,安娜可以认可名不正言不顺的情人关系;

如果说,安娜可以接受沃伦斯基日渐冷淡但尚有温存的感情;

但这个世界偏偏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安娜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渴望纯粹的爱情,这种爱情不是怜悯、不是温柔所能替代的,她全部所求唯有爱情。安娜努力过,她试着用眼前的幸福来掩藏内心的爱情的无限渴求:“安娜正是在触及内心生活时才把眼睛眯起来,“她好像对自己的生活眯着眼睛,免得一览无遗”。但这样的心态,甚至让她自己蔑视。她想:“要是他不爱我,仅仅出于责任心才善待我,违心地对我表示温存,没有我所想往的爱情,那就简直比恨我还要坏千万倍!”在安娜炽热纯洁的爱情中。容不得哪怕一粒沙。

她虽然追求精神自由,却失去了独立的人格。任何人,最坚实的依靠永远是自己,如果将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另一个人,所承受的便会是更沉重的伤害。如果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而沦陷了自己的独立人格,那么,这个人注定了是悲剧的结局,正如安娜一样。

但是或许,这些种种的悲剧和不幸,也便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精彩之处吧,作品中主人公安娜,她的毫无保留,她的轰轰烈烈,哪怕是她的悲剧结局,才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个个性鲜明、让人无法忘记的女性形象。文学,终究要发挥到极致的,这是所有的创作都抛不开的精神。向爱情发出呐喊的安娜,为我们留下了深远而持久的启示,她的情感体验,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索、去感悟,即使这种思考和感悟终究然不开悲剧这个主题。

我欣赏安娜的勇气和勇敢,她活的很真,很纯粹,我喜欢她的真。渥伦斯基爱安娜,而且他的爱并不肤浅,也许刚开始他对安娜的爱恋有着虚荣的成分,但安娜患上产褥热即将死去时,“他在她患病期间真正认识了她,了解了她的心灵,所以他觉得以前就好像从来没有爱过她,现在,在他了解了她,因为“她除了聪明、文雅、美丽之外,她还非常诚实……”

纵观整部作品,悲剧色彩始终充斥了整部作品,细细读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作品太过压抑,太过现实,甚至是太过于不人道。正如作品中说的“无奈,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压抑我们的真”,“这个世界没有纯粹的幸福,幸福本身携带毒素”,安娜所追求的这种幸福本身就是不幸福,到最后,累了的安娜不得不向命运屈服“我不要什么幸福,我只要摆脱痛苦就好了”,死或许就是唯一摆脱痛苦的方法;,也正如作品中所说的“人之所以有理智,就是为了摆脱苦恼”,苦恼的尽头是无限的悲剧和遗憾。安娜曾说“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这是觉醒中的安娜的坚定的呼声。在背负着“坏女人”“抛弃儿子”的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下,她毅然追求着自己所向往的幸福。托尔斯泰最初是想把她构思为一个堕落的女人,但是在后来的创作中又赋予了她许多令人同情和美的因素。

而卡列宁伪善、自私、缺少生命活力,一个过于理性僵化而生命意思匮乏的贵族官僚形象。安娜与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力。在与伏伦斯基邂逅之后,她那沉睡的爱的激情和生命意识呗唤醒了,并义无反顾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而卡列宁永远都是属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伪善人物,他因为有环境的支持总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每每以宗教和道德规范来逼迫安娜就范。当安娜向他请求离婚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才能去掉由她的堕落而溅到他身上的污泥。”从而使他的前途和地位不受影响。他决定不离婚,以使安娜与伏伦斯基的关系不合法,那么就会招来上流社会对她的谴责与抛弃,这无疑等于置安娜于绝境,而他倒认为这是他对安娜的宽恕与拯救,因为他对犯了“罪”的安娜是那样的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因为他是那么的道德高尚,富于宗教之心。而这是何等残酷的虚伪,一种不自觉的虚伪,作为上流社会“最优秀、最杰出”的人的伪善。在最后依然没有找到自身的错误,始终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把一切都归咎于别人的错误。

追求自由的人生是符合自然与人性的,但是从宗教道德观来看,安娜又是缺乏理性的,她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有放纵情欲的成分,这也就形成了托尔斯泰对安娜既同情又谴责的态度。而对卡刘宁这一封建顽固伪善自私的官僚,作者是强烈批判的。也有很多人进行谴责安娜的这种婚外恋情,但逐渐的人们更多的是对安娜的同情。一面在重重压力下追求着自由的激情的人生,一面心底升腾起“犯罪”的恐惧以及对孩子的思恋,以至精神分裂走向卧轨自杀之路,总的来说,安娜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也是其性格的悲剧。

猜你喜欢
安娜反思
安娜作品
你的眼睛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小猫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