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概念的历史进化与多学科考察及辨析

2013-03-27 16:15张维英张海钟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学科分类科举学位

张 靖,张维英,张海钟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兰州城市学院 图书馆,甘肃 兰州730070;3.兰州城市学院 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科建设成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时髦名词,但不同系统、单位对学科建设的理解存在严重分歧,以至于许多学者无所适从。笔者查阅许多资料,现从学科的文字学、语言学起源和演化以及中外不同的使用习惯给予考证解析,以期矫正和厘清学科的定义。

一 古代现代文字学、语言学中“科”的含义起源与演变

《辞海》解释,“科”是会意字,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所以“科”的本义是品类、等级。(东汉)许慎《说文》认为:“科,程也”,就是程序、程度。《论语·八佾》有“为力不同科”,《论衡·幸偶》有“与此同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中“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都是这个意思。古代更多意思是科品(种类、等级),科荣(科第荣华)、科爵(指封建王朝官员的品级爵位)。有时指法令、法条和刑律,如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伪忠善者”、科防互设(条律禁令交相设置)、科文(法令条文、科令(法令、律条)、科戒(修道的戒律、法规)。我们熟悉的是科举考试的科目或等第,如韦昭《博奕论》有设程试之科,重金爵之赏。又如:科分(科举中式之年份)、科甲出身(由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科法(科举取士之法)、科贡(泛指科举)。有时指条款、段落,如《战国策·秦策》有“科条既备”。现代以来又指课程或业务的分类,如:文科、工科、理科、科本(课本,教科书)。古代、现代的官署或机关中按工作性质分设的部门也叫做科,如:科研所(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科业(指行业中的某一部门)、科道(指科道两衙门)。古代也指科斗文字,是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如:科斗文(科斗文字)、科斗字(科斗文字)、科斗书(科斗文字)、科斗籍(古文经籍)。传统戏剧角色的动作也称为科,如《窦娥冤》鼓三通,锣三下科。草丛也可以称为科,如:科生(丛生)、科藤(藤的一种,可以作杖、编席、制绳索)。有时“科”是作为动词使用的,如:科罪(判处罪刑,依律断罪)、科半(指依刑律减半判罪)、科决(审理判决)、科案(审理查究案件)。有时考较、查核都称为科,如:科计(估量、计算);科校(稽核)、科问(查问)。课税征税也可以叫做科,如:科派(摊派)、科差(向官府缴纳的捐税和承担的差役)、科敛(聚敛,收取财物)。参加科举考试也叫科,如:科甲(旧时指科举)、科进(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科诏(关于科举的诏令)。修剪枝蔓,芟除芜秽都是科,如:科柏(修剪柏树,祭扫灵墓)、科斧(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以砍除桑树繁枝)。甚至有时作为形容词使用,相当于空虚,如《易·说卦》有“其于木也,为科上槁”。孔颖达疏:“科,空也。阴在内为空。木即空中者,上必枯槁。”现代意义上的科,主要指动植物的分类单位和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以及学术或专业的类别,如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如财务科;学术或专业的类别,如学科、文科、外科。

二 古代教育学、科学学中“科”的概念演变

考证可知,古代并没有将科当作行政机构名称的先例,只是到了近代特别是现代,科不仅仅成为一种学术分类的名称,而且成为行政基层机关的名称,现在还不清楚是学科的概念移植了行政的概念,还是行政移植学术的概念。现代行政管理系统中,最基层的机关便是科,负责人便是科长。我们都知道,部、司、局、处等机构都是古代沿袭的行政机关名称,而科则是民国时期才出现的机关名称。但查阅中国教育史、科学发展史,无论是预科、本科、专科、学科,都是演变于古代的科举制度和学校制度,同时也可以溯源到古代的学术观念和学术分科。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汉朝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辟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之权,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这制度始终是由地方官选拔人才。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才,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隋朝建立后,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规定各州每年以文章华美为标准选拔三人,荐给朝廷。后又命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等以“志行修谨”(有才)、“清平干济”(有德)二科荐举人才。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又创置了进士科。“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国家用考试的方法以才取人,考取的就可以到中央或地方政府中做官,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的开始。可见,“科”最初是平行的等级划分,而不是上下的等级划分。唐朝考试的科目还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同时设立的常设学术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50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到明清时期,科举形成定制,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各级考试通过者成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这样以来,科就不仅仅指考试科目,还包括了考试时间和制度,成了上下高低等级划分,实际上成为我们现代汉语意义上的类别。与此同步,中国古代以《诗》、《书》、《礼》、《易》、《春秋》六艺为核心,以经、史、子、集四部为框架进行学术分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开设的课程也基本以六艺为基础和参照。

