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华
化学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亮点。将“探究性学习”切入其中,使学生在充分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方法,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一、实验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创设教学情境在实验教学的设计中十分重要,但却不容易,好的教学情境必须能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不是任何一个实验或者提问都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情境的,这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
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时,有几个原则是要遵循的:
首先,教学情境的产生只能靠诱发强化,命令和强迫无法产生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高度调动的产物,情由境发,境至情生,只有当学生对教师的诱导产生心理共振并且相互影响而形成共同的强烈的集体意识时,这种教学现象才水到渠成地出现。
其次,利用创设情境时所提出的问题都要与学生群体原有的认知水平有一个适当较大的落差,问题情境才有可能出现。在认识过程中,非平衡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创设情境,适当地暴露、产生、激化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是必要的,当然,这种矛盾的激化要适度。
第三,要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并且有较充分的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实验、练习等)时间,创设的教学情境才容易产生效益。
二、运用实验探究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在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简而言之,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例如:在《氯气》的教学中,对氯水成分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由学生自由讨论,亲自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选出可行方案并指导学生动手实验。
1.观察氯水的颜色。推测氯水中含有Cl2分子。
2.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观察到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推测:氯水呈酸性可能有盐酸生成。氯水可能有漂白作用。
3.在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析出白色沉淀,滴加稀HNO3,白色沉淀不溶解。
4.将干燥的红色布条投入干燥的氯气中,无明显变化;氯水滴在红色布条上,布条褪色。
5.将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至PH<7,溶液褪色;上述溶液中反滴NaOH至过量,溶液不变红。
结论:氯水中含Cl2分子,氯气溶于水生成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之表现出不可逆的漂白作用,干燥的Cl2没有漂白性。
三、运用开放性实验专题探究,培养思维的多维性
单个实验教学价值往往是零散和孤立的,若对教材中的实验或问题进行“纵深式”或“拓展式”的探究即开放性专题探究,渗透探究性学习色彩,改变机械仿照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站在更高的知识上去透彻理解,牢固掌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站在更高的能力层面和方法层面上去熟练、灵活地解决学科中所遇到的有关联的系列问题。
例如,在HCl的制取与收集实验中,将尾气吸收装置中的漏斗改为长导管并伸入烧杯底部中的CCl4中,并对学生提出问题:①该装置为什么可以防止倒吸?②什么物质可以使用该装置?③该收集装置(带双孔橡皮塞的集气瓶)还可以收集哪些气体?怎么做?还能起什么作用?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该装置的作用,并请学生设计防止倒吸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室进行验证。
探究性学习的倡导者萨奇曼认为,只要有一个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焦点,学生享有探究的自由,还有一个容易引起反应的丰富的环境,学生都能开展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努力成为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和引导者,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使自己也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一分子,做好先行者和实践者。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中堡王庄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