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高效追求的策略探讨

2013-03-25 06:08周辉
陕西教育·教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海伦苏教版言语

周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阅读教学正在由有效教学向高效教学转变。所谓高效教学,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的最优产出。它的主要特征是,学生思维能力的相应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应提升,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挥。因此,我们要在注重有效教学的同时,向阅读教学高效挺进。

一、以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主问题,尤其要注意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就是透过表象看到实质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二要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三要引导学生往深处去想。这样,学生才不会浅尝辄止。

如,笔者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在学生熟悉课文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海伦从“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到“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发生这种深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海伦刻苦训练的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和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含辛茹苦教育的结果。接着,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样说?这一问,进一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学生发言: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以至小小的手指头磨出了血。海伦的成功,在于她顽强拼搏的学习意志,在于她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变化的内因在于海伦具有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教师语音刚落,又有一批学生小手如林,他们认为海伦的成功还凝聚着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不倦教诲,并举出了生动的事例。最后,笔者从事物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上作出总结。可见,有价值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二、以鲜明的言语意识启迪学生的言语智慧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为什么对于多数人来说形式却是一个秘密呢?因为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所以,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言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言语智慧,懂得语言表达的方法与艺术。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教学的高效“回报”。

如,笔者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联系文中“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这一句话,扣住一个“探”字,要求学生换一个词语来表达,然后分析原文中词语表达的作用。有说“照”,有说“射”,有说“钻”……然后,多数学生摇头,觉得都不如“探”这一词用得好,那么好在哪里呢?生(1):因为用了“悄悄地”,所以用“探”更为妥帖。生(2):当时的情境是: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因此,这里用“悄悄地”来写早晨的阳光,更能烘托出当时静谧美好的氛围。生(3):我觉得,这是一种拟人手法。这样,更能形象地衬托出“我”的欣慰之情。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从词语搭配、具体语境、修辞手法等方面作出归纳。从而,让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发现奇妙,在习以为常中发现鲜活,在言语知识中发现智慧。

三、以文本细节的探究性阅读引导学生的深度参与

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教师往往只注意从整体上来设计问题,而忽视以文本的细节来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果我们既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又注意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细节上去探究文章的个中滋味,那么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随之加强,并且,探究学习也会向纵深发展。

如,笔者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联系“……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这句话,紧扣一个“也”字,要求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文中特意用上这个“也”字?生(1):我们是战争的直接受害者,她们是战争的间接受害者,所以,用上“也”字。生(2):二战期间,我们中国人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她们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成为战争中的不幸者。所以,用上“也”字。生(3):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这笔账要记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头上。我们应该把日本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者区分开来。所以,这里用上“也”字……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高效追求的策略,关键在于创新,在于灵动。只有坚持策略上的创新,方法上的灵动,阅读教学的高效率才能成为教学的现实。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滨海园区东余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猜你喜欢
海伦苏教版言语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作家死亡之谜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海伦·凯勒的故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