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福江,王 晰,楼仁兴,裴 尧
吉林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资源勘查实务”课程建设研究
郝福江,王 晰,楼仁兴,裴 尧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资源勘查实务”是为适应高职高专层次资源勘查专业教学改革新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该课程按资源勘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设计,以职业活动内容为导向,以突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以项目运行过程为载体,强化能力训练,按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进行教学。本文介绍了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基本内容,并对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做了探讨。
关键词:资源勘查;职业活动导向;能力实训
“资源勘查实务”是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适应高职高专层次资源勘查专业教学改革开设的一门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工学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这门课程没有沿用传统的资源勘查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职业活动内容为导向,以突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具体的项目任务,按照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设计课程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
为什么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而以项目任务的完成来设计课程内容呢?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勘查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我国理工科高等教育大致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理科型专业,培养目标是科学研究型人才;另一类是工科型专业,培养工程设计型人才;再一类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三种教育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因而在课程的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也不应该相同[1]。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资源勘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课程安排等还没有摆脱传统理工科院校本科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课程还是本科理工科教育的压缩版。传统的大学理工科教育是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开设的课程大多理论与实践分离。如果高职高专教育沿用这一模式则行不通,这是因为:从培养对象上看,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强,特别是对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厌学情绪,他们一般不具备本科学生具有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及文字的表达能力等,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认真研究了资源勘查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要求,深入分析了资源勘查工作的实施过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开设了“资源勘查实务”这门课程。其定位是面向资源勘查工作的实际过程,着力解决学生怎样做即怎样完成资源勘查工作任务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学习理论知识,练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己任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泛泛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而是学习实用的职业岗位能力,学习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1-2]。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教师的观念上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事实上,知识与能力之间不但不等同,而且有一道鸿沟,这道沟只能用“实训”来填平。因为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能力只能靠训练。我们认为,在高等职业院校中,知识固然是必要的,但我们首先注重的应该是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体系本身。“知识就是力量”只是一种泛泛的比喻,不是准确的、科学的描述。资源勘查实务就是按照资源勘查行业的职业行为设计的课程。我们的毕业生以后就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在这门课中安排相应的项目任务,让学生按照生产实际做什么,进而让学生在做中得到能力训练,在做中学到知识。在这门课程中,内容保持了职业活动的完整性,但打破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3.课程教学安排要体现先进职业教育观念
先进职业教育观念很多[1-2],主要有从应试导向到就业导向,从校内封闭教学到开放式的工学结合教学,从智育基础到素质基础,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从逻辑载体到项目载体,从概念推导到行动引导,从知识展示到能力实训,从灌输学习到建构学习,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从理论实践分离到一体化教学等等。
资源勘查实务课程的建设也要体现这些教育观念,在教学安排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怎样完成资源勘查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以后,将活动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即可得到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也要求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采用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这里的一体化不仅包括知识、理论、实践的一体化,还包括教、学、做一体化,时间、地点、内容的一体化。在教学中,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主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
我校师资以从事几十年地质类专业教学为主的老教师为主,他们不仅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而且深谙资源勘查市场上的人才需求状况。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我们已经掌握了资源勘查岗位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资源勘查实务”课程就是基于这样的能力目标来设计课程体系的。本课程共分五大组成部分。
第一单元是预备知识。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剪辑的影片)让学生了解课程概要以及资源勘查过程中涉及矿床、矿相、矿产勘查技术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资源勘查过程有大致的了解。
