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2009-12-23 02:28王海霞
甘肃教育 2009年22期
关键词:体验成功数学问题教学情境

王海霞

〔关键词〕 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情境;数学问题;探究欲望;体验成功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1(B)—0034—01

一、创设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

实践证明,只有在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创设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可大胆地处理教材,让学生置身于“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并运用已学过的“元、角、分” “乘、除法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商品,运用所学的知识模拟购物。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进而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时,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年、月、日”时,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你们今年几岁了?过了几次生日?花花是2000年2月的最后一天出生的,到今天为止,她过了几次生日?”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如,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之后,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的房间里有几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各有几个?有什么特点?这样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不应仅仅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应该把教材上的公式、定理等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租车”的问题:我们班租车去旅游,大车每辆170元,限乘32人,小车每辆108元,限乘18人,共有65人,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怎样租车更省钱?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们积极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很快得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于是“怎样租车更省钱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样,通过一次次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创造更多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成功和失败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信心,而多次失败的体验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低落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成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引发学生的潜在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其次,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分层布置作业。最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体验成功数学问题教学情境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