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评述

2009-06-29 05:25朱孝平
职教论坛 2009年15期
关键词:评述双师型职业教育

摘要: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当前,我国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在培养策略上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各种培养策略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是长远地看,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有赖于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的建立,有赖于培养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评述

作者简介:朱孝平(1966-),男,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5-0004-03

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职业教育界存在着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多种不同理解,一方面,各职业院校基于自己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开展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形成了多种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又推动了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的深化。因此,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双师型教师内涵”、“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两个维度出发,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本质上把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多样性与不确定性

现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概念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对这些理解,理论界有不同的分法,有的分成五种,有的分成七种。而最基本的是“双职称说”、“双证说”、“双能力说”、“双素质说”四种,其它的诸“说”都是以上四种理解的亚型或组合。

(一)双职称说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两个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即讲师+工程师,一级教师+会计师等。“双职称说”可以说是“双师型”教师最初始的含义,“双师型”教师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双职称说”不仅在内涵上对教师提出了两方面能力要求,而且在层次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二)双能力说

“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他们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教学规律与方法,有较好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又必须对工程(行业)实践有足够的了解和经验,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教学环节或实验教学环节中展示出高超的技能。这些教师既能担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胜任专业技能的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

(三)双证书说

“双师型”教师是指持有双证且具备相应素质与能力的专业课教师。从形式上看,“双师型”教师必须拥有教师资格证与一定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通过师范教育得到或是通过参加社会上的教师资格认定取得;职业资格证通过参加劳动部门或其他行业部门组织的技能考证等获得。目前在统计“双师型”教师数量,确定培养目标等方面,采用的基本上是双证书制。

(四)“双师素质”说

为了回避“双师型”教师内涵难以准确表述的问题,或是在实践上试图统领各种提法,提出了“双师素质”概念。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资格证书);(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相关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经推广并带来良好效益;(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对“双师素质说”,不同的职业院校在实践中又有不同的理解。

“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复杂性,也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实际上所处的较低发展水平。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评述

基于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不同理解,同时也为了应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考核与检查,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工作中,职业院校出现了多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策略与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技能考证型

教师通过参加劳动部门等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成为“双师型”教师。它的优点比较明显,其一是目标明确、易于实施,劳动部门针对各工种制订了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了应知与应会的内容,且针对应知与应会分别设计了题库,方便考前的练习。其二是方便组织、收效较快,各高职院校、重点中职学校一般都建立了技能考核站,技能考证在校内就可以进行,方便组织实施。其三是师生同考、教学相长,一般初、中级技能等级考试,教师可以与学生同时参加,目前不少省市开展了技能大赛活动,师生同台比赛,获得一定奖级的可以获得高级工或技师等证书。

当然这一培养策略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最主要的问题是实际考核内容过窄,像钳工工种,基本上只是考谁“锉得好”,由于考试内容过窄,存在“技能应试”现象;二是考证部门出于利益考虑,会无原则降低考试要求,证书等级与技能水平之间分离;更有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让专业课教师大量参加计算机之类的考证,则完全背离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本意。

(二)短期培训型

短期培训型是指由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技能水平,一般分专业组织。这种培训的优点主要是:一是时间短,易于组织。能较好地发挥教育行政的力量,通过名额分解、经费补助等方式,快速组成相应的教学班,培训时间较短,多为两周到三个月。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的国家级与省级培训一般都采用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两个方面。短期培训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培训学员来自于不同的单位与学校,相互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教学领域,这样的交流有利于教师的全面成长。其主要缺点是企业实训的任务落实有困难,不少国家级培训安排了企业实习这一环节,但是最后往往流于企业参观或是考察。另外,由于各校派出的学员实际水平差别很大,有的是专业带头人,有的却是刚改行的文化课教师,给教学实施造成困难。目前,承办培训任务的多是高职院校或是综合大学的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单位的师资力量与专业水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考试型

学习考试型是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参加行业部门组织的职称考试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如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软件工程师考试等。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中,这是一种最能体现教师自我发展积极性的培养方式,对学校与教师本人而言,也是一种成本最低的培训方式。职称考试一般包括理论考试与实务考试,近年来,职称考试十分重视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考试的内容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对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学习相关技能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职称考试由人事部门或相关行业部门组织,有一定的权威性,考试结果容易得到社会的承认,通过职称考试,教师会产生一种业务上的成就感,获得自我激励。当然职称考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对口考试的专业较少,许多行业还没有实现以考代评;有的专业考试难度过大,影响教师报考的积极性;虽然强调实务,考试还是以理论为主,卷面考试难以完全考查考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另外由于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获得相应级别职称资格的专业课教师也无法兑现其工资等待遇。

(四)挂职锻炼型

挂职锻炼型是指学校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或是实践,以积累行业工作的经验,弥补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这是当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一个重点。浙江等省、市近年来先后推出举措,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应有一个月的企业实训经历,并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之一,正是表明对教师行业工作经验的重视。企业挂职锻炼能让教师接触真实的企业,在工作中逐步积累技能、经验与工作能力;能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从而重新审视专业课与技能教学,形成新的职教理念;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工作经历会让教师理解不同工作的艰辛,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当然,工作经验的积累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职业院校目前普遍师资紧张,挂职锻炼时间、可供派出的人数都受到限制;另外企业积极性有待提高,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企业愿意提供真正的岗位,教师在企业能派上用场,这样的挂职锻炼才能收到实效。

(五)企业引进型

企业引进型是指学校从企业或是行业引进相应的专门人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技能教学工作。从企业引进的人才,一般有多年的企业或行业工作经验,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有较高超的技能水平,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一极”,能很好地提升职业院校的技能教学。同时,这样的教师带有企业文化的烙印,有企业管理的经验,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会产生互补。从企业引进人才也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引进的人才既要有专业水准,又要具备较好的教师素质,可供选择的对象不多。二是引进的渠道不畅,目前对于企业进入事业单位,还存在很多政策性的障碍,在学校工作的待遇也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这些都影响到引进人才的质量,也影响到引进后的作用发挥问题。

以上五种策略是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中采用最为广泛的做法。这些做法存在一定的层次性,职业院校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则会更加重视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的积累,重视从企业引进人才。同时各种培养策略之间又存在着互补性,如企业引进的人才同样需要继续培训,有双职称的教师同样需要企业锻炼等等。

从总体上看,当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做法呈现了三个基本的特点。即从培养的主体上看,还是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是一种内部式的培养;从时序上看,主要是后继培养,即培养现有的专业课教师,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培养的重点看,则是补偿式培养,教师缺技能补技能,教师缺经历补经历。这样的培养策略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从长远的发展看,要真正解决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师资问题,不可能完全依赖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而是应彻底改变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引进制度,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制度,实现职教师资的社会化培养,并建立与健全与之相应的培养机制与体制。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2006(11).

[2]易玉屏.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3]曹晔.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A.

[4]朱孝平.双师型教师概念:过去、现在与将来[J].职教论坛.2008(14).

责任编辑殷新红

猜你喜欢
评述双师型职业教育
浅析智力资本的测量评价方法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评述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