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启洲
(响水县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盐城 224600)
眼下,聋哑人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一定程度上给校园的安定、和谐造成了影响。为创建和谐的特殊校园,聋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认真地承担起研究、解决聋生心理问题的重担。
所谓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常常会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常会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较,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具体体现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办起事来爱思前顾后,总怕把事情办错或办不好被人讥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因此,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畏首畏尾,多情绪消极,失去前进动力。
人的智商有高有低,理解问题的能力也各不相同。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比正常学生理解能力差一些,慢一些,在交往、学习、生活过程中常会遭到同伴的嘲笑讥讽,甚至有些教师也会当聋生面张口伤人。处于这种环境之下的聋生会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和勇气,感到自己不如人,形成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问题的聋生,往往个性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
我曾经在学期中途接过一个班级,班上有一名叫陈某某的学生。在我刚刚给这个班级上课时,他在课上睡觉,不听讲。在以后的几天里,他依然我行我素,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听说在其他老师上课时也是如此)。于是,我同家长取得了联系,请家长把该生带到医院检查(怕这位同学有重病在身)。检查后他妈妈告诉我,陈某某身体没有异常,很健康。可是他为什么上课总是睡觉呢?我找来几位学生调查了解情况。最后得知最大可能是:陈某某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听不懂,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导致了其不想上课。
采取个别心理辅导与个别学习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信心,增强其与同伴交往的勇气。
1.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能。聋生由于听觉存在缺陷,学习较健全人困难,自卑心理较重,学习积极性较低。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多种渠道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1)确定易行易做的目标任务。如上课做到认真听讲,平时多与同伴交往、讨论等。
(2)课前进行个别辅导。上课前对一些课上能涉及到的问题,先对其进行个别辅导,让其理解。课上再提出这些问题,让其回答上,增强其学习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3)布置个性化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因人而行,让其通过努力能独立完成,体验到完成作业的成功感。
2.挖掘闪光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你的机遇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你这糊涂的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的,实践证明,有自卑心理的聋生也有许多闪光点,教师要利用好这些闪光点,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汪小华是一个学习成绩极差的聋生,不爱和别人交流,却喜欢绘画。利用这一特长,我把他送到绘画组,他很高兴。过了一段时间,他不但画画得好,还能主动和同伴进行交流。老师与他交流时告诉他:要想把画画好,就需要掌握其他各方面的知识,要认真学好其他各门学科。不久,他真的听从绘画老师的话,认真学习了。一学期下来,成绩明显比以前有了进步。
3.培养、保护聋生自尊心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教育者期待和热爱的情感能唤起受教育者的幸福愉悦的情感,从而乐于接受教育,产生自强不息的强大内驱力。聋生的自尊心特别脆弱,又极其敏感,所以教师要善于保护、培养聋生的自尊心,使其趋于平衡。作为一个教师,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能像对待花朵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谨慎。稍有不慎,就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能去讥笑嘲讽,甚至体罚他们,以免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绪或对立的激情。必须积极引导,加强正面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他们交朋友。平时,要多引导他们去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专长,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缺点及当前存在的学习生活障碍、理解障碍,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之所在,并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好与家庭、社会、学校之间的矛盾冲突,要用榜样的力量影响、鼓舞他们,科学的方法启迪他们,帮助他们努力克服自卑感,引导他们走出“阴暗地带”。同时,教师还可以从侧面婉言消除他们的疑虑、胆怯的心理,诱导他们走出封闭自己的困境,使其能主动积极地看到自身的优势与潜能,帮助其树立起自尊自信的意识,摆脱抑郁的束缚,焕发出自身炫目光彩。再则,教者还可以从反面激将培养聋生自尊心。对于注意品质不稳定的聋生来说,使用“激将法”来疏导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自尊也是十分有效的。但在激将语言的选择上,要把握好“度”,做到在“激”的过程中“激”而不急,有激有励。
所谓冲动发怒的心理是指在激情作用下而产生的有可能对自己及他人带来消极后果的心理。它是由客观事物强烈刺激引起的,表现为突然爆发的激烈的行动或言辞,缺乏理智,不计后果,具有盲目性、情绪性、暂时性,有时也带有攻击性、破坏性,会阻碍儿童认知、个性和社会的发展,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还有可能累积和发展成某种消极的行为定势,导致儿童形成暴躁、易怒、偏执、任性等不良性格,造成自伤。
从工作经验来看,冲动行为多是因为行为者遭到了同学的误解或家长的专制或教师的忽略、不公正对待等。人出现冲动发怒的心理后,一般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导致冲动行为的产生。聋生与教师之间、聋生之间,聋生与健全人之间发生问题或交流时由于表达和理解上存在着差异,乱猜疑的心理比较严重,内心会很恐惧,个别聋生时常会表现出急躁和不耐烦的样子,甚至会发生矛盾冲突。久而久之,就会助长其形成冲动发怒的个性心理问题。