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是项目实施过程。按地质复杂程度的不同选择三个具体工作项目,并为学生提供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资料(如区域地质图及区域地质资料),重点提供几个已知矿床或矿点的资料,通过构建典型的工作项目把学生带入“工作环境”中,按照他们就业岗位的工作实际设计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能力训练(图1)。
图1 “资源勘查实务”课程对能力训练的思维导图
项目1的工作地区为地质复杂程度较简单的沉积岩区,地质构造也相对简单,提供的已知矿床为沉积型矿产(铁、煤)及风化型矿产,学生通过已给资料及提供矿床基本知识总结已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学生从已知矿床出发,分析在本工作区域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在哪里可以找到这类矿产,附沉积矿产找矿及勘查方法。学生根据找矿及勘查方法在选定的区域布置实物工作,进行简单的找矿或普查工作设计。
项目2的工作地区为地质复杂程度要比项目1复杂些,虽然也是沉积岩区,但地质构造相对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岩浆岩活动具有多期活动特点,提供的已知矿床为矽卡岩型,高、中、低温热液型还有部分斑岩型的矿床。学生通过已给资料及提供矿床基本知识总结已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学生从已知矿床出发,分析在本工作区域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在哪里可以找到这类矿产,附相应矿产找矿及勘查方法;学生根据找矿及勘查方法在选定的区域布置实物工作,进行普查或详查设计。这个项目是本课程最重要的项目,包括多个任务,每个任务的能力目标是不同的。
项目3的工作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除沉积岩、岩浆岩还有大量变质岩,地质构造也比较复杂,提供的已知矿床为岩浆矿床、变质矿床,学生通过已给资料及提供岩浆矿床、变质矿床基本知识总结已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学生从已知矿床出发,分析在本工作区域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在哪里可以找到这类矿产,附相应的矿产找矿及勘查方法。学生根据找矿及勘查方法在选定的区域布置实物工作,进行详查设计及勘探设计,并能根据已给的详查或勘探资料编写详查或勘探报告。
上述每个单元都可细分为几个工作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在教学中以组为单位进行,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外,还要对相互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关键性能力进行训练。另外,职业院校不能完成“一次性教育”,在学校里不可能把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同时建立起“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因而课程的建设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正是基于这样思考,我们在上述思维导图中增加了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理论的自学能力培养目标。
第五单元是能力考核。在完成第二、第三、第四单元任务的基础上,每个学生抽签的形式选择一个小项目,按具体的项目要求,完成一个小矿点的勘查报告或小矿区的普查(勘探)工作设计,每个人任务不一样,每个人独立完成任务,以形成对学生个人成绩的考核,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评委,评审项目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
1.教材建设
一门课程的建设需要有一套优秀的教材作为支撑。资源勘查实务课程的教材建设,我们认为应该建设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3],具体包括一本文字教材、一张多媒体教学光盘和一张基于工作项目资料的数据光盘。
教材以真实或模拟的资源勘查工作项目为载体,突出职业特色,突出能力培养,详尽地介绍每个项目应该完成的具体任务,以及完成对应的资源勘查任务的实际操作标准、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
多媒体教学光盘是以影像、声音或图片等形式讲解、演示资源勘查的基本概念和资源勘查的基本工作过程,以及有关探矿工程编录、取样等野外工作方法,岩石薄片镜下鉴定、矿物光片的镜下鉴定等。
数据光盘提供每个项目所涉及的区域地质资料、矿产资料、各种图件、分析测试数据、政策法规、国家或行业标准等。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本课程以资源勘查职业活动为导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求教师及时掌握教育、专业方面的新信息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新内容。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除能教学外还应具有一线工程师的能力,教师个人具备基本的双师水平才能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中规定的生产任务。要打造出“双师型”队伍就要鼓励教师去承接一定的野外生产项目,他们带领学生在完成实际的生产项目过程中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资源勘查实务”是我院资源勘查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增加的新课程。课程建设中,我们坚持工学结合、职业活动为导向,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能力目标,以资源勘查的实际生产项目为载体,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达到能力实训的目的,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方式。现在,本门课程的建设刚刚起步,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尚在进行之中,期待同行和我们共同探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郝福江.“计算机在地质工作中应用”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1,(2):72-74 .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3)02-0122-04
收稿日期:2013-04-20。
作者简介:郝福江,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构造遥感教学及研究工作。
Construction on the Course of Resources Exploration Practice
HAO Fu-jiang, WANG Xi, LOU Ren-xing, PEI Yao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Resource exploration practice is a new professional main course for teaching reform of resource exploration projec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cours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ocess in resource exploration positions, oriented by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taking students’ practical work ability as the aim, strengthen ability training and teach with knowledge,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d together. This article describes ideas and course conten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Key words:resource exploration;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oriented; ability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