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下功夫

2009-12-23 02:28
甘肃教育 2009年22期
关键词:农村学生衔接问题

尹 锐

〔关键词〕 农村学生;城镇初中;衔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1(B)—0009—02

一、问题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再加上“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许多农村家长在子女读完小学后,纷纷让其转到城镇初中就读。在武都区旧城山中学,这样的现象尤其普遍,以致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在小学时成绩一直拔尖,但转到新学校,上了初中却成绩平平,甚至还相差很远;学生在小学一直外向、阳光,到了中学后却变得内向、自卑等等。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仅仅几个月间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从表面上看,这仿佛是学生的个人问题,但实质上却是农村小学与城镇中学在衔接过程中工作没有做细导致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自律性较差,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主要靠老师的督促、检查、指导,获取知识也是机械、被动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更是“传承式”的模式。到了初中,学校开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考查的知识面广,考题也十分灵活,那种死学习的习惯若不及时加以引导、矫正,必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

2.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这种现象在农村学生中尤为普遍。农村小学生吃住基本上都是在家里,生活起居全由父母包办。进入城镇初中后,离家较远,每周的生活起居全由个人安排。因为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很难一下适应环境,必然产生诸多不便,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导致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变化。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乃至人格与智力的发展。

3.心理承受能力的不适应

小学阶段,开设的科目少,特别是在农村小学,除了必要的语文、数学课外,有些甚至连基础的英语课都没有。而到了初中后,科目增加,学习内容增多,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各科教师要求严,抓得紧,经常测验考试,逐人排名,造成有些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承受不了,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厌学情绪。

4.班级规模过大

这几年正处于初中生的入学高峰期,尤其是在城镇学校,本来人数就超负荷,再加上农村转来的学生,更是造成班级人数多、规模大,学校和教师很难照顾到学生身体状况和学力学法的方方面面,也给课上课下活动、班级管理带来负担,从而影响因材施教的实施。

5.社会期望值过高

小学阶段,班级人数少,进入中学后,人数多,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竞争面加大,有的学生在小学时名列前茅,到中学后,由于“对手”增多,不再独占鳌头,自然会造成有些家长的误解。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由于家长节衣缩食在城里租房子供自己上学,他们的心理负担就更大。

二、对策

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除了常说的“因材施教”等对策外,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无私奉献的满腔热情,还要在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于细微处下功夫。

1.疏导心理

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对学生也照顾得多,管理得严。中学对学生的照顾和外控相对减少,教师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觉,这种差异使学生很难立刻适应。他们常常喜欢将现在老师的教学手段、工作方法、人格形象等同过去的老师相比,总觉得“不习惯”、“不顺眼”,从而拒绝接受新的老师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对新的初中生活抱着一种畏难情绪,不够自信和乐观,很难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集体、新的生活中去。

要化解学生的消极心理,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第一次亮相。教师在新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将直接关系到新生在心理上是否愿意认可你、接受你。因此,教师应该以平等、谦和、真诚的心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真心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使这些农村来的小学生从开始就消除恐惧感、缩减距离感。(2)上好第一堂课。教师的第一堂课,重要的不是讲授内容,而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为打消学生对初中学习的畏难情绪,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初中各门学科的内容、特点,告诉他们只要方法得当、刻苦勤奋,将会领略到比小学更为广阔、瑰丽的知识风光,力争唤起学生对初中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起能够学好的信心。(3)创设一个充满“亲情”的班集体。孩子远离父母,时常会有孤独感,以及莫名其妙的烦恼,因此,我们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鼓励寄宿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使他们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4)组建一个学习帮扶小组。由于农村学生的情况特殊,学生更需要学习上的帮助。因此,除教师的热心辅导外,还可以按就近原则组建学习帮扶小组,使他们遇到学习难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2.培养习惯

初一学生处于小学和初中的过渡时期,他们在小学已养成的一些行为习惯还未达到中学教育管理的标准,不少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摆脱不良习惯对其成长的影响,适应初中的教育管理方式,也是教师进行衔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1)优化环境。好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去为学生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比如在班级墙壁上悬挂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要求学生确立自己的座右铭;制订“班级公约”等。(2)行为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班级活动时间,有计划地设计行为习惯训练课。如怎样使自己的仪表整洁、举止得体;怎样收拾课桌、书包等等。由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反复训练,可将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衔接时期对农村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管理得当,衔接合理,学生就会平稳过渡,健康成长。否则,学生将会陷入茫然、迷惑之中,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一步步地走,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智,也给教师的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每一位初中教师都应悉心钻研,从细处着手,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农村学生迈好进入初中第一步。

猜你喜欢
农村学生衔接问题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