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成功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探析

2013-09-17 05:38:32陈琳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培智计划评估

陈琳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上海 200062;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以来,在特殊儿童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在我国的培智学校中似乎也非常重视和提倡为特殊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以使儿童获得更充分的发展。然而,由于很多一线教师对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了解还不够全面,致使其对于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缺乏清晰的认识。甚至有些教师误以为自己对儿童进行的个别训练就是个别化教学,以为自己对儿童制定的个别训练方案就是个别化教育计划。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有重点地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的关键进行介绍,以使我国培智学校的一线教师能够成功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在整个培智教育中所处的位置

让我们首先梳理一下整个培智教育的流程,以确认个别化教育计划在整个培智教育中所处的地位。首先,办学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即培智学校的办学目的——要培养或教育什么样的儿童,以及把这些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第二,决定课程,即选择为了达成上述教育理念的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所谓课程是与教材不同的,二者绝不能混淆。有些教师认为他所教的教材就是课程,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显然本文中的课程是一种广义的课程;第三,招生。学校在招生的过程中通常会对特殊儿童进行筛查、鉴定和安置。鉴于我国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智障儿童进行入学前的鉴定和评估,因此,通常学生家长会通过各种方法对儿童进行鉴定,然后根据鉴定结果申请入学;第四,评估。对于进入培智学校学习的学生而言,教师只知道其入学前的初步鉴定结果还是不足以为其制订IEP的,因此在学生入学后必需为其进行教育诊断和课程评量,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起点;第五,制定IEP。根据上述评估结果以及未来儿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儿童制定IEP。需注意的是,为使IEP有科学性,计划的长短期教育目标最好来自于课程评量的结果,教师不可任意决定,这一点也是当前培智学校教师制定IEP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内容,而课程评量如何进行在下面将详细阐述;第六,教学。为达成IEP的长短期目标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第七,评鉴。当课程实施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鉴,以确定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或者教学进度是否有问题,教学策略是否应该转变等等。

如此一来,我们完成了整个的教育流程。在这个流程中第四步至第七步是循环进行的。下图(图1.1)将清晰地表明这个流程。

图1.1培智教育流程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拟定IEP在完整的培智教育流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IEP的内容既要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制定的依据也要根据一系列对儿童评估的结果,并且是实施教学的目标来源,同时还是评鉴时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可以说,为学生制定的IEP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步骤

经过笔者在江津向阳儿童发展中心的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以后,深刻感受到个别化教育计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计划,它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设计计划的教师有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设计并实施这个计划,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对于设计和实施IEP似乎无从下手,日常的教学再结合实施IEP更是使很多教师混乱。经过与多位一线教师交谈后发现教师们有以下的困惑:仅仅对儿童进行一定的观察就可以了吗?还是要进行一定的评估呢?要实施哪些方面的评估呢?自己是否有能力实施这些评估呢?评估结果如何转换为计划呢?计划是否能够通过教学实现,怎样实现呢?计划中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到呢?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让一线教师应接不暇。

因此,为了解决一线教师们的这些困惑,我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能帮助各位老师理清思路,解决设计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出现的困惑。

设计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步骤如下:

(一)对儿童进行评估

教师需要对儿童进行观察,但仅仅观察是不够的。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前提是对儿童要进行各方面的评估。评估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语言、智力、情绪、动作、课程、评估的工具是教师们最头痛的问题。我们需要使用具有一定信效度的评估工具,这样能够使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由于很多学校并不具备使用信效度较高的正式评估量表的条件,因此教师也可以采用一些简易的或者自编的评估工具,再加上教师本身的教学经验,得出一个综合的评估结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程评估是评估中的重要部分,课程评估的结果是教学目标的主要来源。比如说,向阳儿童发展中心采用的双溪课程,这个课程最重要的特点在我看来是一个完整的课程,即其中既包括课程内容,也包括评估量表,由评估量表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为儿童画出侧面图,看出儿童各方面发展的情况。

(二)评估的结果转换为个别化教育计划

在我们使用课程评量后,得出的侧面图即显示了儿童各方面的优缺点,即哪些部分是儿童的强项,哪些部分是需要着重发展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把儿童需要着重发展的部分简单的列入IEP。其中有个关键的环节是召开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会议。会议的参加人员既包括为儿童进行多方面评量的各位教师,还需要儿童家长的参与。

