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教学对策

2009-05-07 05:48郑寿和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学困生

郑寿和

摘要:在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中的学习成绩不良学生(暂称之为“学困生”)比例较大,转变“学困生”是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从教师因素方面对“学困生”的形成作一些分析,并对已经形成的“学困生”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教师因素;教学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全面性,不但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更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成才.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对已形成的数学学习上的“学困生”,笔者调查了一个年级段的学生,从高一到高三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每个学期“学困生”所占比率如下:

A:高一上

B:高一下

C:高二上

D:高二下

E:高三上

F:高三下

从图表可以看出,在数学学习中,“学困生”还是占据相当的比例,且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谈话等方法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已经形成的“学困生”提出一些相应的转化方法.

二、“学困生”成因中的教师因素

为获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说明近几年导致数学“学困生”较多的最常见的实际材料,对高中三个年级数学成绩不良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到了以下材料:

从上表可以看到,占主导地位的是:①②③项,而这些往往是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形成的.

教师在“学困生”的成因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困生”关心、激励不够

爱是教育的前提,罗素说:“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的发展.”对于“学困生”来说,爱和鼓励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笔者对教师对待“学困生”的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学困生”的鼓励、表扬远远不够,使学生不愿学习,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厌学情绪.

2.教师错误的教学观

教师在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加快教学进度,对优秀的学生宠爱有加,只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教学,盲目提高教学目标,随着学习的深入,作业错误多,考试失败多,使“学困生”灰心丧气,产生恐惧逆反心理.造成他们一步跟不上步步落后,差距越来越大,丧失信心.

3.两极分化点处理不当

在对学生数学兴趣变化的调查中,感兴趣学生最明显减少出现在高一第二学期和高二第二学期.这两阶段所对应的教材内容是: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内容从学习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一大飞跃,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研究的方法都和过去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学习中的困难估计不足,未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促使了两极分化的形成,带来了很难逆转的后果.

4.期望过高,急于求成

教师主观上是期望每一个“学困生”都有所进步,但许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急于求成的心态.如有的教师一开始就对“学困生”提出了许多要求,让这些学生感到可望而不及.或者有的教师虽然降低了要求,当“学困生”还是难以达到时,教师对其就丧失信心,放任自流.使前一阶段的效果完全丧失.正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切实际的期望,急于求成的心态,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使他们潜意识中开始畏惧数学,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挫伤了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转化对策

由上可知,“学困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只要我们教育得法,绝大部分是可以转化的.因此,我认为可以尝试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对策1.师生交流,情感和谐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和潜能,大多“学困生”都是一些非智力因素而造成成绩下降,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对此,教师要多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而且具体指导学生,让学从不学到学,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而完成一个根本的转折.教学中要舍身处地的为“学困生”着想,和他们“心理换位”,以教师良好的情绪,感染“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乐于和教师合作,乐于学习数学.

对策2.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强调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而“学困生”的重要特点,是欠缺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兴趣.因此要转化“学困生”,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笔者认为可在教学中利用知识的趣味性,剌激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教学的艺术性引起学生的专注、兴奋心态.多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明白学习上的成功是实践与努力作用的结果,以保证他们去积极主动地改变原有学习方式.另外学生的思想与学习动机关系密切,理想越大,学习动机越持久,越能排除干扰.

对策3.教与学协调运行,有区别地教学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面向全班,不容易顾及“学困生”,使教与学同步运行比较困难,很多内容,好的学生早已接受了,而“学困生”还是模模糊糊,第二层的问题已在课堂上展开,而第一层次的内容还在“学困生”的脑子里回荡.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的思维操作和动手操作的不平衡,造成了教与学不同步,教学效率不高.因此采用分层、有区别地教学就成为有效手段.教师在备课、编制练习、指导学生等方面应多为“学困生”着想.

对策4.开展第二课堂

课内活动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途径,然而课内活动往往囿于教材内容,仅靠课内,转化就难以实现.因此,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与学生一起到校外搞实地测量,例如测河宽、测水塔高等,使学生把学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摆脱自卑心理,其良好的学习情绪,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在课内几乎是难以发现的.所以转化“学困生”教学一定要发挥好课外的力量,挖掘它的潜在功能.

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运用科学方法引导“学困生”,一定能转化好“学困生”,使我们的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学有所成.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有效的“学困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