三 近现代教育学、科学学中的科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应该从清朝末年开始溯源。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因为实行现代西方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当代的某些文件往往把修业年限等同于学制),而古代科举制度下的许多学生就面临转型,适应这种改革,就出现了预科和本科。预科就是预备科,说透了就是补习班。本科就是根本的、本来的科。这里显然是高下等级上的科,不同于学术科目,当然不同层级的教育也可以理解为学术科目群。所以清朝末年不仅有大学预科、本科,小学、中学都有预科、本科之分。至于专科,实际上就是唐朝以来专门科目,唐朝的国子监有医学、算学、法学等专门学校。按照这样推论,专科其实就是职业教育,而预科、本科都是普通教育。至于后来本科如何成为一个高于专科的学历教育层次,笔者至今尚未考证清楚。

科学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科学的分类。中国古代并没有科学学,没有文科、理科之分,更没有经济、政治、艺术等学科分类,一定要溯源,只能推演到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以及延续数千年的儒学、道学、法学等,或者可以将唐朝的专门学校看作是雏形。但是,明朝曾经设立武科,进行科举考试,也算分科吧。西方的科学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是后来的事情,但科学学的实践早在古代就开始了。我国近代废除科举开办学校之后,才引进西方的学科分类。最早提出学科分类的是孙家鼐,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曾提出十科立学;后张之洞参照西方分科设学、分科立学原则,将学科分为经学科、文学科、理学科、法学科、商学科、医学科、农学科、工学科[5],这种分类成为高等学校设置的依据。虽然后来的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历经演变,但除了经学科变为哲学科外,其他学科变化不大。

四 现当代教育学中的学科分类与学科建设

现当代高等教育学中的学科分类无疑是来自于西方学科分类。高等学校按照学科分类设置专业,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始终是大家搞不清楚的问题。教育部的学科分类与专业分类合二为一,科技部的分类则都是学科,没有专业。一般来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大学认为,研究生教育阶段主要是学科建设,而本科阶段主要是专业建设。可是,学士学位授权大学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科研院所比较简单,就是学科建设,无专业建设问题。但是,中小学却认为,他们也有学科建设,并无专业建设,因为中小学不分专业,是综合性普通教育。因此可以认为,不同系统、单位对学科建设有不同的理解,只好各安其知,把学科建设放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理解。科研院所的学科建设主要是指学科的科学研究,是科学学意义上的学科建设;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既要开展科学研究,也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交叉融合,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学科建设;中小学的学科建设则主要是教学活动。可是,无论何种学科建设,最终落实到教学与科研队伍建设。

接着一个问题就是学科与学位关系问题。学位制度肇始于德国的教会大学,后逐步推广到全世界。当代世界大学都是按照学科来授学位,美国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教育4级不同的学术水平,由于准学士学位只是读完2年初级或社区学院的资格证明,不是攻读学士学位的必经阶段,因此美国的学位制基本上还是3级水平结构。美国高等院校设置的学科专业名目繁多,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因此美国的学位五花八门,达2 000种左右,但按学位性质,不外学术(研究)学位和专业(专科)学位两种;美国大学还颁授荣誉学位,但这种学位并不反映学术成就,而是对对社会有杰出贡献者的承认;而且美国各高等院校之间的学位水平很不一致。

中国的学位是与学科建设紧密联系的,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而言,学位点的建设就是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其实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自下而上,一个是自上而下。前者就是从某一个学术方向做起,层层展开,最后形成一个新学科;后者则是从一个现有学科做起,不断创新新方向,新学科。但是,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高等院校,学科建设都要依赖学术队伍,因此,学位点建设就和团队建设形成互动。可是,中小学的学科建设有所不同,无论语文、数学,或者音乐、美术,学科建设其实就是团队建设和教学建设。

[1]陈至立.辞海(第六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 科举制度[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4.htm.

[3]陈青之.中国教育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10).

猜你喜欢
学科分类科举学位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小小花钱看科举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模式研究
审计学成为一级学科可行性研究
唐代科举的投卷与荐举之风
中医药信息学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宋代科举冒贯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