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晓斌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涟水223400)
玄言诗与山水诗
郎晓斌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涟水223400)
玄言诗在东晋盛行有百年之久,在这期间,山水诗也在发展着,它们之间互相交融,彼此消长。东晋后期湛方生的山水诗已是较成熟的山水诗了,此时玄言诗与山水诗的消长已发生倾斜,山水诗呈蓄势尽发的态势。刘宋时的谢灵运、鲍照对山水诗的成熟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谢灵运以写景细腻精致擅长,鲍照以取景奇异感情炫魄著称,二者又程度不同地都融情于景。谢诗承继玄言,而又降其为附庸;鲍诗无承老庄,激抒胸襟块垒。二人对玄言诗的消退和山水诗的勃兴的贡献至为重大。
玄言诗;山水诗;谢灵运;鲍照
一
玄言诗的产生是玄学影响文学的重要结果。玄言诗一般谈玄说理,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玄言诗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纯粹说理,阐发玄理,语言较枯燥,形象性差,缺乏诗韵,这类玄言诗本文暂不讨论;另一类是通过玄境的描绘来辅助玄理的阐发。这种玄境的描绘往往通过描述山水来进行。山水的描绘只是手段,谈玄说道才是目的。
在文学作品通过模山范水来达到其他的目的,在《诗经》和《楚辞》就已经有了。《诗经》的《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诗中用这两句起兴,引出对庶姜忙着陪嫁装饰的描写。《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这两篇也是借写山水达到起兴的目的。《楚辞》中的描写山水的句子就长一些。如屈原《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描绘了一个晦暗凄清的环境,借以烘托他惨痛的心境。又如《悲回风》:“冯昆仑以瞰雾兮,隐峻山以清江。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这也是起烘托渲染的作用。
为了玄理的更好阐发,玄言诗的作者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引进了山水境界的描写,这虽然和《诗经》及《楚辞》的目的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山水描绘只作为工具。如谢安的《兰亭诗二首》其二: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醇醪陶丹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纯是写景语。通过这一句,绘造了一个轻云飘空,春风拂面的好天气,在这样的环境中,名士们饮酒赋诗,谈道论理。又如王玄之的《兰亭诗》:
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消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前两句描绘景物,引入景物境界,并非全诗说理。但前两句境界的描绘是为后两句说理作陪衬的,居于附庸地位,敷理是主导,这是玄言诗的常用手法。
二
玄言诗一般玄境和玄理相互融合,理借境悟,境为理述,理为主,境为宾,二者位置不能错置。一旦二者之间的地位发生改变,并在诗界呈勃发之势,就意味着玄言诗的转变开始了。
改革玄言诗盛行的风气,沈约说是殷仲文(?—407)和谢混(?—412):“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当乎此。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1]1177殷仲文诗,今有完整者只有一首,即《南州桓公九井作诗》:
四运虽鳞次,理化各有准。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景气多明运,风物自凄紧。爽籁惊幽律,哀壑扣虚牝。岁寒无早秀,浮荣甘夙陨。何以标贞脆,薄言寄松菌。哲匠感萧晨,肃此尘外轸。广筵散泛爱,逸爵纡胜引。伊余乐好仁,惑祛吝亦泯。猥首阿衡朝,将贻匈奴哂。
诗作述秋日胜景,抒观后情怀。写景颇有佳句,“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爽籁惊幽律,哀壑扣虚牝”,景中含理。整诗议论化仍较重,玄言痕迹较明显。如一、二句“四运虽鳞次,理化各有准”。其实玄言诗的代表作家东晋中期的孙绰(314—371)《秋日诗》的玄言味道并不比这首诗重 :
萧瑟仲秋月,飂戾风云高。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澹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这也是一首描秋景抒观感的诗。诗中对偶较多,景物描绘的诗句占较大比重。“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观察细致,描写精到。后几句议论表达诗的主旨是怀心濠上,这是玄言诗的一般论题。但从整体上说,诗的风格虚实相印,并不是“淡乎寡味”。所以对殷仲文的评价萧子显说的更接近事实:“仲文玄气,犹不尽除”[2]。再看谢混《游西池诗》: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褰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无为牵所思,南荣戒其多。
全诗写景较多,地点也较具体,如“西池”、“高台”、“繁囿”,景物也清新可感,如“飞霞”、“白云”、“水木”,不像玄言诗中作为体悟玄理的工具——玄境中地点及景物偏向概括化。但诗中仍保留玄言痕迹,“逍遥越城肆”,“无为牵所思,南荣戒其多”,用老庄说理。总的来说,这是首山水景物占主导,玄言已退居旁侧的山水诗。谢混是东晋后期人,而东晋前期的李顒《涉湖诗》在写景的具体化,意境的创造方面一点也不比谢混逊色:
旋经义兴境,弭棹石兰渚。震泽为何在,今唯太湖浦。圆径萦五百,眇目缅无睹。高天淼若岸,长津杂如缕。窈窕寻湾漪,迢递望峦屿。惊飙扬飞湍,浮霄薄悬岨。轻禽翔云汉,游鳞憩中浒。黯蔼天时阴,岧峣舟航舞。凭河安可殉,静观戒征旅。
