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华
[摘 要]: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必要的,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数学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心理学规律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建设。
[关键词]:数学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中学生心理、生理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也有他们所处环境及所接触事物的不同等特点,只有对学生作全面、细致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果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一、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习兴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讲述生动感人的数学小故事来激发学习热情;也可以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情景,适时采用多媒体技术,用精彩的图画、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数学实验,例如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实验、七巧板实验、抛掷硬币与转转盘游戏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既开发智力又能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同时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也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这样打造高效的课堂就有了保障。
二、通过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随着社会的发展,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越来越多,尤其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使许多学生怕学数学,尤其是女生。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首先要信任他们,用爱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他们,让他们能发掘自身的优点,看到自己的长处。教师在上课时,要经常提问这一部分学生,他们回答问题时要及时表扬,要用“这步你做对了”、“慢慢来,你准行”等语句来鼓励他们,在这样的不断鼓励下,他们就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了自信心,学习就有了好的希望。
2.通过分层设计练习,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练习设计中,可根据每个学生思维的不同水平和跳跃能力,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要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解答其中的某些问题,既避免了“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又适时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要放大学生的优点。
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不要看到结果不对就打“×”,而是用“再细心点就好了”、“步骤都对,就是计算错了”、“你的思维佷独特,再简单点就更好了”等评语,或当面点评,先指出对的地方,让其树立信心,再耐心引导,让其自己找出不足与失误。经过这样的指导与训练,自信心自然就会增强。
4.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对比。
让优等生多进行横向对比,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识到本班或是本年级比自己强的同学有很多;让学困生多进行纵向对比,将自己的现在和过去对比,进步了没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哪些地方还能做得更好?这样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真正了解自己,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高涨,课堂有了效率,成绩自然会提高。
三、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而敏感,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创造性。同时,处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在思维上又具有片面性,很多时候不能全面的分析问题,易钻牛角尖,甚至有心理障碍。针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状况,鼓励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做有关三角形全等的题目时,大部分同学都是用一种方法来解决,这时可以适时地分组讨论,分析多种解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又开阔了眼界。还有一部分同学的方法可能根本无法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就要教育学生要懂得放弃,换一种思路思考,反而会有新的发现。同时,也可以开设主题班会“一题多解在现实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明白数学题目都可以一题多解更何况是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让同学们自己体会多渠道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既可以强化其一题多解的数学意识,又可以帮助某些陷入泥沼的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引导其从另外的渠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
中学生刚刚开始萌发独立意识,他们渴望独立,喜欢自作主张,不喜欢老师和父母的管教,对各种束缚开始表现出叛逆。合作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开放性题目,多结果题目等都适合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来得到完整的结果。比如函数综合题、圆中涉及到的多角度问题、几何证明中的添加辅助线等,都可以让他们相互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平时作业的检查也常采用小组互查法,在互查中发现长处、订正错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同座位交换说解题思路,或四人一组讨论问题,让同学之间说一说、议一议。因为学生之间年龄相当,环境相似,语言更容易贴近、更能沟通,学困生不懂的地方也敢大胆的问同学,优等生在讲解过程中再次梳理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止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在表述中,充分整理各种方法,讨论其可行性!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了学习中,更好的融入集体中,各展所长,互惠互利,避免形成孤僻的性格。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空间。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摸索和创新。“教书先育人”这句话正好揭示了学科教学与心理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理所当然的应挑起心理教育的重担,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