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小静
【摘要】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而数学则是一门既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考能力,又学习基础知识的学科,对培养人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都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情境的创设一般可以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创设,通过营造“失误”来创设,通过类比、变化来创设等.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问题的不断提出和不断解决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一个个恰当的问题情境,才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实施.
【关键词】问题情境;学习兴趣;情境创设
新课程纲要中指出:给每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够顺利开展,作为数学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就应创设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学习数学有联系的数学情境.这也就是说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个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枯燥、平淡的问题味同嚼蜡,不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而且会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应努力将问题设置到某个情境当中,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当中感受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学生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数学情境教学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兴趣才有可能成功,能成功则会激发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创造条件,采取适当的方式,提供恰当的感知材料,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富有情趣,使学生真正好学、乐学.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老师教的统一.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在优化的情境中进行,从而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有连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特别注意使学生在数学情境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处于一种自主探索知识的状态,让学生转被动为主动、转不知为求知,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自我激励、自我要求上进的心理,使其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数学情境创设的种类
适当的课堂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而又关键的环节,如何设计有效情境让新知识油然而生?当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冲突时,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切实际、抽象空洞的问题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高深莫测甚至是混乱的心理困惑.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蓖ü适合实际生活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提出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则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景与氛围,
案例1在“勾股定理”教学时,有这样一个例题:一块长约120步,宽约50步的长方形草地,被不自觉的学生沿对角线踏出了一条斜“路”,类似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请问同学们:
(1)走斜“路”的客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2)斜“路”比正路近多少?这么几步近路,值得用我们的声誉作为代价来换取吗?
由于此类问题就在学生的身边发生,由于与所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发出来,无论是课堂的参与率还是学生的思考能力迅速就会提升到一个高度.
创设此类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勇于发现、善于捕捉,不仅能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蓖ü营造“失误”来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个体,而应是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导演者,教师要敢于突破自己的传统形象,给自己“抹黑”,颠覆传统教学中老师永远是正确的传统.假如教师能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制造一些细节“失误”,当学生发现了老师的这种“失误”之后,纠错的心理就会油然而生,他们展示自己的欲望尤其强烈,进入课堂去探索学习更是水到渠成了.
案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中,有这样一个例题: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0,-3),点B(0,-4),点C在x轴上,如果△ABC的面积为15,求点C的坐标.
由于该题没有参考图的局限,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有意只讲其中的一种情况,漏掉另外一种情况,最后留有时间让学生继续分析,让学生思考出有无其他的可能性结果.这种教学毫无疑问比老师直接揭示结果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通过自己探索所得的结果更加是熟记于心.
利用教学细节中的“失误”,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有意识地将“疑”“错”设在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趣”“错中生奇”,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有效状态.
3蓖ü题型类比、变化来创设问题情境
很多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类似之处.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就是对这些类似的知识加以对比,加以分析,从而发现问题的本质,提出新的问题.并且我们还可以对问题原型进行衍生,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之下对新老问题作比较,从而触类旁通,一呼百应.
案例3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题目:
几何模型
条件如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l于点P,则PA+PB=A′P+PB=A′B,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P即为所求的点.
模型应用
(1)如图①,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求出PB+PE的最小值.(画出示意图,并解答)
(2)如图②,∠AOB=45°,P是∠AOB内一定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要求画出示意图,写出解题过程)
这个问题的几何原型学生都非常熟悉,适当地对这一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力,并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问题螺旋式上升的提问方式,适合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逐步提升了学生去研究和探讨的兴趣.
通过对同类型问题的思考、解法加以比较,能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竞争的氛围,让他们在思考中感受到题型拓展的乐趣.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并延伸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中去.让学生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有趣的.通过这样一些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味到了成功,更确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但有效的数学情境不一定是多么生动的故事、多么有趣的游戏,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时甚至是一句反问也是一种情境创设,它更直接、更有效、更简洁明了,适合学生的思维.我们要清楚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激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数学是一门睿智的学科,当数学脱离现实而进入抽象思维时,往往学生的困惑就会随着产生;当数学回归现实时,把抽象思维分解为形象思维时,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理解很容易就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在教学中应细心总结,不断积累,逐渐优化,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设条件.课堂是动态存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作为模式化研究.因此情境创设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生硬的模式,不为设而设,而是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来实现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