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蕾
(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49)
根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2010年全国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高达96.2%。与此同时,《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全国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9.6%。虽然从数字上看技工院校的就业形势较为乐观,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就业稳定性差、职业目标模糊等问题,更好地解决技校生的就业问题、保持持续较好的就业形势,仍是技工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笔者拟以SWOT模型为理论构架,深入分析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探讨更好地推动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的对策。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对单位或行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风险(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组织中找出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不利的、需要避开的因素,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优势(Strengths) 顶岗实习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也是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相当大一部分是通过顶岗实习结束后转正而实现的。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在企业实践环节中得以培养和提升,使实习生越来越符合企业的用工要求。顶岗实习后直接就业,不仅节省了学生社会求职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能使企业在实习期间的培养成本和人力资源不易流失。顶岗实习转就业是技工院校高就业率的主要原因,是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优势所在。此外,“订单式”培养是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的另一优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实习场所等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学校、用人单位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能有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三赢。学校和企业可充分利用双方的优质资源,学生只要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学习,完成各项考核,达到企业要求,就能顺利就业,不必过多地为就业产生忧虑。
劣势(Weaknesses) 与大学生相比,技校生属于操作型人才,他们在学校接受了较好的职业技能培训,动手能力强、实践机会多,而且他们对自身有较为正确的定位,愿意从基层干起,对企业各方面的待遇要求也不高,这使得技校生成了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货”。但是,由于技校生主要是来自于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的群体,因此他们的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相对薄弱,具有自学能力差、遵守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差、自卑心强、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等特点,会因缺乏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而出现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有的活不愿干,有的活又干不了,从而导致失业。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校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职业选择、职业规划及后续发展。
机遇(Opportunities) 2009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突出强调了技能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意义。随着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技工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应抓住“招工难”与“技工荒”并存的有利时机,加快步伐,尽早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也为技校生的就业争创更多的途径和机会。
威胁(Threats) 随着人才的激烈竞争和高科技时代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背后充斥着就业岗位需求的多样性。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和社会诸多职业技能培训班的应运而生,对技工院校学生就业无疑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大学生降低要求进入原本属于技校生的工作岗位,培训机构培养的人员也与技校生争夺岗位,同时,技工院校学生人数的剧增本身也影响着就业的数量与质量。这些都是技校生就业直观显在的威胁,当然还有个人身体的健康隐患、家庭的不稳定因素等潜在的威胁。此外,作为优势因素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威胁,因为“订单式”培养是针对某一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这样的人才功能过于单一,对企业而言这种培养方式固然好,但对学生呢?学生走出校门只能进入这个企业从事某一环节的工作,如果离开对口企业,就可能很难生存。因此,就现在的企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而言,也存在不小的威胁。
通过对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详细分析,并将以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可形成S-O、S-T、W-O、W-T策略,如表1所示。
在实践中,技工院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和落实学生的就业工作。
坚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顶岗实习转就业机制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办学的一大法宝,是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保障,更是技工院校学生高就业率的强大后盾。技工院校普遍有设备较好、功能较全的校内实训基地,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技工院校真正的实训基地在企业,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与学校的实训基地给学生的感受完全两样。因此,坚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是技工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持续乐观就业率的重要保障。技校生应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工作作风,选择好竞争优势项目,成功实现转就业,体现并实现自我价值。
表1 基于SWOT模型的技工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策略分析表
利用新时期技工教育发展契机,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将会以更大的勇气,更新的理念,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技工教育改革创新。技工院校学生应把握时机,提高认识,既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劣势,切实做到扬长避短。因此,笔者建议技校生一要转变观念,不应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技工教育,要增强信心,坚定地走技能成才之路;二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专业进行刻苦学习;三要在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过程中锻炼和完善自己,增长经验和知识,学习为人处世,提升综合职业素质,为实现就业做好扎实的准备。
回避“订单式”培养风险,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机遇与威胁并存,技工院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企业对专门人才的需要,开展“订单式”培养,无疑是非常实际、能够回避就业风险的良好举措。但学生可能会犹豫,担心离开对口企业会导致失业。因此,笔者认为,一是学校和企业应共同签订用人供求合同,在当年招生时按企业要求、企业所需专业招生,实施定向培养;二是已入校的学生应与企业通过人才招聘会见面,通过面试后,再对学生进行编班,实施针对性教学;三是应不定期地安排学生进企业参与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四是学生应主动积极地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复合型的技能人才。这样不仅能规避“订单式”培养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可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使“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就业具备灵活性。
开展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为就业拓宽渠道 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劣势与威胁,变被动就业为自主创业是大势所趋。随着党的十七大“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部署的提出,全国各地积极出台了相应的创业引导政策,其中引导和鼓励大中专院校及技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是政策的重点之一。因此,技工院校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例如,可对毕业生开展创业指导,邀请本地区杰出的个体创业者来校做“创业报告”,开启学生的创业思路。同时要继续加大力度建立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孵化园,利用好国家政策和地方对创业补助的大好机遇,鼓励学生选择投资较少、专业对口的项目着手实践,从而带动就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最大化地实现自我价值。
技工院校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之际,技校生应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强、与企业联系紧密等优势,规避就业风险,勇于展现技校人的价值追求,挑战自主创业,充满信心地实现就业。
[1]教育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作等有关情况[OL].(2011-06-24).http://www.ccgp.gov.cn/gysh/qtlb/jysb/201106/t20110624_16632 14.shtml.
[2]麦可思研究院.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2.
[3]吴小燕.“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