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

2013-04-29 07:52李安心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实践

李安心

[摘 要]:在教师与学生做到感情相融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产生探索新知的心理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后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激励学生继续探究学习。

四、是以上三点行之高效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实践 情感 自主 合作 探究

一、做好课前准备。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情感是基础,是源泉,(当然现实生活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源泉。)没有情感就没有学习的心理需要,没有心理需要就不会有探究新知的欲望,也就不会有有目的的主动学习的行为。所以在学生学习某种知识之前我总是带学生们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尽量让学生在实情实境中产生情感。学生有了情感就会逐步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要,这种学习新知的心理需要在教师的激励中进一步上升为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外化为探究新知的行为。

在备课方面,我一改传统的“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我用大量的时间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以及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为以后在课堂教学中因情施教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学习某种知识的作用与重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劳动实践中来,也要回到劳动实践中去。每次这样做过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大增强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内驱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在长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际上也逐步学会了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更加热爱生活。学生有了这样的心性才会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在这一基础上我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欲望,帮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探究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为在课堂上进一步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备课时,我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来设计教学方案。当发现教材内容与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时,我就把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编写成地方教材。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保证学生在学习某种知识之前就有一定的感受和体验。教案在设计和使用上,我把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行动都体现出来,以便进行学情分析。教学反思是我的课后总结和补充。

我长期坚持这样做以上的课前准备工作,发现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上,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利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的心理需要,继而把这种心理需要内化为一种探究新知的欲望;接着进一步激励学生,把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外化为一种探究新知的行为。我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我不断激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知识的学习不遵守固定不变的程序,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主动构建的过程,不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方面,我引导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式,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为了让学生掌握以上学习方式,我转变差生观,正确评价学生,让学生明白考分高不一定就是好学生。①因为我敢大胆地提问题,②因为我会分析问题,③因为我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④因为我会动手操作,⑤因为我能与别人合作交流,所以我才是好学生。让那些敢于提稀奇古怪问题的爱迪生式的学生,让那些会分析问题的陈景润式的学生,让那些敢于动手操作的爱因斯坦式的学生,让那些能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学生,让那些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享受的学生当上班级的好学生。我长期坚持赏识、激励这部分学生,重视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重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过程中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掌握。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中去获得新知

三、做好课堂延伸

课堂延伸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学习。40分钟是短暂的,如何让这40分钟更为有效,我的做法是根据每一课的具体情况提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学习,并利用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学习。我发现,有时学生为了弄清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长达几个月还在继续探索。由此可以看出,把课堂教学的40分钟当作发酵的面团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我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一课时,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余光中,还有哪些物象可以寄托乡愁?说得越多越好。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诗歌《乡愁》。课后,学生在回答还有哪些物象可以寄托乡愁时,一个学生就能说出二三十种,较好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续编诗歌一项中,有些学生完成得特别好,很好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现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有帮助。从学生的话语上,从学生的作业中,我发现了很多新鲜独特之处。在我的长期坚持下,学生养成了一种心理倾向,一种思维习惯,一遇到一点问题就想:还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哪些作用?还有哪些…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生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探究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生活成了他们学习知识的汪洋大海。

要想真正做好课堂延伸,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长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把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内化为心理和生理的共同需要,这样就点燃了学生胸中的激情。

四、教师与学生感情相融是以上三点行之高效的坚实基础。

以上三点道理容易弄懂,可实际操作起来,效果的好坏可就难说了。在教师与学生感情相融的前提条件下,以上三点才能行之高效。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人道、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因为有了你,我才爱学习。”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如果教师与学生感情不相融,即便是你使用再高明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是不会好的。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对待师生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尊重、赞赏学生,关爱学生,才能撞击学生的心灵,实现与学生情感的交融。

综上所述,教师与学生感情要相融;课前备课不但要重视备教材,更要重视备学生;课堂上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赏识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学习方式,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并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把学习引向学生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汪洋大海,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从而真正让语文课堂的教学行之高效。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实践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