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变革的条件与践行

2011-08-17 09:00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
天津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变革校本德育

■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 杨 骞

在学校变革成为学校管理的一种常态的情况下,校长不得不考虑“如何变革”(当然还包括“为什么变”、“变什么”等),以达到变革的预期目标,收到预期的成效,使变革成为“真变革”而不是“伪变革”,使变革真正成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在我10年的校长经历体验和变革实践中,我认为以下的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一、理性思维,系统构建

学校变革,在回答“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谁做,什么时间做,什么地点做,做得怎么样”这七个问题后,我们还要做的是转换思维。

理性思维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以及管理规律。比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价值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坚持尊重个性和承认差异,办好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教育改革,为师生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下,我们构建了“6个三”德育体系,即:德育三个系列的基本问题(社会为什么需要道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学校德育应该包括什么样的内容?学校对学生的道德发展究竟起多大的作用、学校怎样实施德育、学生道德的形成与变化有什么规律?学校德育的效果如何、如何评价与改进?);三个基本观点(学生是对象,德育是目的,倡导义务道德);三个重点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实施原则(全方位的——全员德育,真实的——生活体验德育,分门别类的——针对性德育);三个实践渠道(通过活动体验实现德育目标,通过言传身教实现德育目标,通过文化传统实现德育目标);三个保障措施(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员保障)。

二、目标清晰,步骤适度

目标是变革的首要条件,目标确定之后就要研制达到目标的实施步骤。目标清晰、步骤适度是变革的两个基本条件。

比如,为增强课程结构的弹性和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我校在“贯彻执行国家课程,适度调整地方课程,开发创新校本课程”的原则下,构建了立体化的大课程体系,其中开发校本课程所采取的步骤是:教师调查与学习,教师申报与填表,学校审议与批准,编写《课程纲要》,选编教材和相关课程资源,学校公布课程,学生选课,学校排课,教师开课,考核与学分认定,课程的评价,校本课程的分类,校本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校本课程的管理等。

三、全员参与,自主行动

影响变革最为核心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成功的变革需要全体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形成一支干练得力的变革团队和一个相对完善的变革机制。这需要教师对学校价值和目标的认同,对学校变革及相关制度的认同,有一种追求美好、追求卓越的理想和愿望,有一种荣辱与共的情怀、和谐共处的情感;还要让教师认清并勇于承担变革的成本和代价,更要让教师体验和得到变革带来的益处和福祉。

比如,为开展课堂教学变革,我们以“好课的标准”为题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所有教师都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并以教研组的名义归纳形成了各个学科课堂教学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学校再概括形成一个“好课的标准”的基本框架,最后用10句话来表述:(1)教学目标明确,师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2)教师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全身心参与;(3)教学耦合,师生互动;(4)教师组织教学意识强,应变能力强;(5)教学内容安排体现学科结构,重点难点突出;(6)教学方法重在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7)教学环节合理,节奏恰到好处;(8)教学手段运用合理,语言表达准确;(9)教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课堂气氛活跃;(10)教师有风格,教学有特色。

在上述研讨的基础上,又经过广泛的诊断、分析、讨论、研究,我们得出结论,教学设计应重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重在“实践和日后的改进”,重在“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重在“系统思考”,进而提出了教学设计的6个基本要点和要考虑的10个基本问题。其中要考虑的10个基本问题是: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情与时空分析、目标与任务、内容与资源、思路与环节、方式与方法、活动与目标一致、教与学耦合、情景与目标对应、问与答。

接下来,我们在全校讨论了“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不仅是师生互动的最主要形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而且是教师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几次反复讨论,最后一致认为一个好的问题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它应该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旨在服务学生发展的,而非满足教师需求的;它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而非教师感兴趣的;它应该是探究性的,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而非简单陈述性或复述性的;它应该是开放性的,能激励学生自由想象和思考的,而非预设好或有固定答案的;它应该是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的,能推动学生对知识和意义的建构的,而非远离学生个体经验的。

四、关注方式,重视过程

变革是否顺利、成功,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都与变革的方式方法关系密切。为此,我们尝试并实践了“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用探索实验的形式”,力求实现“管理与培训、管理与变革、管理与研究、探索与研究、探索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反思、文化与行动”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校本教师教育的工作起始于对下面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和思考:学校工作可以分成哪几类?教师教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教师教育与学生教育是什么关系?校本教师教育与校外教师教育是什么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内涵、机制分别是什么?校本教师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以及措施分别是什么?学校如何保障教师教育?校长如何对待校本教师教育?等等。带着这些问题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边实验,边实践、边完善,逐步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理念,比如“学生发展是学校的社会责任,教师发展也是学校的社会责任”,“教师发展是一个专业意识增强、自我建构、自我更新的过程”等;构建了校本教师教育的价值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操作体系以及评价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践着7种校本教师教育模式:个人规划与教师评价,理论学习与教学设计,听课与评课,交流与合作,课堂实践与自我反思,教育改革与课题研究,专题培训与专家指导。

五、理论学习,理念先行

变革的效果不佳、变革不能持久、变革出现偏差等问题的出现,往往也与缺少理论支撑有关。学校变革必须坚持理论学习,理念先行。

我校在深入学习、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发展”和“主体”为主旨和核心的观念与思想体系,其中的四个方面是:

(1)以发展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体系。办学理念: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教育理念:熔铸精神,享受教育;管理理念:服务至上,发展为本;管理目标:打造专家型校长、智慧型师资、多样化课程、人文化环境、鲜活的课堂、健全的学生;管理策略:价值引领,文化育人,特色发展,自主创新。

(2)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的主体性;学生是自身发展和相应活动的主体;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实践以及交往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构建学生主体和学习主体;教育是一个尊重与信任、沟通与理解、体验与建构、合作与互动的过程。

(3)以关照人为原则的教育活动体系。开发潜能,夯实基础,扬长补短,持续发展;实现尊重与信任、沟通与理解、体验与建构、合作与互动;融合课堂与课外、计划与随机、显性与隐性、校内与校外。

(4)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信条。心中有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重点难点要解决;问题设计要合理;学生活动(尤其思维活动)是主体;师生互动必不可少;课堂及时反馈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管理很关键;课堂气氛很重要。

六、积极反思,坚守信念

变革是一种预期、一个历程、一种风险、一种信念,唯有不断反思、前行,唯有坚定、坚守。

比如,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反思总结出了学校文化的体系:基础文化(学风,教风,校风)、核心文化(服务,学习,探究)、制度文化(教师,学生,学校)、特色文化(课程,教学,班级)、理念文化(办学,教育,管理)、组织文化(人与组织,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变革文化(过程意识,人是决定因素,风险)、校长文化(角色认知,干部队伍,骨干队伍)。

在学校特色的创建中,我们又提炼出了学校特色的形成规律: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目标和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学校特色要张扬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优势;特色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形成过程,需要规划、设计,需要经营、打造;特色建设不能脱离学校教育活动而“别具一格”,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特色建设追求的是一种境界,一种更好的境界,一种完美的境界。

在学校变革的征程中,我们一致认为学校变革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不断激发,是学校组织文化的不断生成。其中主要包括: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合理把握和恰当运用,校长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指导,校长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的宣传与推进;一切变革都建立在已有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要倡导反思文化;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要努力打造探究文化;树立团队意识,弘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文化;熔铸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

成功的变革需要校长有教育家的精神追求和持之以恒的坚守。为此,校长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要有博大的胸襟、开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思想,要有反思的实践、变革的研究、创新的意识、开拓的勇气,要有满腔的激情、执著的追求、坚定的信念。★

猜你喜欢
变革校本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变革开始了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