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丽,於忠祥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实践教学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教学创新探索
王佳丽,於忠祥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 要:“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与创新教学研究势在必行。文章基于对欧美教师教育转型和科学研究创新要求的思考,对“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创新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创新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共同构成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内容体系,是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和土地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2]。起初,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主要作为部分内容放到土地利用规划学中讲解,不单独开课。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控作用,有研究认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教学内容需要拓宽[3],或者需要将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设为独立的一门课程,且要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的核心部分[4]。实践中,一些院校已经将“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作为专业选修课单独开设,但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薄弱,主要侧重概念学习,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高。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为给学生参与社会做准备,教师教育正在经历实质转型[5]。美国在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就强调学生参与关键的科学和工程实践,如提问和界定问题,开发和使用模型,参加来自证据的论证等[6]。在国内,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明确提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有研究把基于探究性项目的实践教学列为四种创新型研究类型之一[7]。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授课教师结合实践适当创新,以服务社会需求。文章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创新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以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参考。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内容设置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框架下,强调实践中特定的土地利用关键问题的解决(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此,课程内容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教学与基于研究性项目的实践结合
鉴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的实践性,课程内容设置必须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强调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重点突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编制的程序和技术思路。
为了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需要在老师承担的专项规划项目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以给学生提供从事研究项目的机会,要求学生制订计划,并按照此计划框架完成项目。
2.现实问题与科学研究的结合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核心是解决现实土地利用中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生态环境改善问题。“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的任务是把这些现实问题科学化,搭建科学和政策的桥梁。为此,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强调现实问题和科学研究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3.教师讲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结合
课程内容的设置除教师讲授部分,还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机会按照他们描述推理、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解释和讨论。如要求学生根据理论教学内容框架,选择一个市或县以小组合作形式模拟开展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方案编制,并把合作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汇报、讨论和论证。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合作开展研究型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遵循以上原则,为实现高等教育转型,从理论和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两个环节设置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内容(表1)。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工作尤其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难度和工作量丝毫不亚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让学生掌握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应在教学内容讲授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创新[3],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需充分利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探讨式和案例教学方法充分构建学生创新思维,并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具体体现在概念导向的创新任务、方法或技术导向型的案例、模拟规划方案编制的合作学习活动和基于研究项目的实践活动。
1.概念导向的创新任务
概念教学是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学习的基础。概念教学的创新包括:启迪学生对关键科学概念的理解;发掘学生对概念的误解,有关实际概念的常识容易影响学生的误解;通过主题而不是孤立的事实帮助学生从事概念学习,帮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问题表征的方法以及如何看待问题的组成方法上(解决方案);让学生用概念整合的创造性方式理解现实世界的问题[7]。基于对上述方法的理解,比如在讲授“基本农田”的概念时,先在介绍国内耕地保护形势的基础上列出《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4)中的定义,在讲解时强调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这一概念的不科学性,如对建设用地的预测可能导致耕地的过度占用,从而引出1998年《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对基本农田的定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一概念的科学性依然有待验证,如仅从“量”上对基本农田进行界定,没有涉及“质”的方面。接下来可以呈现给学生一些劣质基本农田的图片或数据,然后,给学生呈现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护局对基本农田的定义:“为自然或灌溉能提供充足的水供给、热量充足、生长季节能够满足当地选种的植物生产、常年洪水位或高水位以上、没有盐碱问题、没有水土流失、沙砾细小的耕地”[8]。通过比较,学生自然会发现我们国家“基本农田”概念界定存在的问题,并为兼顾“质”和“量”的“基本农田”界定提供思路,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表1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创新要求
在基本农田概念的重新界定和用PPT呈现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程序和相关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在课堂上预留时间给学生分组讨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存在问题,启发学生是否可以用农地分等定级成果为依据划定基本农田,并据此引导学生提出划定基本农田的新要求和新思路。
2.方法或技术导向型的案例教学
