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立 赵 微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残疾人高等教育是以培养残疾人专门人才、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为目标,在残疾人接受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公共专业教育,是残疾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它包括残疾青年的专业教育和残疾青年在普通院校的随班就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支持特殊教育”首次被写进党的政治报告,它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而且还凸显了特殊教育在整个社会事业建设和教育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国家大幅度地增加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使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面临空前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目前仍处于“冲突”与“挣扎”的初步发展时期,国家政策非常重视,但其发展速度不快,规模不大,层次偏低,区域发展不均衡,相应教育研究也比较滞后。为此,对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一个全面、客观、系统的分析和冷静的反思,便成为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分析相关论文,发现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论文大多基于具体研究内容的定性分析,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定量分析的很少。而文献计量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以文献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能很好地描述、评价和预测某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2000年至2011年间我国核心期刊刊发的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来探究近十年来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的特征与存在问题。
以中国期刊网为平台,以“残疾人高等教育”、“残疾大学生”作为检索词,以“核心期刊”作为期刊类型进行检索,筛除非规范文献,最后得到有效文献130篇。在参考有效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文献量与时间、文献源刊物、文献作者、文献主题、文献引文、文献项目资助6项分析单元。将有效文献的信息输入EXCEL软件中,以频次、百分比统计分析为主。
对论文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受关注程度的动态变化。2000年到2011年,我国核心期刊所刊发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文献按年度统计如表1所示,并转化为折线图如图1所示
表1文献量与时间分布表
图1文献量与时间分布折线图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近年来文献量呈阶段性上升趋势,随国家经济、政策变化而波动,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但与教育学其他学科相比,文献总量并不突出。[3]其中2011年论文量达到了高峰,这可能是因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4]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分别强调“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5],而这些重大决策的提出与落实、对切实维护残疾人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带动相应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6]2002年和2008年论文数量达到了低谷,分别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两个转折点,这可能与研究者研究视角的转变有关。
对文献来源刊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研究主题的分布区域,确定对该主题贡献最大的核心刊物,并可以为其研究走向提供依据。[7]经统计,刊发“残疾人高等教育”相关论文的核心期刊共41种。按其刊载论文量的多少对期刊进一步细分,统计结果见表2。
表2文献源刊物分布表
布拉德福定律指出对某一主题而言,将期刊按其刊载相关论文减少的顺序排列时,可以划出与该主题相对应的核心区、相关区以及离散区,每个区域里的期刊量为1:n:n2。根据此定律,可知表2中的核心区期刊有3种(载文量在6篇以上),分别是《中国特殊教育》、《教育与职业》、《教育探索》。其中《中国特殊教育》刊载论文最多,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一直得到其关注,同时也反映出教育学类其他核心期刊对残疾人高等教育关注不足,如《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
对论文作者进行分析,可以明确该研究领域内研究者群体概况,从而了解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8]本研究作者分析主要从核心作者、合作情况两个维度来展开。
第一,核心作者指一定时期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作者的集合。美国史学家普赖斯提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为:N=0.749(max)1/2,其中max为统计年限内最高产作者发表的论文数,核心作者发文量应为总文献量的50%。[3]在本研究中,将max=6代入公式计算得到N=1.83,N取邻近最大整数为2篇。可知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论文在2篇以上者有15人,共发表论文42篇,占总文献量的32.31%,这一数值明显低于普赖斯提出的50%的指标。说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第二,合作率和合作度是衡量论文合作程度的两项指标,反映了学科领域作者合作智能的发挥程度。其中合作率指合著论文数和论文总数的百分比,合作度指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2]本研究中,独著论文56篇,合著论文74篇,作者总数为268人,因此合作率和合作度分别为56.92%、2.06,可知目前合作研究是国内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形式。进一步结合作者的单位信息可知,在合作形式上,同一机构之间合作的有51篇,占合著论文数的68.92%。不同机构之间合作的有(其中与香港地区合作1篇,国际合作2篇)23篇,占合著论文数的31.08%。说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应当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寻求合作,特别是注重不同机构间的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域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文献的研究主题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热点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点,从而把握其整体发展趋势。本研究根据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划分8种研究主题。在统计中,论文涉及多主题的只按照最重要的主题计入1篇,这些细分的主题及具体统计信息见表3。
表3文献主题分布表
从主题分布来看,首先,“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果最为丰富,这是整个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的基础。其中有24篇文献涉及了对残疾人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探讨,主要集中于我国相关法律关于残疾人权益保障条目的解释说明和其他国家残疾人教育法规的比较借鉴研究。我国现已颁布的政策法规更多地针对普通高等教育,而对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则十分有限。残疾人高等教育仍然呈现为“精英式教育”,表现出极大的不对称性。所以如何在落实“普惠”政策的前提下,给予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以“特惠”政策,[9]从而出台切实保障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权的专门法律,这应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研究者今后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其次,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实践研究,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较多。可见研究者开始关注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残疾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等问题的,但对残疾大学生的实证干预研究较少。还有关于残疾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就业问题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学科教学研究、教育技术支持研究、特殊教育高等院校发展研究比较薄弱。目前残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就业现状的描述,对解决残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研究较少。学科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其他课程的研究成果较少。教育技术研究主要涉及网络教学模式应运探讨及国外相关教育技术的介绍,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技术研究成果较少。