会议的步骤主要包括:1、由各位教师汇报自己的评量结果;2、与会教师和家长讨论这些结果是否准确,将各自的结果互相印证;3、家长谈自己对儿童未来发展的希望和需求,以便帮助教师确定儿童IEP的主要方向和目标;4、总结儿童各方面基本的需要,列入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由于多位教师对儿童进行不同方面的评量。因此,教师之间的分工和合作非常重要。教师要精通某一方面的评估,形成丰富的经验,然后与其他教师合作,形成评估团队。这样做非常有利于教师个人能力的成长。

其次,家长参与非常重要。假如儿童是一位刚入学的学生,那么教师对他的了解只通过评估中的接触显然是不够的,此时特别需要家长介绍儿童的发展历史及日常表现等多方面情况,帮助教师理解评估结果。此外,家长对儿童的期望也是设计IEP中的教育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假如家长的期望是儿童能够继续升学,那么显然教师在设计时就要考虑该儿童如果需要继续升学则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进而确定其教学目标。

第三,我们设计的IEP中所列入的教学目标通常是本学期内需要儿童掌握的内容。也就是说,虽然儿童通过评估后可能有众多需要掌握的目标,但是不可能只通过一个学期就将这些目标完全掌握。因此,需要教师根据经验和评估结果以及家长的需要有选择地将多项目标列入儿童本学期的IEP中。

(三)通过教学实现IEP

设计好IEP以后,许多教师的困惑是无法将IEP与日常教学结合,尤其是当一个班级中有10名以上的儿童时,教师会感到没办法将每个孩子的教学目标都融合在一个教学内容里。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教师自己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练习自己设计教学内容,将班级儿童的多个目标融入其中。这就要求教师们抛弃传统的“教材”的上课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项要求与当前特殊学校编写校本教材的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

假设学校进行的是综合课程,那么可以由教师集体设计每一单元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假设学校进行的是分科课程,如传统的语文、数学、生活等等,同样需要各科教师合作,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以单元的形式出现,而各个科目相互配合。这样更有利于儿童知识掌握的全面性。比如说,邻近春节时可以以春节作为一个单元。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是儿童能说和写与春节有关的字词句;美工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是儿童制作春联、画年画等等。而每个儿童的教学目标又融入这些教学内容中。比如,儿童甲的IEP中有一项目标是使用剪刀剪纸,那么他在美工课上就可以学习这项内容。教师需要灵活的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并且要求教师细致的将儿童的每个小目标融入教学中。

总的来说,这个步骤说起来并不容易,做起来就更为困难。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丰富的经验,自然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四)检验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适合儿童需要

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会发现,有些教学目标儿童轻易的掌握了,而有些教学目标儿童经多次教学也无法掌握。这时我们应该思考,是否我们列入IEP的这些目标对儿童是合适的呢?如果多次教学无法掌握原因何在呢?是否是难度过大,不适合当前儿童的需要,或是教学方法手段不当造成的?经过这些思考后,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然后决定该教学目标是否要放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来教学,或者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遇到这些困惑时要与其他教师及时沟通,因为同一个儿童的教学目标可能在多个科目的教学中都有体现,你的困惑也可能是其他教师的困惑,或者同一目标其他教师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供借鉴。

(五)及时调整IEP

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并非固定不变的,随着教学的进行和学生情况的变化还要进行调整。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一个教学目标无法完成,也许要把这个目标暂时搁下,待日后条件成熟再来进行教学。此外,IEP需要每学期开学前制定一次,不能只是学生入学后制定了然后到毕业都使用这份计划,这一点相信各位老师都比较清楚。

三、成功实施IEP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既然IEP在整个培智教育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位置,那么也就不难理解为何IEP引起当前各培智学校教师的重视。那么,为何教师们普遍反映IEP难以操作,推行实施非常困难呢?我们首先看一下成功实施IEP的要求。

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他们是与特殊儿童最直接发生教学关系的人。因此,成功实施IEP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态度均有最基本的要求。符合这些要求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制定和实施IEP。

