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审美教学

2013-03-25 06:08陈莹
陕西教育·教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美的想象文本

陈莹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感受到蕴含其中的人文情怀,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

阅读材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美育材料,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充分把握这些机会,让学生学会审美,受到美的教育。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感知美、体验美。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文章所蕴含的美,使学生具备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发展对审美对象的比较、想象、联想等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情感体验。

2.鉴赏美、评价美。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引导他们提高审美能力,不仅能辨别真善美、假恶丑,还能鉴赏和评价美;不仅知道什么是美,还知道美在何处,美从何来。

3.创造美、表达美。引导学生不仅能感知美、体味美,还要向往美、追求美、表达美、歌颂美,将美体现在生活中,展现自身美的精神风貌,将美好的情感和事物诉诸笔端,用语言文字去表达美、传递美。

二、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

阅读教学中,要将审美体验贯彻于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并作为阅读的目标,使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交流,在阅读中激发情感,从而实现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滋养。

1.激发审美趣味,以乐求美。优美的文章本身就可以带给人一种愉悦、美好的感受,能够让人陶醉其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把握文章的总体风格,然后营造与之相应的情绪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入文章情景,主动感悟文本内容,自觉审美。“美”,是抽象而虚幻的,学生对于美的把握,大多停留在视觉印象,要想感悟到文本的美,就必须加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所以教师要巧妙导入,带领学生在第一时间、第一印象里就抓住文本的“美”,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或者是游戏、野游等方式,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直观感受,或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想象、去对比、去感受,这些都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审美趣味,让他们在乐中求美。

2.品味文章意境,以想求美。品味意境之美,调动想象是不可缺少的。想象不仅可以让人感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甚至还会赋予它新的形式和意义。而小学生的幻想和想象又是充满灵性的,天马行空的,毫无羁绊。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可供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的语言、情节等因素,抓住学生想象的兴奋点,启发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进行比较和联系,通过想象进行联想、创造,开拓思维的空间,乘着想象的翅膀,进入到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中,变文中“此情此语”为“我情我语”、“彼情彼景”为“我情我景”,与作者在心理上建立沟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情境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在形象关照和语言品味中更深入地领悟文章构筑的艺术真谛,达到融入其中的美妙境界。

3.激发真情实感,以读求美。“情”是文章的灵魂。教材中很多文章跃动着情感美,并且会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操和心灵。教学中,教师要把“情”字贯穿始终,由情入境,以情动人。“读”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体验情感的好方法。“美文需美读”,通过朗读、默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调动眼、口、耳、心的综合运用,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感,在入情的朗读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境界,在美的熏陶中有序地提高对美的鉴赏、分析、判断、思维等综合能力。

4.鼓励口语表达,以说求美。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通过阅读文本,学生领略到美,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对美的感悟和诉求,表达出来时顺理成章的是事情,这也是对美的追求的表现。学生在进行审美感知表达的时候,从语言的组织、情感的诉求等方面,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又会有进一步的认知。孔子说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对每一个学生而言,对于美的感受是不同的,千差万别的,也是独特的,将这种对美的感受表达出来,与其他的伙伴共享,不仅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更可以在讨论与表达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认知。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阅读文本为载体,选择恰当的方法,多措并举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理解美、领悟美、发现美、创造美、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

猜你喜欢
美的想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打破平衡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美的校 美的人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