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炳龙
[关键词] 思想政治;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 R241.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192-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说明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也会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增加,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
所谓“人文关怀”。一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平等,切不要居高临下地批评、指责,你错我对,你一定要服从我、听从我,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适应,用这种方式做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事与愿违,解决不了社会主体思想上的问题。二是思想认识上允许有差别,提倡包容和谅解,在存异的前提下实现大目标上的共识,这是人文关怀的关节点。三是了解和把握人们不同层面,不同时期的文化利益与需求,切不要抹杀差异求同,这样会使人丧失自我发展的动力。要在充分满足人多元的差异需求后,推动每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在这个基层上实现社会主体思想觉悟的提高,政治立场的坚定,共同为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四是在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思想时,要解决其物质上、生活上、生存上的民生需求,这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长期提倡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满足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和民生问题,有时后者的解决和满足会极大推进思想问题的解决。
所谓“心理疏导”,从广义来讲,就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从狭义来讲,是指建立和心理咨询与治疗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关技术和理论,对求助者进行帮助,以缓解或消除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以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可以有效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改善人们的非适用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并促进人格成熟。能以有效且适当的方式,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压力,处理问题和适应生活。因此,心理疏导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讲,它体现的是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是人性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满足人类个体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一种科学做法。
十七大报告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时代特征。人文关怀侧重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导侧重解决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既见物又见人,既见形又见神,把解决人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统一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围绕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关爱人的机制。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是人文关怀的首要任务。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统筹兼顾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围绕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建立教育人的机制。社会的和谐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三、围绕满足群众的政治需求,建立凝聚人的机制。发展民主政治,能够促进党群、干群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等方面关系和谐。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引导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
四、围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建立鼓舞人的机制。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的思想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人们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充实。
五、围绕满足群众的心理需求,建立疏导人的机制。当人们的需求无法满足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相互联系、互为表现的。要高度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问题。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道,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完善社会心理救助体系,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加合规律合目的,更加合法合理合情,从而使人们能以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和荣誉,塑造自身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和人文环境。
(收稿日期200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