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风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巧设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合作、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创新。为此,教师要树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育观念,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英语课堂的主旋律,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92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单向灌输型,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大相径庭。久而久之让学生有全盘接受、疲于思考的习惯,这势必阻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创新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新颖的英语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兴趣,才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乐学、好学、善学的境界。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所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相对于传统教育观念是一个重大转变,已成为学校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从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引导上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而,教师要不断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师生互动。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没有单一的答案,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去观察事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会对具体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二是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兴奋点,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三是注重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英语教学是语言实践,与活动密不可分。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把“活动”理解为“活”和“动”。“活”指活化或激活(activate)学生每个个体细胞,使他们能整体或主体地参与教学,“动”为行为(act),使学生每个个体或群体都能动起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予以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评估方法、不同的鼓励话语。对于好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激励其前进,培养学科的“领头羊”,多说“Try、Better、Good、Best”等等。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关心、多爱护,当学生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教师要多说:“Have a try!” “Try again!” “Try your best!”“Will you please try once more?”“I think you can!”“Never mind! Think it over! ”等等。当学生积极参与时,教师切忌频繁打断学生,而应尽量帮助其完成参与活动,并及时给予其激励性评价:“OK!”“Good!” “Well done !”“Very good !”“Excellent!”“Wonderful !”“Great !”等等。教师要避免使用“You are wrong!”“I am sorry you are not right !”等易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评语,以便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他们攻克英语难关的决心,树立心理优势。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喜欢用英语和教师交流。另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每天的英语课上都应适当地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训练:如A daily game;A short story;Free talk;A daily proverb 等等。
三、挖掘教材,巧设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初中英语教科书每学期只有一本,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教师作为一个引路者,就应该在备课时巧设问题,让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做适当的知识延伸,让学生复习的时候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动。古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合作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九年级(上)Module6, Save our world时,笔者作了大胆尝试,设置“人类”和“大自然”的对话情景,选学生1代表污染环境的人类A,学生2代表保护环境的人类B,学生3人代表fish, tree, bird等大自然C。A、B、C三方各自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行为或实际处境,学生们都竞相模仿角色,并且发言生动,合作得非常精彩。如A方:My god, the dustbin is too full, I will pour it into the river. B方:Oh, no! Stop!There are many fish in the river, and people also drink the water. We should protect it better and do not make the water dirty. People need clean water to drink!C方:Oh, my dear, water is getting dirtier and dirtier. I am dying, please help me...在表演完这个活动后,教师给学生看录像,然后问:What problems? Did you see? What should you do about these problems? 通过观看、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对下节课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创设各种合作互动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创新
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中,全体学生会一起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互相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1.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的实践大多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前的备课情况,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确立合作内容,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而问题也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Module6,Unit2《爱丽丝漫游奇境》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爱丽丝漫游奇境》这部电影的预告片,然后提出问题:What did you see in the preview? What was Alice doing? Who was she with? Who led Alice to enter another world? How was the wonderful world that Alice entered?通过前4个问题让学生在细节和整体方面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单独回答。后面一个问题教师需要引导与提示。如:Who did Alice meet? What were those people doing at that time? How did she get on with them?这些简明又呈现梯度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创造一个不一样的美妙世界。
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很好的一个方式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竞争与合作的平衡木。教师可根据兴趣倾向、学习水准等合理搭配,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各组可分为: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发言人,下次合作每个人都担任不同的职位。在课外,小组可以合作出英语墙报,每期由一个小组负责,小组成员各尽其才能,负责板书、绘图、设计等。还可以合作阅读,学生们阅读各自喜欢的书籍,然后把读后感和小组成员交流,成员们再各抒己见。隔一段时间再组织交换书籍阅读。
学生个体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相互交流,使发现得以分享,凌乱的知识得以组织,模糊的认识得以澄清,观点得到辩析和认同。通过师生合作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申深化讨论的内容,将学生思维引向更高的层次,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获得英语知识的方法,学会主动参与英语实践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他们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用个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检验与评判,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面,因此教学中很有可能学生要越过教师事先“预设”的思维轨道空间,面对学生的“节外生枝”,教师绝不能以“自卫”的本能而回避、压制、排斥,而应接纳、鼓励,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开放愉快的课堂氛围,因为学生的“异类信息”往往孕育着创新的火花,是教学相长的最佳契机。
参考文献:
[1] 卢焕玲.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6).
[2] 郑士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反思及解决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4).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澧浦初中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