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009-04-21 09:45张雪梅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质疑自主探究新课标

张雪梅

[摘 要]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 自主探究 质疑

新的数学教材,在注意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了趣味性,更贴近了生活。新教材每节课都是由具体情境导入新课。这些情景中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如果以教师为主来解决,既费时、费力,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树立情感意识,为学生创设宽容的心理环境

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创设一个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只有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大胆而活跃。如果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认可,反而经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和行为就会受到压制,久而久之就没有学生再敢主动探究了。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充分交流、自由交往、民主讨论,彼此激励,平等对话的小组合作学习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的共鸣和融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教师应站在建设性的高度、赞赏的立场,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倡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别出心裁甚至古怪的问题。

二、营造宽松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的自主性在于对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征服问题的欲望。教师只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由旧知引新知,由浅入深,层层铺垫,为学生创设迁移情境,并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地去探究。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学生就会自主地进行探究与思考,作为这一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例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设计情景问题:“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写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出两个根,把两根告诉老师,让老师猜出你们的方程。”老师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很快说出原方程,学生因此会感到惊讶,就想弄清楚老师的秘密在哪里,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兴趣。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学生就要根据游戏中透出的信息:已知两根就能确定原方程;故会猜想:两个根确定方程的三个系数,从而在情景中发现了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找出确定的规律,就会对两根作加、减、乘、除等运算,把运算结果与系数对照,发现出一些规律,再根据这些规律猜想一个结论即根与系数的关系,再运用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定理。

三、利用作业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的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来进行。作业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探究、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

例如,在初三的一次数学习题课上有一练习: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A=108°,BC=a,AB=b,BD平分∠B交AC于D,AD=__________(这道题没有给出图形)。

作业中,同学们给出不同作法。

解法一:在BC上截取BE=BA,连结DE运用三角形的全等可得。

解法二:延长BA到F,使BF=BE,连结DF,则ΔBDF≌ΔBDC,可得答案。

解法三:过点A作AE∥BC,交BD的延长线于E点,然后利用比例式可求出。

解法四:在BC上截取BE=BA,连结AE,然后运用ΔABC∽ΔEAC,即得答案。

解法五:是延长CA,截取CF=BC,连结BF,可证∠F=∠FBC=72°,从而得ΔFAB∽ΔFBC,解一下即得。

虽然学生获得上述结果要花许多时间,但做这样的一题的价值要比做五题强,同时学生活动自由了,参与意识增强了,思维更活跃了。因此,花点时间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名人的故事,激励学生,让他们懂得获得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方法才是关键。在班级中,召开数学学习方法讨论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逐个介绍经验,开辟黑板报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究。

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进行《合并同类项》教学时,很多学生经常出现同类项没有合并完全的问题,有的甚至漏掉同类项,于是就让他们总结并编写了顺口溜。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随机点拨。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在开始一个单元和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时都让学生们养成自己归纳和总结的习惯,使单元重点系统化,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五、放开手脚,让学生做好自我小结

数学学习只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后消化。让学生做好知识的梳理,认真及时做好小结工作,这对培养学生自主性尤为重要,这个工作教师不要因为不放心而代劳,更不能仅仅走过场。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尤其是章节的小结体现出对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的理解程度,是否真正把知识消化、吸收,化成适合自己的记忆模式。小结形式可多种多样,每节课结束,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教师讲的重点,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好章节练习,自编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同时,引导学生将题型和方法加以纵横比较找出规律,甚至可以写一些体会。教师在学生的小结中,亦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修改,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培养学生的探索,概括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贯通。对学生的自我小结,教师要以鼓励为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把表扬和奖励带进课堂,评出学生的自信心,评出学生的成功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教学评价成为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和发展的手段。

综上所述,教师应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酷爱,让他们在迫切的需求下学习,使他们把数学学习变成自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各自所处的数学学习环境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改变以往的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达到数学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猜你喜欢
质疑自主探究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