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师资建设中的误区与人才培养

2013-04-29 15:20吕小帅
成才之路 2013年9期
关键词:双师型一体化校企合作

吕小帅

摘 要:胡锦涛同志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师资队伍是技工院校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技工院校要在提高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规划好师资队伍建设,使其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本。

关键词:技工院校师资建设;双师型;一体化;校企合作;师德教育

胡锦涛同志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突出强调了技能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意义。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發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精神,各个地区都加大、加强技工院校的支持和改革,技工院校也在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实现“一体化”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质量的、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许多技工院校已经对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力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取得的效果却不尽相同,主要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误区一:一劳永逸,缺乏长效机制

师资力量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成果和成效,需要建立起健全、可靠的长效机制,确保时时建设、处处建设、人人建设,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和谐的竞争环境,使师资力量建设的成果最大化。

随着国家对技工院校的大力支持,很多技工院校都凭着一股热情和冲动,大刀阔斧地进行师资建设和改革,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实际问题,无法解决;或在实施了一些建设活动后,没有显著变化;或在实施了一阶段建设方案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最终造成师资力量建设的不了了之。如这几年很多技工院校都在搞师资建设,但取得成效的却非常的少,这都是对师资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估计不足造成的,这也是急功近利、虎头蛇尾心态的表现。技工院校只有坚定信心,建立、完善一个长效机制,充分考虑到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才能保证师资力量建设顺利、长久地进行。

二、误区二:闭门造车,缺乏知识更新

现代社会是信息洪流的社会,建设师资队伍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面向社会,若教师队伍固步自封,与学生脱节、与社会脱节,怎么指导学生面向社会?怎么服务社会呢?因此,技工院校要对现有师资队伍充分调研、科学规划,让教师与社会、企业手牵手、面对面,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接轨,使教师了解或掌握行业、企业和社会的最新动态或技术,成为最新知识的传播者,才能让学生达到与企业接轨,服务社会的目的。

“校企合作”是技工类院校的重要办学模式之一,也是技工院校发展的一种趋势,很多的技工院校已经开展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并且不止和一家企业合作,合作时间也不止一年,但大多数合作都停留在学校为企业培养学生、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安排学生就业,企业再对学校进行一定的补助并提高学校就业率的初级阶段。怎样才能把“校企合作”深度发展呢?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是“校企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要建立一个学校为企业培养学生,企业为学校培训教师的新型培训体系,让教师先感受企业气氛,了解企业制度,理解企业文化,再学会企业关键技术,参与技术难题攻关,最终掌握最新技术知识,使教师始终站在社会和企业的前端,站在技术知识的前端。这样,才能达到指导学生、面向社会的目的。

三、误区三:形式主义,无法转化成果

技工院校师资建设的重要指标是“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学,这也是技工院校师资建设的发展趋势。“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有职业资格证,能够教授理论知识,又有技术资格证,指导实习生产。这是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特色。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指把理论教学和生产实习作为一个教学整体,两者相互结合,让学生更直观、更容易地掌握技术,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工院校拥有“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使用“一体化”教学专业的数量,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指标。

从一些统计数据上来看,很多技工院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双师型”教师在上理论课时,能不能把自己的实践技能转化为学生们学习理论的催化剂?如在讲解中技《机械基础》课程中定轴轮系时,很多教师都是讲解如何计算轴的转速或齿轮的转速,做不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于很多的中技学生来说,一听到计算就会产生厌学的抵触情绪,就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学习的效果也肯定一般。若让学生构想成在一个车床加工过程中,粗加工时,怎么组合这些齿轮才能得到所需要的慢速,精加工时,怎么组合这些齿轮才能得到所需要的高速,这个问题就转化到车床加工的实际生产中去,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还有使用“一体化”教学时,教学设计是否完善?是否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习融会贯通?这些都是师资建设中很重要的环节,不光要有数字上的变化,还要有质量上的变化,不能只搞形式主义,要把“量变”转化为“质变”,最后转化为成果。

四、误区四:一技难长,需综合技术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科学技术更新更加快速化、复杂化,单一技术的产品也越来越少,很多产品或设备都是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研究的成果,如汽车,它就融合了机械制造、电工电子、液压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等多学科的技术。这就对技工院校的师资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技工院校需要将拥有单一技术的教师培养成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这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机遇,也是挑战。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员的基地,在课程设置上也很注重多学科的培养,如中技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可能要学机械类、制图类、电子电工类、电脑类等知识,但大多数专业教师只注重教授本课程相关知识或延伸,而不注重本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延伸,学生学到的各类知识像是些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没有交点或交集,很难将这些学科纵横串联、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些主要是师资队伍知识单一化造成的,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不能只注重“双师型”的培养,还要培养“一精多长”的综合性专业技术教师队伍。

五、误区五:只重技术,需技术、德育双重

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技工院校在注重技术教育的同时,也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或“育人”教育。

初中生、高中生毕业后,还有高中、大学作为缓冲期,而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社会,若一个高技能人才能发挥技术特长,服务于社会,将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若一个高技能人才品德不端,他的技术特长就会成为危害社会的有力工具,或者起不到服务社会的目的。很多技工院校的畢业生,在学校的联系下,很容易就能找到工作,但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没工作几天就又回到了学校,学生回来的原因一般是工作太辛苦、工作时间太长、工作环境不好等,这都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表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工作换了三四个都无法留在企业,而自己却不能创造就业机会,这些都是不自信,缺乏创新和创业精神的表现。所以,技工院校必须注重“育人”教育,而“育人”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队伍、师德教育水平的高低。一个师德好的教师,可能带出一批品德高尚的学生,而一个师德不好的教师,也可能带出一批品德不端的学生,所以,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首先对师德进行培养,其次是专业技术的培养。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师德培养与专业技术培养同等重要。

总之,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师资队伍是技工院校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技工院校要在提高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规划好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其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本。

参考文献:

[1]杨煜灿.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认识[J].华章,2012(1).

[2]朱慧敏.技工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2010(6).

猜你喜欢
双师型一体化校企合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