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

2013-04-29 01:06李美良
考试周刊 2013年8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

李美良

摘 要: 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实现从小学到中学平稳、和谐地过渡,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非常实际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的原因,提出了衔接教学的策略,保证初中数学教学顺利进行。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 衔接教学策略

一、影响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的原因

(一)思想、内容的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以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知识更强调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等。例如在数的认识上,小学主要学习的是单纯的算术,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会用字母表示数,帮助学生熟悉并逐步形成代数思维;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接踵而至的绝对值、相反数、数轴有了抽象思维的要求,部分学生更是丢三落四,无从下手。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机械记忆,很多知识是通过背诵获取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当然仍有一些是机械性的记忆。目前的小学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直观,语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识是通过卡片、表格给出的,趣味性强,结论也很容易记忆。初中教材的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通过类比、归纳之后没有书的精简,但探究出其中的性质,可以认为抓住事物的本质,对初中学生而言,已经达到目的。

(三)教学方式的变化

在小学里,学生主要是通过直观感觉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会尽可能地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完善、推广和引申,对初中生而言要求比较高,信息比较广,难度也比较大。

二、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

(一)重视内容的衔接

1.算术数与有理数。(1)讲清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引入负数的关键。这里,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使学生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例如,如何区别零上度和零下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2)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首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其次,让学生清楚有理数的分类与小学的算术数相比只是多了负整数和负分数。(3)有理数的运算,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即小学学习过的运算及中学学习的“符号”。只要注意符号的确定,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就不会成为难点了。

2.数与代数式。(1)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以学生在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说明由字母表示数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和解决问题。(2)加深对字母a的认识。首先让学生弄清楚符号“-”的三种作用:①运算符号,如5-3表示5减3,2-4表示2减4;②性质符号,如-1表示负1,5+(-3)表示5加上负3;③在某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该数的相反数。然后说明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亦可以是零,即包括符号和数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a和-a所表示的意义。(3)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及列代数式的训练。如,a是正数表示a>0,a是负数表示a<0等。

3.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而中学需用代数解法。算术解法强调套类型,而代数解法则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开始往往习惯于算术解法,而对代数解法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找相等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好这方面的衔接,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用算术解法是不方便的,最好用代数解法。只要找出相等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并列出了方程,再利用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二)搞好教法的衔接

1.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学一些数学概念时,力求语言清楚、准确。如,不将一张纸说成一个长方形,应说一张纸的正面是一个长方形;以后学习了长方体后,应说纸是长方体,它的正面和反面是长方形。

2.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1)进行简单的论证。如“乘法交换率”中,我们使用不完全归纳法,因为15×20=300,20×15=300,所以15×20=20×15,因为18×125=2250,125×18=2250,所以125×18=18×125……多次试验论证,得到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的结果,从而归纳出定律。这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严密性,而且为初中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信息量不大,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较多。但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教学形式随之相对减少,在教学方法上多以讲授法为主。

(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

1.注重预习,指导自学。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书本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训练的方法是,可从布置一些能模仿公式、定理的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2.强化训练,规范作业。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要求其纠正。

3.及时复习,温故知新。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平时可采取默记、尝试练习,弄清所学公式、法则意义的来龙去脉及内在联系等,培养他们运用联想、再现、追忆等方法同遗忘作斗争。

总之,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心理等方面也不一样。因此要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有效策略分析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