另外,表3显示出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师资培养研究重视远远不够。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其教育对象逐渐扩展,数量不断增加,对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再加上融合教育的发展,对高等特殊教育师资提出了新要求,使得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在数量上严重缺乏,在质量上无法保证是不争的事实。[10]因此加强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养研究,培养高学历、科研型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对于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大学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引文是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创新是基于充分吸收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11]所以透过引文分析,一方面可以了解某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研究者参阅、消化、吸收和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对130篇论文所引文献进行统计,发现附引文的论文119篇,引文总数1002条,引用外文文献236条,可知近年来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附引文论文所占比例为91.54%,这一数值相比国内教育学研究领域一些研究成果较高,[11]这说明附引文这一学术规范已成为共识,而良好的学术规范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增长、创新、有助于研究领域的良性发展。篇均引文数为7.71条,这一数值和国内教育学领域一些研究成果基本持平,[11]但远低于国外科技期刊的篇均引文数,在国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SCI和SSCI收录论文的篇均引文数已分别达到27条和17条左右。[11]由此可知,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篇均引文数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这说明研究者参阅、吸收文献的能力(尤其是外文文献)仍需进一步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在日趋规范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吸收既有研究成果。
基金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等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研究论文。其基金论文率是衡量该领域研究价值和水平的尺度。[12]对130篇文献的基金项目进行统计,发现有33篇基金论文,因此基金论文率为25.38%。这一数值相比其他学科领域比较低,[13]一方面说明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的基金资助整体上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研究者申请项目资助意识和力度不够有关。再对论文的基金项目级别进行进一步统计,发现国家(部)级项目资助16项,省(直辖市、厅)级资助14项,而市级资助0项,校级资助3项。可以看出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资助力度较大,部分院校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虽然比较重视,但资助力度不够,总体来看,市级和校级的项目资助力度仍有待加强。
通过对所收集文献进行的定量描述,发现目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其论文量呈阶段性上升趋势,来源期刊质量高,合作研究受重视,研究主题广泛,附引文这一学术规范成共识。但是存在诸多不足:研究论文总量小、受国家经济、政策波动大,来源期刊单一、非教育类期刊对其关注不够,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不同机构间研究人员交流合作少,研究主题呈偏态分布、重理论而轻实践,文献引文水平低,基金论文率低。
基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拓宽论文来源期刊。现有核心区期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学术引领和导向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形成一定规模。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文献的发表源,增强期刊的开放性,更多的教育类核心杂志开设特殊教育专栏,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及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加入其中,进而促使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扩大该研究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提升研究能力。首先要优化研究队伍。挖掘关键的研究队伍和力量,培育核心的研究群体,加强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来逐步提高研究水平。其次要拓展研究主题。建议未来研究要加强对适合本国国情的残疾人教育政策法规研究,和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养的研究。还有要拓宽研究视野。建议研究者要积极借鉴国外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提升利用已有科研成果的能力,在其基础之上力求创新,来解决残疾人高等教育中的真实问题。
三是加大对研究的基金资助。建议国家应加大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的课题立项和资助力度,调动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中去。课题立项应该向政策法规,师资培养研究等问题方面倾斜。同时研究者自身研究能力、申请基金项目资助的意识和水平亟待加强。
[1]黄伟.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公平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4).
[2]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于康平.我国课程论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5]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EB/OL]. [2011-06-09].http://www.cdpf.org.cn/index/2011-06/09/content_30340867_2.htm.
[6]刘建岭.高等特殊教育均衡发展探析[J].教育科学,2012(1).
[7]燕辉.1989~2003年我国信息教育领域论文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5(9).
[8]樊万奎.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轨迹、特征与走向[J].现代大学教育,2011(4).
[9]刘俊海.法律应该向弱者适度倾斜[J].民主与法制,2007(5).
[10]王雁.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1]张斌贤.近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J].教育研究,2009(4).
[12]刘彦庆.我国高校基金论文产出的进展研究[J].情报科学,2003(7).
[13]韩芳芳.2009-2011年《情报科学》基金资助论文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