此诗写太湖之状,写太湖浩瀚阔大,气势恢弘;又多状山川岛屿,飞湍游鱼,刻画较精,巨细结合,以动态为主,是东晋前期较优秀的山水诗。再看同时的庾阐(298前—351前)的《三月三日临曲水诗》:
暮春濯清汜,游鳞泳一壑。高泉吐东岑,洄澜自净澩。临川叠曲流,丰林映绿薄。轻舟沈飞觴,鼓枻观鱼跃。
这是东晋前期诗歌中的比较典型的山水描写,写景占较大比重,描摹也较具体,已经具备山水诗的一些形态。范文谰在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庾阐是东晋最早写山水诗的作家之一。玄言诗大家孙绰是东晋中期时的人,孙绰本人也写有相当水平的山水诗——《秋日诗》。所以说玄言诗、山水诗是相互发展、相互融合的,不存在对立关系。至于刘勰所说:“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有失公允,其实山水、玄言都进入了诗人们的视野,都是创作的素材。庄老、山水不存在排斥关系,道家也接受山水的。《庄子·知北游》中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然而乐与”,表现了他对山水的接纳。《庄子·齐物论》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对等的姿态观赏大自然,这也是山水诗作的重要思想。
玄言诗和山水诗的消长在东晋中期以前没有多少变化,玄言诗呈主导态势,直到东晋后期的湛方生才有明显的倾斜,且看他的几首有代表性的诗《还都帆诗》:
高岳万丈峻,长湖千里清。白沙穷年洁,林松冬夏青。水无暂停流,木有千载贞。寤言赋新诗,忽忘羁客情。
这首诗境界阔大、干净,诗句对偶较工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忽忘羁客情”,乐融于山水之中。再看他的《天晴诗》:
屏翳寝神辔,飞廉收灵扇。青天莹如镜,凝津平如研。落帆修江渚,悠悠极长眄。清气朗山壑,千里遥相见。
“屏翳”指雨神,“飞廉”指风神,这两句用典。“青天莹如镜,凝津平如研”,对偶兼比喻。诗后半部分直接写景。两首诗情景交融,笔法成熟,可以作为东晋山水诗的代表。
三
晋末宋初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人。他的山水诗数量多,有三十多首,能对山水作精细刻画。《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出为永嘉太首,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1]1160,“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1]1160;他回乡隐居后,“经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欲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1]1160。可见当时谢灵运影响之大,山水诗受欢迎程度之烈。然谢氏的有些山水诗玄言气息仍较浓厚,试析几首以观,如《游赤石进帆海诗》: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诗的最后八句已有玄意,“虚舟有超越”,意为有超越自己的船,即心无外物便可实现超越自我。“子牟”、“任公”皆是出自《庄子》的典故,作者借之表明自己要心胸像大海一样开阔,做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隐者。全诗共十八句,说玄的有八句,所占的比重是较大的。再如《游南亭》: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迟。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乐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逝将侯秋水,息景堰旧崖。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诗的后半部分抒发情志,诗人感到万物焕发蓬勃生机,自己却日渐衰老而功名未就,遂萌发老庄的归隐思想。“乐饵”句出自《老子》三十五章:“乐与饵,过客止”,意为当淡视功名利禄。“秋水”化用《庄子·秋水》,意为时机一到,即挂印而去。从这些诗可看出,谢灵运的山水诗常用老庄典故,体悟老庄思想,仍保留着明显的玄言气息,这是谢灵运的山水诗的一个方面。之所以有这个特征,这与谢灵运的身世及人生经历有关。谢灵运出生在冠冕世族的谢家,自幼聪颖过人,“少好学,博览群书”[1]1153,“文藻艳逸”[3],具有在政治上飞黄腾达的条件。然而作者得罪了刘裕父子,仕途失意,不得不去依附世族子弟一向鄙视的军人。政治上的失意反映到作品中,老庄思想成了发泄牢骚和寻求解脱的最佳媒介。玄学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的黑暗,名士的迍邅,这点和谢灵运有相通之处,所以谢氏的山水诗中频繁引述和欣往老庄思想也不足为奇了,山水诗没有脱离甚至有的篇章有很重的玄言气息也顺理成章了。另一个方面,谢氏的山水诗大多篇幅较长,常以辞赋的铺陈之法写作,所以容量较大,“俪采百字之偶”[4]67,如果是五言诗,至少有二十句。《诗品》评谢灵运诗“颇以繁富为累”[5]。萧纲《与湘东王书》批评当时文人“学谢(指谢灵运)则不届其精华,但得其冗长”。以上几人对谢氏的诗含有贬意,但从另一面我们可以得知谢氏山水诗的在铺陈方面的特色,这恰恰是对玄言诗以简约为务、以山水境界为工具的反动,山水诗对玄言诗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已经到来。《文心雕龙 ·通变》中说:“宋初讹而新”[4]520,以“讹”、“新”二字概括宋初的文风,其中就包括谢灵运的山水诗给文坛带来的变化。“……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4]67”,谢灵运在描摹景物方面已经相当精细清新,超过殷仲文、谢混的水平。试析谢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首六句写越岭情形,次六句写溪行情形,行文井然。诗中景物描摹细腻,品类繁多,真实感强。作者的感情能融入山水之中,与山水相娱,如“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现出作者欣喜急切之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显出童心的萌发,甚为真挚,这是山水诗区别于借山水体悟玄理一类的玄言诗的重大特征,即山水景物不再是体悟玄理工具,而是鲜活有情的事物,是作者与之进行平等交流和谐对话的对象。虽然谢灵运山水诗中的这种因素还不是很明显,但足以说明玄言诗已走向末路,山水诗迎来了光芒四射的旭日。