方法或技术是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编制的技术思路和方法的理解。案例教学可以结合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或者通过网络,选取典型案例讲解如何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突出案例中的技术要点,同时与基本方法和程序部分相互印证。如在讲授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战略研究时,为了加深学生对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战略研究中应用的理解,可选择国家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市或县置于国家、地方政策环境和区域发展背景中,分析其面临的具体机遇和挑战,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这样学生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为什么要开展战略分析,以及如何进行战略分析研究。
3.模拟规划方案编制的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活动是提供给学生机会,让其与同伴(至少2人)共同开展问题的推理、解释和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3]。模拟规划方案编制的合作学习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熟悉的一个市或县,进行分工合作(6人左右)完成规划方案的编制,并提供给学生机会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讨论,最后根据讨论进一步优化。资料收集主要依托网络资源,或利用学生个人的社会关系。笔者在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规划方案编制的合作学习活动实验,发现学生通过认真合作参与能够较好地应用理论教学内容完成规划方案的编制,尤其是个别小组在较好掌握应用专项规划理论教学内容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地理等)出色地完成规划方案的编制,且汇报时答辩自如,给班级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实践证明,相对于案例教学,模拟规划方案编制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通过参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内容。
4.基于研究项目的实践教学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基于研究性项目的实践教学,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在生产实践中从事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的编制。为此,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市县国土局、及企业组织或参编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让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编制的感性认识。为此,可以在国土部门或相关企业建立课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报告的编写,并且能够独立编制规范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相关图件,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专项规划编制动手能力,也使学生对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教学实践环节亦可结合老师的科研项目,给学生提供从事研究项目的机会,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创新中完成项目。
教学实践要求学生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以及预先提供的框架或规范完成规划方案的编制,可让学生明白规划编制能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科学研究的成果如何转化为决策依据和产生政策效果。
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可行性论证。先让学生在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分组进行规划方案编制的可行性汇报和论证,接下来根据现有的数据资料完成规划。第二,成果汇报。可以采用圆桌讨论的方式(模拟规划评审的情景),让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的成果按照“科学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案”思路进行汇报,然后由授课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讨论、点评,指出各小组的特色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对象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也关系到实践中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科学实用性。文章仅从内容设置和教学创新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但需要授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程设计。目前,高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一位老师带很多门课程,或者老师致力于科研而不是教学,或者由于经济原因老师已经把职业当做副业,进而导致教学时间难以保证,何谈教学改革创新。正如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所言,确立标准的教学评价系统,以及提高大学教学的支持或报酬可能会有所帮助[9]。教学的创新需要教育体制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384.
[2] 欧名豪,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信息,1999,(4):24-25.
[3] 梅昀,陈银蓉.略论土地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6,(6):128-132.
[4] 付梅臣,王金满,王广军,等.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7,(3): 88-92.
[5] Bauer J, Prenzel M. European teacher training reforms [J].Science, 2012, 336: 1642-1643.
[6] Coffey J, Alberts B. Improving education standards [J]. Science, 2013, 339:489.
[7] Ruiz-Primo M A, Derek Briggs H I, Talbot R, et al. Impact of undergraduate science course innovations on learning [J].Science, 2011, 331: 1269-1270.
[8] Soil Survey Division Staff. Soil survey manual.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ndbook 18 [EB/OL]. [2013-01-20]. http://soils.usda.gov/technical/manual/.
[9] Editorials. Education ambivalence: Academic scientists value teaching as much as research-but universities apparently don’t [J]. Nature, 2010, 465: 525-52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3)02-0129-04
收稿日期:2013-03-20;修回日期:2013-04-30。
作者简介:王佳丽,女,讲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规划、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等研究工作。
Primary Study on Course Setting and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s for Specif i c Land Use Planning
WANG Jia-li, YU Zhong-xiang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Abstract:Preparing students for social participation requires well-prepared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for specif i c land use planning, which makes it necessary to arrange course content scientif i cally and design instruction innovatively. Based on the thinking about teac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in Europe countries and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s studies in U.S., this paper makes some primary explores in curricular contents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Key words:specif i c land use planning; curricular content setting;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