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光
【摘 要】“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在创建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幼教理论,所表达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均经过科学实验和反复实践验证,对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活教育” “活教育”理论 幼儿教育
陈鹤琴(1892-1982)是20世纪我国杰出的幼儿教育专家,一生致力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民族化、科学化、民主化和大众化的实践研究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40年代,他先后创办了多所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师范学校。在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幼教思想体系,最重要的就是“活教育”理论。由于他对我国幼教理论和实践的卓越贡献而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
一、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述评
1.“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14年,陈鹤琴赴美留学。1919年,陈鹤琴回国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始了对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科学实验和研究。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鼓楼幼稚园,试验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稚教育。陈鹤琴受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思想的影响,十分赞赏进步教育运动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和“实验”的精神。而当时中国的教育却是因袭旧法,死读书本,脱离实际。因陶行知批判旧教育的一句名言“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对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因此,陈鹤琴把它改成:“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并提出“活教育”的口号,试图用“活教育”来改革中国的旧教育。他在“活教育”实验过程中,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从而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
1940年,他提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活教育”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方法论。
1941年,陈鹤琴创办《活教育》月刊,发表“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1942年,他又提出实施“活教育”的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1944年,陈鹤琴提出“五指活动”方案,由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五部分组成,五指活动如人的五指,互相联系,不可分割。1947年,陈鹤琴主编的《活教育的理论及实施》一书出版,标志着“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1948年,陈鹤琴发表《活教育的目的论》,提出做“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的现代世界人”,至此,“活教育”的目的论便发展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
2.“活教育”理论的价值内涵
(1)关于“活教育”的目的论。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代表了培养人的三个层面,各有所指,是对人的素质从一般到具体提出的渐进性要求,强调了教育培养人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后来,他又把“做现代中国人”改为“做世界人”,这一目的论全面而深刻地概括了做人的内涵——做一个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新人,体现了陈鹤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2)关于“活教育”的课程论。主要的课程思想包括:课程应为目标服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教学。强调了课程的目标性、生活性、自然性、社会性、综合性、灵活性,突出了“活教育”的本质。
(3)关于“活教育”的方法论。陈鹤琴把直接经验当作人进步的最大动力。他认为,“做”是儿童学习的基础,幼儿园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儿童自己去做、去思想、去发现,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教师的责任是启发、引导、供给、评价。“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教育,体现了主动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创新性。
(4)关于“活教育”的教学原则。陈鹤琴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性(做)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化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积极鼓励原则”、“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等,体现了科学性、灵活性、活动性、主体性、民主性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二、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从对民族幼教事业的挚爱出发,以一个民族教育家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精神,在创建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活教育”理论所表达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都是经过科学实验和反复实践验证和锤炼过的,有坚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因此对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价值。
1989年,原国家教委制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字里行间均渗透着“活教育”理论的思想精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幼教实践都贯彻了“活教育”理论。事实上,目前的我国幼儿园教育水平还不高,质量参差不齐,指导思想和实践层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在教育目标上,“活教育”理论强调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换句话说就是强调社会性教育、良好个性教育,许多幼教工作者对此并无明确深刻的认识,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自然是不觉的。
2.在课程观上,“活教育”理论强调与儿童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五指活动”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课程领域完全吻合,体现了整合教育、主题教育、开放教育、渗透教育的理念,然而,许多幼儿园仍然以室内集体直接指导为课程常态。
3.在教学方法上,“活教育”理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在做中学,倡导的是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助的师幼关系,然而,现实中不乏老师牵着幼儿鼻子走的现象。
4.在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上,“活教育”理论强调幼儿教师必须是深谙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艺术的幼教研究者和园本课程开发者,然而,大多数教师却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仅能应付基本的保教需要。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M].金城出版社,2002.
[2]北京市教科所编.陈鹤琴全集(第五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