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斌山,樊太亮,李治平,王红亮,王晓冬,唐书恒,逄增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
石油工程专业产学研基地建设实践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新进展
鞠斌山,樊太亮,李治平,王红亮,王晓冬,唐书恒,逄增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校企合作是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的校企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背景;其次总结了15年来该产学研基地建设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与经验;最后讨论了产学研基地建设与卓越石油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关系及“卓越计划”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产学研基地;卓越工程师;石油工程;校企合作
石油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科技人才,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长期以来反复思考的问题,并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近15年来的产学研基地建设与加强实践教学就是其中一项持续的探索。产学研基地的运行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我国石油行业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但如何培养出适应国内外石油工业发展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我们仍然没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尚缺乏理论指导依据。
恰逢此际,教育部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于2009年出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其中行业校企合作和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的主要特点之一[1],我院的产学研基地建设与实践恰好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模式,为石油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经验。2011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公布了我院石油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卓越计划建设试点专业。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建设,在该专业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培养目标与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定和管理运行措施等方面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针对石油工程专业特点,我院的产学研基地主要依托石油企业(包括大型油田的研究院所和采油厂矿),根据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分三个阶段建设了四个产学研基地。
(1)第一阶段:在我院与胜利油田长期科研合作的基础上,于1997年在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建设了第一个产学研基地。该基地也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实习基地,已承担了15届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教学任务。
(2)第二阶段:石油工程专业招生规模扩大,于2004年在中原油田建设了第二个产学研基地。目前为止,该基地已经过了8届本科生教学实习检验,同时该基地成为了我校为中原油田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基地。
(3)第三阶段: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加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逐步实施,原有的两个基地不能满足本科实习教学的需求,分别于2011年、2012年建立了辽河油田产学研基地和胜利滨南采油厂产学研基地。按照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卓越班的在企业的累计学习时间为1年[2]。考虑到辽河油田产学研基地实践教学特色和食宿等硬件条件的完备性,我校和辽河油田双方共同将该基地逐步建设成为了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目前四个产学研基地运行良好,已建成为多层次(博士、硕士和本科)、多功能(本科教学实习、研究生论文、工程硕士办学点和教师科研)的实践教学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校企联合科研攻关的基地。
产学研基地能否有效充分发挥“产、学、研”的作用,能否为校企双方带来效益、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实现基地的有效运行和管理。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总结出产学研基地有效运行的原则是:校企互利、双赢。(1)将学生分配在生产一线科室生产实习,使其既接受锻炼,又为企业生产完成部分实际工作;(2)组织学院教师结合油田需要,进行相关专题讲座或技术培训,向企业技术人员介绍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理论、新技术;(3)针对企业生产亟须解决的难题,双方开展联合科研公关,科研成果能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生产;(4)学校为企业培养输送一批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
产学研基地运行机制为:校企互助、互动。具体体现为:(1)对学校:把基地视作教学实践基地;(2)对企业:企业科技人员可获取最新专业知识、实现高级人才培养;(3)对双方:联合科研攻关,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运行管理方面,首先成立了产学研基地运行管理工作组,其中校企双方的主要行政领导为组长,双方副职行政领导和专家为管理协调成员,校方教师和企业方科技人员及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为师资,有效地保障了产学研基地的有效运行和管理。在本科实践教学中:(1) 企业参与本科实习方案的制订与实施;(2)企业技术人员负责现场实践教学;(3) 学生在实习期间承担企业科研与生产的部分基础性工作,担任矿场技术人员的助手。
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中,企业参与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其中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如下:(1)企业参与制定硕士培养方案;(2)企业参与教学管理;(3)企业参与教学与论文质量监督;(4)为每名工程硕士配备校、企双导师。
通过多层次、多功能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和有效运行,极大地促进了我院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各工作,使我院的教学、科研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1)在本科生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四个产学研基地,截至目前顺利地完成了15届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30个班约1100人的生产实践教学任务。近5年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与基地相关内容占毕业人数的53%。通过实习,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生产技术问题的理解,提高了科学研究的兴趣,积极参与科研立项,利用基地的生产和实验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07年来,大学生累计发表科技论文69篇。本科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科研能力明显提高。此外,通过产学研基地,建立了校企双方相互了解的渠道,特别是本科生对石油企业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热爱石油、献身石油的信念,自愿到石油企业工作,其中约1/4的石油工程本科毕业生到产学研基地就业。
(2)在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近年来400余名博士、硕士和工程硕士研究生依托产学研基地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学校为4个产学研基地直接培养工程硕士和输送博、硕士研究生300余人。近5年来研究生在学校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84篇。
在科研方面,依托基地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自2008年以来,在产学研基地,校企双方合作攻关,立项科研项目98项。利用产学研基地平台,我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与校企联合科研攻关相关的学术论文209篇,获省部级科研奖项5项。依托基地长期的科研积淀,近5年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取得知识产权11项,其中获3项国家专利,8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软件著作权。
结合过去15年产学研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取得的主要经验为:(1)依托大型石油企业,是实现多层次、多功能产学研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2)校企互利-双赢、互助-互动是产学研基地持续健康发展和管理运行的有效机制;(3)产学研融为一体、本硕博相互支撑是实现卓越人才培养、校企共同发展的有效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始终注重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产学研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成效。“卓越计划”由教育部于2009 年提出,2010 年6月23日正式启动[3]。旨在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卓越计划”拟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4]。我们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现状和特点,及时制定了该专业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标准[5],制定了企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该专业的“卓越计划”于2011年9月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批准。
“卓越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并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成为“卓越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6]。“卓越计划”将企业作为与高校共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合作单位,要求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与企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和紧密的合作。我校能源学院经过15年建设成的产学研基地,可有效地发挥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桥梁作用,为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发挥关键作用。
为了顺利实施石油工程“卓越计划”,保障卓越石油工程师的培养质量,我们重点开展了如下工作:(1)建设了该培养计划的校企合作依托管理平台(见表1);(2)在制定培养方案思路的转变方面实现了三个加强:加强实践环节,加强矿场应用,加强工程背景的教师授课和指导毕业设计;(3)制定了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与标准[6];(4)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见表2)。
石油工程专业产学研基地建设是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多层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科技人才的一项持续探索。校企互利-双赢、互助-互动是产学研基地持续发展有效机制,也是双方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育部出台的“卓越计划”为我校卓越石油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南。我们已建成的产学研基地为进一步实施卓越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卓越计划实践教学提供了必备条件。
表1 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建设运行保障平台
表2 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课程设置分类
参考文献:
[1] 张广智,宋建国,李振春,等.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一些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1,(2):7-9.
[2] 赵韩强, 郭宝龙, 赵东方,等. 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4):49-52.
[3] 宋佩维.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卓越工程师[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6):4-8.
[4] 王金满,白中科,师学义.土地整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与前景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11,(4):14-15.
[5] 鞠斌山,樊太亮,李治平.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与标准的制定[J].高等理科教育,2012,(1): 46-50.
[6] 林建.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3)02-0040-04
收稿日期:2013-05-12。
基金项目:教育部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鞠斌山,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Base and New Progress in Outstanding Engine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cheme for Petroleum Engineering
JU Bin-shan, FAN Tai-liang, LI Zhi-ping, WANG Hong-liang, WANG Xiao-dong, TANG Shu-he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s critical to successfully cultivate outstanding engineers. Firstly,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s of constructing 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base for petroleum engineering major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Secondly, the practic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s obtained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 for petroleum engineering are summarized.Finally,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base and 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cheme,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base; excellent engineers;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