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逢
摘要:在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由此而生。开展职业心理辅导能帮助高职生确定一个良好的职业心理,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文章就高职院校职业心理辅导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心理;心理辅导
毕业后择业就业是大学生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选择。据了解,随着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也日渐增多。社会的竞争使大学生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关注高职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其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职业心理辅导,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职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性及特征
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使每个学生毕业后都能成功就业或创业,而健康的职业心理是学生成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择业是大学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也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因此在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高职院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心理。
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形成各式各样不良的心理障碍,学生在求职前、面试前、就业前不同阶段往往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开设职业心理辅导课,就是要协助学生解决其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的职业选择和适应问题,让学生们在就业前期调整好心态,增加自信心,提高对自身、社会的认识和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针对学生求职时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困惑进行心理辅导、修正,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启发他们从自身的愿望和特点出发,采取最佳的途径服务社会,解决就业难题,并逐渐实现自我发展的最优化,对学生终身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辅导是对传统的学校就业指导思想的超越,是一个全过程、全员化、全方位的教育过程,它不仅限于局部的人职匹配关系,而是从个体和整体生活的高度来考察个人与职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高职院校职业心理辅导有如下几个特征:
1.职业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以发展性辅导为主。渗透于整个大学教育中,而不仅仅是毕业时的安置工作。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必须遵循人类生理、心理、职业及社会发展的原理,通过对个体进行有关生涯的意识、认识、试探、引导、准备、规划、决定、体验、自我实现、评价等一系列有步骤、有阶段的辅导活动,以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2.职业心理辅导重在促进学生的职业成熟。每个学生都具有事业成长与发展的潜能,但有时会遇到阻碍,职业心理辅导则是帮助学生学会克服这种阻碍,使其获得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只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代学生解决问题或替其做出某种决定。因此职业心理辅导不注重为学生选定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而重视为他们选择就业方向提供良好的指导服务,逐步提高自己的职业认识、职业兴趣以及职业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其建立健康的职业自我形象。
3.职业心理辅导是对学生的一种帮助,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针对学生求职时面临的各种问题或心理困惑进行心理辅导活动。以学生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职业,挖掘自身潜力和职业资源,实现人职动态匹配,从而达到学生成功就业。
二、高职院校职业心理辅导现状
1.学校职业心理辅导的独立地位和作用机制尚未确立,无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职业心理辅导机构,辅导机构往往附属于学生处,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且职业心理辅导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指导服务上,未能形成完整健全的职业心理指导和服务体系。许多高職院校至今尚未单独开设职业心理辅导课程,有的职业院校干脆就把职业心理辅导整合到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中,忽视职业心理辅导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2.职业心理指导内容单一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职业心理辅导内容比较单一,其服务内容和范围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各大院校的职业心理辅导教材或是偏于就业技巧指导,或是偏于一般的心理辅导,基本上无职业心理辅导专用教材,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职业心理辅导工作开展方面,大多数高校还只是采取举办就业形势讲座、开展就业政策咨询、提供求职择业信息等形式,内容多是一些就业政策法规、就业信息、求职技巧、职业素质等方面,缺乏以职业生涯规划与身心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全过程心理指导。
3.就业心理指导方法缺乏个性化
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课程安排是以学科结构为主的课程设置,很难形成职业心理辅导的整体合力。所有的学科老师一般只顾片面完成其学科知识传授,完全不考虑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训练方面的职责。而且对于职业心理指导教育,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就是举办各种专场讲座,面对的是毕业生群体,主要针对大学生就业共同关心的话题,而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很少,缺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要求、不同特点学生的研究、了解和指导,顾及不到部分特殊学生的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心态等细微之处,缺乏分类指导和个别关怀,更谈不上个性化和人本化的引导和帮扶。
4.专业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职业心理辅导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辅导员既要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程序有足够的了解,具有丰富的指导学生求职择业的经验,又要对心理学、社会学等,有较多的研究认识。能经常性地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并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而高职院校现有职业心理辅导队伍中兼职教师或辅导员所占比重较大。近年来,高职院校虽然越来越重视职业心理辅导,也时常选送一些青年教师去参加心理咨询和职业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但由于这些教师往往并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缺少对心理辅导工作的理论研究和深层次人文关怀,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深层次心理问题,难以全面有效地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三、高职院校职业心理辅导的应对策略
1.开展科学、系统、全程化的职业心理辅导
