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构建与实践创新

2009-06-29 05:25张鑑民
职教论坛 2009年15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运行机制创业教育

摘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体现素质教育内涵新的教育理念,是高职院校现有专业教育的延伸与补充。现阶段高职创业教育得以发展和深化的核心在于全面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基于如此,从高职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内涵入手,探讨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和实践创新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实践创新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高职创业教育构建原则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探索”编号:08Z53-G

作者简介:张鑑民,浙江经济职业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工程,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5-0010-03

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研究领域,其发展需要理论和实践创新。高职院校不仅肩负创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创业教育的积极实施者。许多学者和同仁们对高职创业教育原则目标和途径等方面的一些研究,对于推动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促使这些理论研究真正融入社会和教学实践,使创业教育更广泛而有效得以实施,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和深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从学理上对高职创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运行机制构建和创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推动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内容

(一)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内涵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所谓机制,指的是系统内部子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协调运转、针对系统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内部运作的方式。

据此,笔者认为:高职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应是高职创业教育系统的结构及维系该系统正常运行的秩序。具体指为实现高素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由各类高职院校和政府、社会等相关部门共同构建的高职创业教育系统内高职生与教师、高职院校,教师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与政府(包括教育管理部门)、社会督导评估结构及市场需求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相互协调运行的方式。

(二)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构建的理论依据

从本质而言,高职创业教育应是高职院校现有专业教育的延伸与补充,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发展[1]。如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来看,高职创业教育仍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结构不仅复杂而且运行机制也是一项较为典型的系统工程。为此,构建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应以系统科学“三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本文讲的“三原理”包括反馈、有序和整体原理。

(三)高职创业教育机制架构与运行

从系统科学“三原理”出发,笔者认为:高职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应包含“四个系统”,即运行机制的动力系统,管理系统、执行系统和监控系统。(见图1)

“政府管理”属该运行机制链条中的管理系统,指的是政府在创业教育中的领导作用。政府要注重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支持和保障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学校主导”属运行机制链条中的执行系统,指的是,高职院校针对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影响,以创业教育为指针,承担为社会提供一大批创业创新人才历史重任的主导作用。“市场调节”属于运行机制链条中的动力系统,它由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所规定。“社会参与”属于运行机制链条中的监控系统,指的是创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社会化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程度。只有当四个系统处于有效运行过程中,高职创业教育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构建和实践创新的意义

(一)构建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是推动高职教育改革深化的强大动力

创业教育作为崭新的教育体系,与高等职业教育一样,具有支撑这一体系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有自身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课程与内容、途径与方式,这是职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之所以说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是推动高职教育改革深化的动力,是因为:一是高职教育为学生所提供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规范是创业教育的基本条件和发展背景,否则创业教育所培养的开创个性、开拓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就失去了成长基础。二是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逐渐递进上升的层次体系,可充分依附和利用高职教育系统中现有的途径和方式。创业教育目前不可能、乃至将来也无必要形成独立的学校制度和体系。三是现阶段创业教育采取渗透和结合的方式,并不必然会取消或削弱创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况且不同教育思想、不同流派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完全符合当今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及走向。这种渗透和结合的必然结果,形成推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促使高职教育出现适应未来挑战、符合时代精神的变革和创新。

(二)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实践创新是推动创业教育实施和深入的重要途径

从高职创业教育实施时间上考察,创业教育无疑是一种新生事物。众所周知:我国大学创业教育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纳入教学时间更晚。2002年4月教育部才刚刚启动在清华、北航等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试点。而有自觉意识的高职创业教育实践则是近几年的事。经过探索实践,高职创业教育虽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但与国际较为成熟的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高职创业教育还面临基础性战略的挑战和缺乏完备教育教学体系的瓶颈制约。

从高职创业教育宏观运行的价值取向和策略选择上看,高职“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子系统,其运行必须与教育系统的目标指向与运作方式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2]。一方面,高职创业教育的宏观运行必须在高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整体框架中,“寻找与其他改革措施的共同点和一致性,并在这一基础上实现创业教育自身的规定性和独特性”[3]。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某一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以综合投入各种教育资源为前提。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一种知识产业,其运行需要使用和投入多种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各具特色,更何况这些资源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4]。

从高职创业教育不断升温的社会背景来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基础性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对尚未及时适应这种市场变革、至今仍在坚守计划调节思路的高职院校,已面临我国高职教育体系与市场体系在人才供求关系中所存在明显的机制性冲突,而这种冲突又受现行职业教育体系与教育资源严重制约在短期内无法消除的状况。就目前而言,各类高职院校设法依据社会需求,通过专业调整和课程建设力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毕业生的就业竞争状况。然而,这种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和扭转市场发生明显“过剩”的矛盾症结。

可见,构建和完善高职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是高职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证;而致力于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实践与创新,则是加快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实践与创新的举措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们要全面推进高职创业教育,必须对其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从整体上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吻合,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相适应,与经济相协调的由政府有效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市场有效调节和高职院校主导的运行系统。主要举措为:

