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玲
【摘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如何让每名学生拥有自主学习、探究的时空?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搭建平台,经历探究过程;学以致用,拓展探究空间;激励评价,体验探究乐趣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探究学习;情境;拓展;体验
探究是儿童的天性与本能.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一般而言,人在五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力,到七岁时下降为10%,而八岁以后就剩下2%的创造力了. 因此,我们教师有责任引导小学生恢复探究的天性,帮助其找回失落的天资.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是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下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若能善于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正是有关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主动开展探究.
二、搭建平台,经历探究过程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创设自主探究的时空,力求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数学学习的过程,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
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V = Sh,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而我在推导公式这一环节上,采用了同桌实验探究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动手实验(课前准备好一段圆萝卜或一段香肠,一把水果刀),要求同桌两人想办法把这段圆柱体的萝卜(或香肠)切一切,拼一拼,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把圆柱体的萝卜切拼成了一个长方体. 然后组织同桌讨论:观察原来的圆柱体和拼成的长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把圆柱体拼成长方体,体积不变,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体的高,于是得出“圆柱体的体积 =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 长 × 宽 × 高”的计算公式. 在应用公式的过程中,我出示了一个空的纯净水桶,布置学生课后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需要的数据,计算出这个水桶的容积.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 学生在后来的日记中还写道:“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特别有趣的数学课……我和同桌经过一番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了圆柱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老师还表扬了我们呢!”“……啊!自己动手动脑真好,它比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效率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我真希望以后能多上几节这样的数学课!”
三、学以致用,拓展探究空间
学生获取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新课标也指出: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应灵活拓展学生探究的空间,对培养学生以上能力十分有用.
如在教完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我发现学生在解决一些灵活的实际问题时还是束手无策,究其原因还是缺少具体实物的感性认识和动手实践的亲身体验. 因此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下量一量、算一算的课外实践活动. ① 量一量学校操场上沙坑的长和宽,请你算出这个沙坑的占地面积.
②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请你动手用包书纸包一下你的数学书,并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大的包书纸. (想一想:包书纸包的是数学书的哪几个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学生在经过了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之后,原本抽象难懂的空间图形如今在脑海里已清晰可辨,解答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尝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甜头,同时也灵活拓展了学生探究的空间,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进而在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激励评价,体验探究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儿童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儿童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儿童创造成功的机会,要正视儿童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主动的学习欲望.
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生命. 虽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所有的知识点都可采用探究学习,但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要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探究的机会,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些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探究之花在课堂静静绽放!
【参考文献】
[1]黄丽生.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J].数学教学研究,2003(12).
[2]何善亮.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理论思考和教学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