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心态、就业理念和职业理想,不仅仅是对毕业生要开展的工作,而应该在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中始终全面的、有计划地系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名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关键取决于自身的竞争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而这些绝不是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内所能完成的,是需要学生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而逐步积累起来的。职业心理辅导要做到计划性、针对性,步步深入,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实效。职业心理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对大学新生有意识地进行大学生涯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低年级就适时开展职业心理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了解职业,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到高年级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兴趣爱好和个人定向趋于明确,这时职业心理辅导也应由浅入深,逐步引导他们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状况及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值,使其更具客观现实性,对自己将来选择何种职业有所准备。对学生而言,有了成熟的择业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确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才能对自己和未来有充分的信心,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加入社会竞争。
2.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应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首先,开设单独的职业心理辅导课程,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之中。通过正规教学的形式,由专职教师和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职业心理辅导课可包括理论指导、就业技能训练(如人际交往训练、沟通技巧、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等)和订单式的职业实践课等。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知识和全方位的实践锻炼,有利于科学地探索职业世界,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够合理地设计自己职业定位和人生规划,从而为学生进行职业适应和自我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涯辅导和职业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密切配合,形成职业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和咨询辅导体系。除课堂教学之外,高职院校还可采取其他形式,如利用补充读物或声像资料实施职业心理辅导,此外还有参观与访问、劳动实习等实践活动。通过课外的心理辅导,可以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提供就业信息,引导学生调整择业期望值
学生倍感就业压力大,多源于缺乏对职业世界的深入的了解。就业信息提供是一种通过职业信息的提供来帮助学生增进对职业世界了解的方法。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做得较好的就是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信息发布。还需要深化的是如何针对客观形势,引导大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的视野去看待职业世界,调整就业期望值,避免走入误区,造成职业定位不科学。高职院校做好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职业信息的咨询服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渠道获取职业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选择职业、指导择业和推荐就业等工作,特别要在减轻学生就业成本上多下功夫。辅导者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说明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根据有关职业的知识进行对比性自我评价,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促进大学生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
4.科学开展职业心理测评与心理素质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
职业心理辅导通常包括帮助大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职业世界、寻求职业匹配、促进职业适应等几个方面。高职院校通过开展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性向测验和职业能力测验等职业心理测评,对学生的职业气质、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一般能力、职业特殊能力等作一个全面、客观、科学的评定,让学生有一个准确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也为学校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职业心理训练,训练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从而为学生走向完美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5.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健康发展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择业心理问题,高職院校可以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困难和压力。通过教学材料、戏剧、电影、音像教材和课堂讲授等多种方式,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等形式来开展职业心理辅导。通过团体辅导,大量有效的信息被广泛地加以传播,团体成员围绕信息展开深入讨论,从而便于参与者互相加深认识与了解,并从讨论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除学生在职业认知、求职择业等方面共同的心理问题,为顺利就业铺平道路。
同时教师或辅导员应因人而宜开展个体专项辅导。通过心理测量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的运用,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及职业发展水平等心理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组织师资力量进行针对在职业选择方面个人心理准备不足的学生,采取一对一互动的方式进行辅导,可以通过面谈、电话、信函、网络等途径进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涯发展和求职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从而完成对学生择业观、人生观和职业生涯设计的成功教育。
6.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职业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目前,部分高校都没有专门的职业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机构。各高校要特别重视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应将此机构建立和完善起来。同时,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培训一批了解大学生的求职心理,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发展趋势,甚至应当了解不同部门、不同职业在选择人才时的各种试题、各种情景的职业心理辅导员,使他们尽快掌握心理指导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拥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时勘,刘长江,张淑华,于文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
指导对策[J].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2005,(4):
395-410.
[2] 李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误区分析[J].大众科技,
2005,(9):137-138。
[3] 陈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南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65-69.
[4] 蔡应昌.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中国大学
生就业,2007,(15):98-99.
[5] 王凤.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7,27(1):44-46.
[6] 陈社育.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