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形” 打磨“习” 激发“情”

2013-03-25 06:08刘建冬
陕西教育·教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单导学组内交流

刘建冬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问难在学习中是多么重要。

活动单导学给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主动质疑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两年来,本人在运用活动单导学的过程中就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专题做了一些探索。

一、调整“形”,优化环境

1.优化组内座次,减少交流干扰。

为了便于学生组内顺利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以将学生一一组对为“搭档”,一个人若是遇到疑问,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搭档,搭档自然也会义不容辞地给对方以帮助。为了减少同学们在课堂质疑和交流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我们要充分考虑搭档的座次,即要达到搭档间连线不交叉的原则。

2.延伸“组”的结构,完善讨论平台。

丰富并完善组的构,可以灵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为课堂上学生展开有效质疑创造条件。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小组之外,班级上可设立两人一组的“小小组”即前文所说的“搭档”,搭档间的相互配合可以简捷高效地解决一些短、平、快的问题,而且因为直接参与讨论质疑的范围小、人数多,所以也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小小组的共同疑问可以提交学习小组解决。组与组之间还可以建立“友好小组”,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由友好小组交流解决。最大范围的组即为所有组的集合,那是课堂讨论、质疑的最大的平台。立体式、系统化的分组可以使学生之间的讨论、质疑的效率大大提高,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灵活而多样化的平台。上面所表述的“组”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3.教师连接穿引,激发质疑火花。

与传统课堂相比,运用活动单导学的明显优势是教师可以走下讲台深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范围明显增大,能随时关注每一组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捕捉到他们质疑和讨论中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打磨“习”,方法引领

1.布置提前预习,夯实质疑基础。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学生能明白自己学习新知识的疑问,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目标才更加明确,质疑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才会更高。所以,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中高年级的教学应当布置预习单,或者将活动单提前下发,让学生预习。

2.调整交流方向,强化质疑意识。

一般情况下,学生之间的交流总是被强势学生占有,交流过程中,中困生往往做的是听众,他们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为了改变这一弊端,在交流方向上我们做了新的调整,即变以前的先说思路为先提疑问,把交流的第一时间留给有疑问的学生,交流结束后,组内成员还可以就重点难点问题本组中下生提出质疑。通过两轮方向相反的交互式提问与质疑,大部分数学知识基本都在组内得到顺利地解决。

3.注重示范引领,教给质疑方法。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从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中,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到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疑”是通向“无疑”的必经之路。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以下途径大胆质疑。

一是向不同的对象提出质疑,比如,向书本质疑、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等;二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质疑,比如,在文本预习中质疑,在师生交流中质疑,在练习比较中质疑;三是进行求理质疑和求异质疑,求理质疑着重于解法理由的方面的质疑,求异质疑着重于解法多样性方面的质疑。

三、激发“情”,缘情表达

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质疑意识和质疑方法后,他们在课堂上自然会表现出一定的质疑的欲望。对此,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交流质疑的时间,根据课堂生成的状态有时做到静心等待,有时要做到精巧点拨,有时还要进行真情鼓励……同时,对优秀的质疑,教师要进行正面强化,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质疑才是精准恰当的质疑。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完善的对学生质疑的评价体系,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质疑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花园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猜你喜欢
单导学组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活动单导学”模式
交流平台
关于“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事件与思考
交流平台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立足活动单导学课堂 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