(一)对教师知识的要求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对于其本身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容量均有一定的要求。笔者发现,一名成功的特殊教育教师除了对特殊教育学有所了解外,还必须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学与课程论和人文科学等方面均有较深厚的功底。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学历水平,而一定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学历高并不代表具备相应的知识。据笔者所知,许多特教教师的第一学历并非特殊教育,也罕少接受特教方面的继续教育。有些教师学历虽然达到本科,但所学专业并非特教,即为提高学历而学习,而非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当前的多数特殊学校要求教师具备本科学历,但是并没有要求这个本科是“特殊教育”,因此也就出现了教师只求学历不管专业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提高我国特教教师学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起专业化程度更为重要。

教师要成功实施IEP,对特殊教育的观念也需要转变。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相关知识就能够设计和实施IEP,要更加倾向于学生的个别需要,不能给学生吃“大锅饭”,即便是同样的“饭”也要根据学生特点搭配不同的“营养”,才能使学生获得所需。

(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成功实施IEP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班级经营管理能力、儿童问题行为改变的能力等等。比如说,课程对于IEP的设计和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很多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足成为主要问题——很多教师不会教“课程”,只会教“教材”,而脱离教材后就无法教授课程。这一方面说明教师对课程缺乏知识上的掌握,也说明教师没有根据课程要求设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能力。这些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学习或简单的培训就能获得,而是靠长期的一线教学和管理逐步积累经验。对于一些长期从事特教工作的一线教师而言,其“经历”过的教学和管理不可谓之不丰富,但是否积累起来相应的经验,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则有待商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即是经验形成的过程。有些教师遇到问题不能寻求途径解决,就无法形成相应的经验,也就无法提高其相应的能力。为此,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这也就是下面要谈到的教师态度的问题。

(三)对教师态度的要求

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教师为特殊儿童服务要尽心尽责,不能马虎大意,要主动而不是被动。而这种责任感和主动性最终来源于牢固的专业思想,根源在于教师对于特殊儿童的爱。具备责任感和主动性的教师才能够承担起为特殊儿童制定和实施IEP这样重要的任务,才能够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够在不断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去思索和不断提升自己。态度决定行为,因此教师对特教事业的态度,对特殊儿童的态度在其专业发展上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名教师根本无心于教学,无心于帮助学生,那么他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

四、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对学校的要求

(一)对学校班级人数的要求

有些一线教师反映,班级人数过多很难为每个孩子制订IEP,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个孩子的IEP进行教学。这确实不利于IEP的实施。因此,培智学校应该对班额有所控制,尽可能班级人数控制在8人之内。最好按照学生的能力和学生使用的课程分班,这样方便IEP的制定和实施,不会使教师因学生间教学目标差异过大而导致授课困难。

(二)对学校师资分配的要求

我国公立培智学校多采用传统的教师科任制,这种方式并不利于IEP的制订与实施。试想,一位教授数学课的教师,也许承担着全年级的数学课教学。那么,假设全年级有40名儿童,他就必须参与40名学生的IEP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教师来讲必定没有精力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因此,成功实施IEP就要求培智学校打破传统,采用包班制。有2-3名教师负责8人以内学生的教学,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减少了,也就有充分的时间为其教学对象制定和实施IEP。在教学中轮流担任主教和助教,共同完成学生的教学任务,实现学生的IEP。

(三)对学校实施的授课制度的要求

授课制度并非教师所能决定,因此需要学校调整授课制度才能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集体教学,转而采用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的制度。如教师可采用直接教学法、协同教学法、精熟教学法、道德认知讨论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情景教学、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团队游戏竞赛法等等。这些方法在实施中可以灵活运用,不拘一格。这样既能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五、总结与思考

与多位一线教师接触后,笔者深深为他们从事特殊教育的热情、他们对于特殊儿童无私的爱以及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在实施IEP这个问题上,教师们是非常积极的,但因为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走了许多弯路。其实,如果要使实施IEP不流于形式,真正为特殊儿童的发展发挥出其作用,教师要付出的心血和精神是难以计算的。在此,对兢兢业业工作在一线岗位上的教师表示由衷的敬意,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他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1]肖非.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2):8-12.

[2]丁怡.从中美特殊教育的比较看“个别化教育计划”在中国的实施[J].中国特殊教育,2001(4):56-60.

[3]周平等.Individual educative instruction and its effect i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order:8 case analysis[J].中国临床康复,2005(8):230-234.

[4]袁东.自闭症视障儿童的个别化教育的案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11):19-22.

猜你喜欢
培智计划评估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青年心理(2021年28期)2021-05-23 13:21:10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8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1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