陈某某,男,16岁,父母兄弟姐妹皆为聋哑人。低年级时他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而现在则常因一些小事与同学、老师发生矛盾冲突。一次,他将吃剩下的饭菜倒在了桌子上,食堂工人批评他,他却狡辩说是工人的菜做得不好。工人令其清扫,他不肯,还与工人发生了拳脚相加(聋生动手打人),而后,出逃回家。
事后,我找来了陈某某并与之谈心,他告诉我,是他(陈某某)做得不对,可他当时就是控制不了自己。针对这一现状,在班会课上,我和同学们共同商讨了一个可以控制住他冲动发怒心理的办法,帮助他尽力克制住冲动发怒的心理。
1.确定帮扶对子:当遇到问题时,由同学代为解释、交流,自己不作任何解释,离开现场。待事后心情好转时再和矛盾当事人解释,杜绝发生矛盾冲突。
2.每周总结一次自己经历过的行为,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交流讨论自己行为的对错。
3.设置“行为控制奖”。被评为“行为控制奖”的同学,下周可作为值周班干。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第一个月的教育效果并不佳,仍发生了多起矛盾冲突现象。后经多次交流、谈心,效果稍比第一个月好些,随着时间的延续,他的冲动发怒的心理逐渐有所减退。一学期来有三次被当选为值周班干,成为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现在,陈遇事很冷静、沉着,从未与他人发生过矛盾冲突。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还悟出以下三种有效的方法:
第一种: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融解聋生冲动发怒心理的“催化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改变自身形象,要尽力用微笑来融解聋生冲动发怒的心理。要时刻做到“微笑面对学生”,以形成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多与他们沟通,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从对立面挣脱出来。
第二种:尊重学生。尊重是消除聋生冲动发怒心理的“绝灭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尽管人的需要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从低到高可呈多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因此,教师应对聋生有充分的了解,平等对待,关心信任他们,动之以情,用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内心的坚冰,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即使是批评教育也要讲究“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尽力消除学生冲动发怒的心理。
第三种:培养耐挫力。耐挫力是预防聋生冲动发怒心理形成的“防疫剂”。有冲动发怒行为的学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控能力较差。我们不妨在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其自控能力,使其具备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家长、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符合聋生实际又稍高于现有能力的困难情境,使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嫉妒是某个人由于害怕失去或害怕得不到与他人相同的某种价值或成绩等时而产生的一种强烈愤恨的令人痛苦的恐惧心理。
在学习或生活中,当我们被嫉妒所控制时,就会害怕别人来夺取属于我们的东西。比如,某个老师在教学中非常的偏爱某同学,其他同学就有可能产生嫉妒心理。甚至有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介意的表扬某位表现好或成绩优的同学,或对某位成绩优的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都会使其他学生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嫉妒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偏见相伴而生、相伴而长的,嫉妒有多深,偏见也就有多大。有嫉妒心理的人容易片面看待问题,常会把现象看作本质,并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猜测他人。有强烈嫉妒心理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各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同伴交往,更有甚者,诽谤、诋毁自己身边优秀的同学。同时,嫉妒心理也会压抑人的交往热情。嫉妒心理强烈的人与人交往时总会有所保留,不情愿与人真诚相待,严重者,会让人丧失理智,不能忍受周围朋友超过自己,并暗中与之展开攻击。再者,当嫉妒心理反应极为强烈时,还往往会让人心神不宁地揣摩着使用什么妙计来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地位或毁坏别人的地位,甚至可能做出复仇幻想或其它恶意的手段。
孙某,女,五年级上学期三好学生,经常作业本被盗,书本被撕,就连考试卷也有被撕过的时候。
单某,男,五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一次偶然的机会,同学王某发现他在撕别人的课堂笔记本,王某告诉了我这一情况。我找到单某进行了一次谈心。从谈话过程我得知,他是嫉妒孙某成绩比他好而故意撕掉孙某课堂笔记的,目的是想让孙某无法复习,这样就可以赶超孙某了。
孙某,平时学习很认真,成绩优秀。单某的成绩稍微差一点儿,自尊心特别强,总希望自己成绩能胜过其他同学,但总未能如愿以偿,因而产生了嫉妒心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嫉妒心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危害性。同时,也可以发现它的成因是有规律可循。根据这些成因,我认为可以用下列策略来克服聋生的嫉妒心理。
1.心理辅导:帮助其摆正自己与别人的位置。首先对孙某进行认知辅导,让他明白,想当班级第一,这没有错误,只是方法不当,应该动脑筋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赶超班级其他同学,争做第一。
2.成立互帮互学对子,增加单某与同伴孙某学习交流的机会,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形成比学赶帮氛围。
经过几个月的互帮互学,两名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较为得法,成绩较前也有明显进步,他们之间的嫉妒心理也基本得以消除。
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几个案例及一些做法。从这些案例,我深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能把行为问题、思想问题简单化,更不能只批评教育几句了事,而应该从构建和谐教育环境的角度思考如何引导聋生从心理困惑中走出来。只有这样,聋生才有可能得到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