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 提升素质

2012-07-09 20:57张雪玲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2年7期
关键词:基本策略语感培养具体方法

张雪玲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语感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有序推进,在培养中突出重点”的基本策略,结合实践阐述了“加强诵读,在感知中形成语感”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语感培养;基本策略;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54-02一、问题提出:语感能力是形成所有语文能力的基础

语感是一种对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内的言语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迅速的领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融入语感训练。语文教学不能完全依赖“形式”的知识,应特别重视言语主体的心理因素。从实践上看,语感实际上左右着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人们进行读、写、听、说不可能都依据所用词语的理性含义和有关的句法规则,而主要凭语感。总之,离开了语感,人们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信息交流。可以说语感能力是形成所有语文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不能凭空进行,而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它的效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明显看得出来的,而应在不断实践中,在学习、生活环境中,经过日积月累的熏陶滋养、潜移默化,才能取得进展。因此,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应该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二、基本策略:有序推进,在培养中突出重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提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充分凸显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新课标还制定了明细的阶段目标,阶段目标中虽未出现“语感”字眼,却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明确规定了语感的训练要求,也明确提示了训练的方法。那么,教师就要抓住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心理特征和语言发展水平,运用语感的基本特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感知阶段,也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教师就要根据新课标,凭借新教材,通过引导想象、追问探索、比较琢磨和语言实践等方法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语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小学生经过了1~2年级的感知阶段,了解了语言材料的感性形态后,然后透过形象表层深入领会文章的内在精神,对语言深层含义领会的过程,就是语感培养的领悟阶段。它是语感培养的第二个层次,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训练学生咬文嚼字、斟字酌句、体味语言。因此,3~4年级侧重在比较中揣摩、在想象中体会、在入境时品味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经过了“感知”和“领悟”阶段后,小学生就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验证和欣赏,这就是语感的鉴赏阶段。鉴赏阶段是语感的第三个层次,即高级阶段,读者不仅能领会语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和情味,而且能借助思维和审视能力领会语言文字中没有说出来的意义和情味。这种语感能力主要通过读者的生活体验来获得,是读者和作者在生活体验上的一种沟通。在小学5~6年级侧重通过联系生活、充实生活的方法来培养语感。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概括、由形象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到综合的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一个集听说读写训练为一体,融字词句段篇训练为一身的过程。一言以蔽之,小学语文教学就是在人的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发展人的语言。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又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各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语感培养的三个阶段既是逐层深入的,又是相互渗透的。因此,在不同的语感培养阶段应分别施以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所侧重,循序渐进,从而使学生在面对语文材料时,创造性地感悟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思想内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具体方法:加强诵读,在感知中形成语感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记事、写人、状物、绘景的散文。对这类文章,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安排时间让学生潜心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真实的情感,使文章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浮现于学生眼前。以《桂林山水》为例,这篇文章文字音调优美、感情酣畅,要想使学生揣摩和体味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朗读。反复诵读全文,正确处理文中高昂、婉转、舒缓、急速等不同语气的变化,从而切实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风姿,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甲天下”。因此,语感的培养要强调多读、轻读、默读、速读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安排,让学生多读、爱读,从读中领略语言文字的美,还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运用时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如《观潮》一文将“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的雄伟景色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如临其境。读了本文,学生可能会一下子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同样是潮,一会儿是白色城墙,一会儿又是千万匹白色战马?”“为什么将潮比作战马,而不是比作马?”“千万匹、千万辆这些数量词去掉行吗?”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会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如何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江潮之壮美、文句之精妙呢?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应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适时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读书,从而品味出“白色城墙”是作者描述远看大潮时刹那间的静态,而“千万匹白色战马”则是近观大潮时的一种动态。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诗文,更应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因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也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基本原则。

总之,语感能力是形成所有语文能力的基础,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应该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是个积累和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成绩的提高不应该是片面和量化的,而是厚积薄发的,只有修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对中国的语言文字运用自如。教师应该深入探索学生语感的形成,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建明.浅议语感及语感教学[J].现代语文,2010,(9).

猜你喜欢
基本策略语感培养具体方法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略谈
浅谈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探析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策略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