(一)完善政府有效管理的保障系统

1.建立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出于对就业的狭隘理解和创业教育认识偏差,高职院校内至今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原因之一:在于“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硬性规定和约束。也未能有效进行大力提倡和引导”[5]。因此,政府首先通过立法来推动。具体讲:应根据社会、经济变化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投资、培养目标、办学条件、收费方式、教育教学评估、办学利益分配和校企联合办学等方面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其次,加快建立并实施创业就业制度,出台相配套的法律和法规。诸如:现阶段应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适当降低其市场的准入门槛,并大力简化相关手续。同时,制定优惠政策,诸如:利率、税率和建立专项创业基金,即通过创立信贷政策来解决创业者的资金困境。

2.加大财政拨款。高职创业教育要取得实质性成效,核心问题在于创业实践。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经费,主要依靠学费和政府的投入,尽管其都认识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然而在资金投入的问题上,却处于两难境地。不投入或较少投入,均无法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因此,政府以法促教外,还须提供经费支持并同时致力于拓宽经费来源。

3.统筹创业教育资源。政府行为的要务之一是统筹规划。政府除制定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逐年增加财政拨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外,还应关注社会资源的利用和合理配置。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培训关系中最为密切的社会组织,对创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积极吸引其参与创业教育事业,如税收优惠或其他政策优惠等。

(二)建立社会督导评估的监控系统

1.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和课程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是高职创业教育的关键,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则是推动高职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对创业教育学科的研究时间短,部分领域至今仍属空白。其主要反映在:一方面,学科建设中创业课程刚刚起步,学科建设缺乏应有的严谨和系统;另一方面创业教育和科研力量,师资水平和数量不足[6],高职院校虽可单方面设置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现行专业目录设置,专业设置和调整仍由承办学校自行确定,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即成),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开发不仅仅包含课程体系,更应包括非课程体系。[7]我们在创业教育内容需求的调查中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多接触社会,其比例高达62.59%;希望学校提供就业与创业指导仅占25%。表明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积累经验和人际技能。因此,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和课程开发才是真正提升创业实践课程的质量,实现学生创业意识和社会需求间“零距离”的唯一有效途径。

2.社会参与创业教育质量督导。目前,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工作中,基本上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家之言。笔者认为:这种没有社会参与、缺乏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实难对其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作出全面中肯的评价。因此,在创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中,必须转变评价方式,加快对创业教育督导评估的社会化进程,逐渐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一是要成立创业教育督导评估中介机构,实现职教评估社会化。二是完善创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体现创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时代特征。三是对创业教育评估方法多样化,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三)实施有效市场调节的动力系统

1.依据社会和市场变化调节课程体系。鉴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试点之中,创业教育体系尚未明确,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把社会的有效需求(显性或隐性)作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和调整的基本依据。处理好社会有效需求具有的多种性、多变性与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矛盾,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研作为重要环节来抓,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确保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调整的前瞻性。

2.根据市场需要开发课程内容。创业教育这一概念虽早在1989年就已出现,创业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高等学府至今仍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几年间冠以“创业学”、“创业管理”的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研究所相继成立,然而这一切与现实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为确保创业教育过程的鲜活性,应以现实社会的状况作为切入点,自始至终把现实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之中[8],以指导创业教育实践顺利进行。

(四)加强高职院校主导的执行系统

1.强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拥有创业知识并不一定能拥有创业技能。创业技能是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培养。综观为数众多的高职院校虽有与企业签订实训合作的协议,然而这些基地并没被有效利用。通常仅是学生短时间的实习场所,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理念和品质。因此,高职院校要摆脱因缺乏国家法律条文的硬性规定和优惠的扶持政策来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热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打破传统的管理定式,积极创新管理思维,及时建立起一套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的机制。如在校企间签订协议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共同制定和完善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在实训时间和教学内容上尽量与企业生产协调,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的同时,设法促成将现有实习场所转变为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

2.建立校内创业者联盟。目前高职院校内所探讨和尝试的创业教育模式,从其本质而言,仍是一种按课程内知识和系统逻辑进行阐述的适应性教育形式,缺乏开创性和动手能力的锻炼。为此,高职院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校内创业者联盟,为准备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学生搭建交流沟通和学习平台。通过该平台,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创业知识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让准创业者和创业者获取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创办企业。同时,通过该平台的互动,把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孵化器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联系起来,使高职生的创业活动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3.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是推进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环节。鉴于多数教师因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瓶颈的现况,高职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创业教育课程与经济学和管理学比较接近的特点,坚持以经济学或管理学专业教师为核心组建创业教育教师团队的同时,大量聘请优秀企业家或有创业经历的人来担任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骨干教师。学校也可设法组织院内相关教师走出课堂,体验创业,提升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建新.创业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6.

[2][3]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247.

[4]邓蓓.高等职业教育成本特征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03-104.

[5]董仁忠.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制度缺乏剖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49-52.

[6]郑建红.创业学与商业计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6-27.

[7]田红.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8):61-62.

[8]蔚青.课程设计: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J].中国高教研究,2006(5):90-91.

责任编辑殷新红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运行机制创业教育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