晋宋是玄言诗和山水诗的重要转换期,这时不只谢氏一人,其他的文士也加入了这种转换,鲍照也是。如他的《上浔阳还都道中作》:
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洲。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登舻眺淮甸,掩泣望荆流。绝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倐忽坐还合,俄思甚兼秋。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
诗分三个层次:前六句纪行程,次十句写行程中的景色,后四句是感慨。中间十句写景是全诗精华所在,十句多对偶句,华美畅达。“掩泣”、“绝目”等语饱含情愫,景物染上了一种悲感孤峭的色彩,为此景物成了作者情感的载体,这是山水诗突起的重要特征。再看鲍照的《从登香炉峰》:
辞宗盛荆梦,登歌美凫绎。徒收杞梓饶,曾非羽人宅。罗景蔼云扃,沾光扈龙策。御风亲列涂,乘山穹禹迹。含啸对雾岑,延萝倚峰壁。青冥摇烟树,穷跨负天石。霜崖灭土膏,金涧测泉脉。旋渊抱星汉,乳宝通海碧。谷馆驾鸿人,岩棲咀丹客。殊物藏珍怪,奇心隐仙籍。高世伏音华,绵古遁精魄。萧瑟生哀听,参差远惊觌。惭无献赋才,洗汙奉毫帛。
这是一篇奉命之作,不无客语套话,但其中的写景很值一提。“罗景”以下十二句写香炉峰景物,风格粗犷遒丽。“青冥摇烟树,穷跨负天石”,形象奇异宏大;“霜崖灭土膏,金涧测泉脉”,笔法瑰奇;“旋渊抱星汉,乳宝通海碧”,视点怪异,气魄惊心。鲍照的写景之中蕴含惊挺情愫,这与他的不得志有关。鲍照出身低微,在世族麇居的南朝被人挤压是情理之中的事。为经济所迫,他不得不强颜欢笑,过着屈辱的幕僚生活。沉于下微,不平则鸣,诗歌成了他发言惊唱的工具,这样抒抑郁之情于险峻之景中,扫除了玄言诗借玄境敷理的套路,成为终结玄言诗的重要干将。
对比谢灵运和鲍照的山水诗,两者在玄言诗和山水诗的消长中各有贡献。谢灵运以描写细腻精致擅长,鲍照以取景奇异感情炫魄著称,二者又程度不同地都融情于景。谢诗承继玄言,而又降其为附庸;鲍诗无承老庄,激抒胸襟块垒。二人都是刘宋时人,不约而同地为玄言诗掘墓,说明玄言诗到此时让位山水诗已成时代潮流,虽未寿终正寝[6]也已薄近西山。
[1]沈 约.宋书·谢灵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M].北京:中华书局,1999: 617.
[3]房玄龄.晋书 ·谢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388.
[4]范文谰.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5]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89.
Metaphysical Poetry and Landscape poems
LANG Xiao-bin
(Progenitor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Lianshui 223400,China)
Metaphysical poetry had been prevalent for about one hundred years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an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landscape poetry was also developing.They were blended and developed with mutual growth and decline.The landscape poetry by ZHAN Fang-sheng who lived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Eastern Jin became mature.At the same time, landscape poetry was gaining an upper hand over metaphysical poetry.XIE Ling-yun and BAO Zhao,who lived in Liu-Song Dynasty,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growth and maturity of landscape poetry.XIE Ling-yun was versed in exquisite portrait of scenery while BAO Zhao in unique description of scenery and thrilling feelings.Both of them are good at expressing feelings by way of scenery in various degrees.XIE inherited metaphysics but applied it as a vassal,while BAO did not inherit anything but expressed his own feelings violently.They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clining of metaphysical poetry and flourishing of landscape poems.
metaphysical poetry;landscape poems;XIE Ling-yun;BAO Zhao
book=67,ebook=7
I206.2
A
1008-4738(2010)02-0067-04
2010-02-20
郎晓斌(1971-),男,江苏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