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2009-06-02 06:58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范读诵读文言文教学

陈 光

[摘 要] 文言文的教学,目的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文言文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诵读法。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诵读;范读;品味;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64-01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很多学生却不喜欢文言文。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学起来感觉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文言文教学占据着相当的比重,无论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积累古人字、词、句、章等技巧的角度,都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诵读的方法和步骤。

诵读方法可分六步进行。

一、学生预读

要求学生在老师上课前自己先读课文,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二、教师范读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言诵读水平,揣摩文本,反复练习,范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为学生模仿诵读树立榜样,使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乃至背诵中感受到文言诵读的魅力。学生只有在教师的诵读中分享到了诵读的愉悦,才会产生自己诵读的强烈动机,进而去尝试诵读。对每篇文言课文的教学,我都坚持范读,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当然,我也经常放范读录音带,让学生认真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还可以使学生听出一些朗读的“门道”,掌握朗读的技巧。

三、学生练读

在学生朗读时,首先应要求学生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发音正确、规范、清楚。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文言诵读进行技巧指导, 让学生在文言诵读中体会到文言学习的快乐。教师要为学生诵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每篇文言文的教学至少要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诵读,对于要求背诵的课文还要作背诵指导,让学生读出句内停顿、重音、语气、节奏,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细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正确的反应能力。例如:朗读时的句读停顿要正确,这直接关系着对文章的理解。

在朗读中,还要正确读出语气。文言文中语气复杂而多变,不仅要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而且要读得强弱缓急分明,这就要求较好地了解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扁鹊的几次劝告一次比一次急迫,而蔡桓公的几次回答一次比一次不耐烦,在朗读时就要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

四、教师解读

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我比较常用的方法有:1、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完成。2、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翻译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3、“补”,就是增补。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5、“调”就是调整。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五、学生品读

学生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我常用课堂专题讨论的方法,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如我在上《桃花源记》时,就让学生讨论品味: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六、学生诵读

背的方法要讲究科学性。先要口熟,反复朗读是基础。其次要利用支撑点,就是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记准若干昭示文意的关键语句,包括名句、佳句以及段落的起结和衔接上下文的语句,用它们作为支撑点将全篇(段)贯穿起来。第三,要掌握文章的理路。即努力探索作者为文之用心,特别是要弄清楚文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者行文方式上的一些特点。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化整为零,分段背诵;相互背诵,查漏补缺;反复背诵,突破难点,以及理解记忆法、尝试记忆法和协同记忆法等,来提高学生背诵的实效;还可以用古人行文中常用的结构修辞法(含对偶、对举、衬托、排比、设问等)、骈句、韵文等帮助记诵。

【作者简介】陈光,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鹅塘中学教师。广西 贺州 451100

猜你喜欢
范读诵读文言文教学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