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探析

2013-01-31 07:10吴兵团
职教通讯 2013年1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高校教师师德

吴兵团

高校作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高校对社会的思想辐射、人才输送、文化引领等作用的发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精神追求、自觉行动指南和自觉价值判断标准。[1]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奠定师德建设的坚实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对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高校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模范履行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师德建设的正确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高校教师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并将其内化为实现职业理想的内在动力,以培养优秀人才、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为己任,自觉把个人追求与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相统一,把个人奋斗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融合,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履笃行典范。[2]

(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供师德建设的强大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是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能使高校教师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能使高校教师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把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完成好。

(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标树师德建设的基本道德标杆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4]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化知识、创新思想理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历史重任,这一特殊职业和使命要求高校教师率先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模范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激励和感染学生,引领学生知荣明耻,文明做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审视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缺失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准审视高校师德建设,其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广大教师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崇民主平等、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尽忠职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失。

(一)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高校部分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或谋生手段,工作得过且过,缺乏应有的敬业奉献精神;个别教师违规校外兼职,把本职工作当成“第二职业”,投入精力严重不足;个别教师把目前的工作当作“跳板”,“身在曹营身在汉”,一旦有机会,就随时“跳槽”或出国进修“有去无回”[5],对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思想素质不高,理论水平较低

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但是,高校个别教师政治敏锐性较低,只重视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忽视了自身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在大是大非面前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个别教师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正确认识,以高校倡导学术自由为借口,在课堂上散布消极言论,发泄不满情绪,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形象,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重教学轻育人,责任意识淡薄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个别教师认为只要完成“教书”任务,就履行了自己应尽的职责,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等成长成才必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是专职德育教师或辅导员的职责,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学生健康成长缺失应有的关爱;个别教师上课疏于课堂管理,对违纪学生姑息迁就,严重影响了教书育人的效果。[6]

(四)综合素质不高,师表意识不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既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度凝练,又是对教师师表作用的基本要求。个别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少自尊、自爱、自重的精神,教育理念、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佳;个别教师片面追求个性张扬,言谈举止略显随便,着装打扮时尚过度,与自己的职业身份极不匹配;个别教师诚信缺失,过分放大自己的社会角色,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进校园,损害了在学生中的形象。

(五)学术研究浮躁,创新精神缺乏

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国家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多做贡献,是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客观要求。但是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中出现的科研重数量轻质量、学术研究低水平重复、学术成果粗制滥造、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无偿占有学生学术成果、套取国家科研经费、成果鉴定弄虚作假、业务工作探究乏力、学术研究功利思想严重等现象,贬损了教师的神圣形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诟病。

(六)自律意识不强,他律作用乏力

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美其言,慎其行。”但个别教师降低了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不一定能够做到,不能为学生做表率。同时,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师德建设,缺乏有效的师德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师德建设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激励作用不强,监督约束乏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师德建设工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校师德建设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了多种视角和方法。在新形势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揽,把时代对师德建设的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自觉行为,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良好、道德品质高尚、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

(一)理论武装以明师德

理论武装是师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和着力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建设,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广大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外化为广大教师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并将之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7]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挖掘各种学习资源,开辟理论学习专栏,组织理论研讨会、师德建设论坛、社会调查、师德建设征文赛等,使理论学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理论武装实效,着力提升广大教师的道德思维、道德推理、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主体意识,升华教师的道德精神和道德修养,完成道德规律向道德自觉的提升。

(二)榜样激励以扬师德

高等学校有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境界高远、学术造诣深厚、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他们应是广大师生效仿的楷模,学校要着力发掘他们的先进事迹,运用学校各种宣传媒介加以宣传,通过举行优秀教师表彰会、师德建设先进经验交流会、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德教双馨教师事迹展,弘扬高尚师德风范,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教师,营造崇尚高尚师德的良好风气。[8]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激励机制,定期评选表彰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和集体,在职称评聘、出国进修、干部选拔等方面对师德标兵优先。

(三)制度规范以律师德

制度建设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推手和可靠保障。在贯彻执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富有学校特色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把思想道德品质作为教师聘用和教师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有机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优树模、岗位聘用、职称晋升、进修培训、科研立项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考评“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建设监督机制,设立师德督导和巡视组,设置师德师风监督意见箱,开设网上评教平台,开辟校领导接待日,支持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监督和评议师德建设[9],形成自律与他律的强大合力。

(四)文化引领以正师德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文化氛围,倡导和鼓励教师模范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和教育学生;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以高尚的精神文化引领师德建设;创设浓厚的学术氛围,营造自由探索和创新的科研风尚;加强人文关怀和情感关照,为教师提供舒心工作、快乐生活的条件。

(五)修炼内功以强师德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对高校教师个人而言,加强学习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紧密结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科研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练就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行示人。始终追求学术创新,不断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创造新方法,及时掌握学术研究最新成果,传授学生新知识,培养学生新技能。

(六)利益保障以促师德

任何道德原则都是现实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反应。只有当师德规范能够体现、代表广大教师的利益诉求时,师德教育才有了现实基础。因此,应努力建立健全利益保障机制,使恪守师德的教师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使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付出应有的代价;时刻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冷暖,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师搭建事业发展平台,让广大教师有一个积极向上、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愉悦的氛围中彰显师德的张力。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10]高校教师只有不断铸造德高为师的“师品”,学高为师的“师智”,技高为师的“师能”,身正为师的“师表”,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建设者。

[1]黎开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1(4):83-86.

[2]李胜新,王春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看高校青年教工师德建设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72-73.

[3]黄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师德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7.

[4]黄海.试论建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长效机制[J].高校教育研究,2008(8):23-24.

[5]梁庆周.当前我国高校师德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7.

[6]何爱华.高校师德建设与德育实效性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75-77.

[7]居继清,王丽.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五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79-81.

[8]王德勋.目标管理视野下高校师德建设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73-77.

[9]刘爱兰.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与对策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5):117-120.

[10]刘杰,徐运清.“以人为本”与师德建设[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2-84.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高校教师师德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