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建设路小学 张连霞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共同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提倡把语言文字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如何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考问题和言语表达的发展空间呢?
教学模式是创造教学活动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教学活动基本框架结构,它既能使教学理论得以具体化,又能使教学实践得以概括化。所以,在“任务型”教学的大前提下,教师要在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同时,依据教学的基本内容,在把握具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依据“任务型”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我设计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是以“任务型”教学理念为依托,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主轴,合作互动为主线,语言实践为目的。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奠定了基础。
英语课堂教学要想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除了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外,还有赖于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因此,围绕“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实施环节如下。
1.激情导入,热身互动。
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尊重和赏识,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对他们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对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就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所以每次上课伊始,我都要酝酿情绪,以最佳的状态走进教室,以自己的情感影响学生参与语言学习,以自己的行动带领学生投入语言学习,以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吸引学生融入语言学习,以不同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进入语言学习。同时组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在热身过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学生,尤其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如,为他们设计一些相对容易的会话、问题及练习,让他们体会到“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功感。实践证明,这些方法产生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同化效应”,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2.任务呈现,积极参与。
教师要将学生置于需要完成任务的情景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任务的呈现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任务。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关键是要注意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作为目标,总的原则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知识层次等客观因素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科书结构及内容的安排非常熟悉,要通过对学习需要、学生、学习内容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教科书中的每一单元设计成一个或几个大任务,同一单元内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课又可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为学生提出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
3.创设情景,引导学习,围绕任务,合作互动。
在任务呈现后,学生就进入了学习新知识环节,教师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分步骤地进行学习,以任务为主轴,以合作互动为手段,以情景为依托突出本课的新知识(新单词、新句型等)。所以“任务型”教学的课堂必须创设尽量真实的即时情景。
设计“任务”只是教学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完成“任务”才是英语教学关键的一环,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交流、对话、表演氛围,让学生从中感受、体验、思考,在应用中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引导他们围绕任务主动学习。
4.师生合作,享受成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后,还必须对其进行巩固,使新旧知识有机整合。在对新的知识没有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前,学生是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因而师生合作,结合任务,共同进行对话、交流等活动,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尊重主体,点拨评价,主动学习,实践运用。
在学生对新知识基本掌握之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具备新知识点迁移要求的活动情景,供学生自由运用;也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本课要求,设计一些与他们学习、生活相关的活动情景,使学生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所创设的活动情景中。这一环节是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达到活学活用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起组织、点拨作用,并适时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一种在实践中运用英语的体验。
总之,“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达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充分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