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2013-04-29 17:45何永强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积极情感情感交流教学情境

何永强

[摘 要]: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情感因素融入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本文作者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关键词]:积极情感 情感交流 教学情境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提出,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诚实、理解和接受”的人际关系的过程。这说明师生的情感交流对知识教学的重要意义。从心理规律上讲,情感过程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并能对认识过程加以调控。当情绪快乐时,思维会变的格外的灵活、敏捷,分析判断也易于正确,反之,当情绪不佳时,则思维迟钝、涣散,分析、判断容易出差错。情感状态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把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学得愉快、轻松、高效。

一、利用情绪性信息的传递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影响。每个教师都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调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在教学活动中,它不仅用于传播知识,而且还是交流思想感情,影响学生思想、品格、道德的工具。这里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重点谈谈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做法。

1、在与学生交流时,面对各种现象,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一定要采取道德层面的提倡,一定要禁用法规层面的禁止。也就是多用正面评价、正面引导,禁用反面扣帽、反面说教。说具体些就是,告诉学生“要怎么怎么样”,禁用“不要怎么怎么样”,多用“你这么做会多么多么的好”,禁用“你不这样做会多么多么的不好”。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当学生处于沮丧、受伤害、自我否定这样的一种情绪状态时,他还能成功的建构意义、还能成功的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吗?

2、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一定要使学生的潜意识处于一种开放、接纳的状态,而不要让学生处于一种防卫、抵触、警惕、不安的自我保护状态。判断这两种潜意识状态的方法和标准是观察学生接受到信息刺激后他的瞳孔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潜意识处于安全、开放、接纳、愉悦状态时,他的瞳孔是张大了的,反之,当一个人潜意识处于防卫、抵触、反感、警惕、恐惧状态时,他的瞳孔是缩小的。教师就可以用这种观察瞳孔的方法来判断学生当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例如,学习成绩差异很大的学生,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的眼神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学生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轻松,而有的学生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是紧张、恐惧和不安。这样的眼神,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情况。在这种不同的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皮亚杰认为知识要成功的得到建构,首先必须被学生同化。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信息刺激时把接受到的信息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当学生处于一种开放、接纳、愉悦的状态下,他的心扉才是敞开的,他的思维才会变的格外的灵活、敏捷。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信息才能成功同化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之中。所以,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潜意识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对学生要多一份关爱、多一份体谅、多一份包容,老师所给予的要正好是学生所需要的。那么,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我认为,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的认可、需要的是一种成功、需要的是一种自己比别人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而这些,正是老师要努力给学生送的“礼物”。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要有意识做到教学方法情感化,既要做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也要促进师与生的“情感共鸣”。保持这种愉悦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老师在创设情境时,首先一定要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加工,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创设具体、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原动力尤其是小学生。趣味性的情境,能成功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起学生生活经验共鸣的情境也能成功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例如,有位老师上 “日历中的规律”,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只要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老师不用看日历就能立刻知道你的生日是星期几。你们看着老师发给你们的日历,看看老师说的对不对。”结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纷纷说出自己的生日,这位老师利用规律马上告诉他是星期几,学生对照日历后发现老师每次都说对了,结果思维更加的兴奋,对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日历中的规律”兴趣高涨,果然那一节课的效果非常好。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教师只有用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充满信心,富有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使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让·皮亚杰 《建构主义》 《智慧心理学》(1962,1950)

[2] 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 2005、03

[3] 燕国材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和谐变奏》 2011、01

猜你喜欢
积极情感情感交流教学情境
小学美术开放式教学模式之我见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优化教学互动,激活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英语教学中激发积极情感的策略研究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细”
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情感态度的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