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丽萍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引入“合作学习”方式,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所有学生在知识智能、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共同进步。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高效实施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点。
[关键词]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也称为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目前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为主体形式来贯彻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利用学生的互动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健康的情感意识与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大家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使信息技术课堂的合作学习更高效,让学生的进步更快呢?本文从笔者新课程教学实践出发,以“数字化图像的采集、加工与合成”教学设计为载体,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高效实施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合理分组,恰当分工
合作学习要真正实施好,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分组很关键。根据班级整体水平、学生差异、学生组合意愿等进行分组,并制定一定的组织管理方式,是成功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之一。在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随机分组、自愿结合、教师指定分组等多种方式,最终确定以“互补互助,协调和谐”为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兼顾教学的需要,灵活分组。本案例主要采用“兴趣认同”分组,通过课前调查,设计了“班级纪念册设计”、“海底总动员设计”、“与明星合影”、“贺卡设计”等八个主题,对同一个主题、同一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四个同学自由结合成小组,对共同的话题作进一步的探究。同时,为了组内的高效合作、组间的公平竞争,笔者也对一些小组进行了人员的调整,使合作学习小组强弱搭配,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分组,使得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提高了知识和技能,同时成功地参与合作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得到长足的进步。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清晰和升华,同时增强自身的自豪感和责任心。这就给学生的共同进步创建好了“平台”。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尝试不同形式的多次编组。打破固定的成员配对,以利于学生的多层面交往。同时,由于小组成员在合作中要花时间去相互磨合、适应,为了合作的高效性,小组成员也不要变换太频繁。笔者建议,在同一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合作小组成员应相对固定。
为了小组合作协调有序,各小组设有组长、发言人等不同的角色。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是小组活动的领头人。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可要求各小组在一个新活动开始时,最好更换角色,重新确定各自的角色。组长由组内成员推荐产生,可根据需要改选。角色的互换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同时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特长。
二、选择时机,细化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要每节信息技术课都采用合作学习。对于一些传统的内容,比如利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要他们一起小组合作学习,似乎也很难分工。
要选择好时机实施小组合作活动。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基础有差别,信息技术课上的知识点不可能都让学生去自学掌握,具体操作主要还是看教师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一般为:小组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评价总结—后续补救。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一般要求学生在技能方面已经有了简单的掌握,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进行更深的探讨和加强,同时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综合的主题目标来提高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比如说,先教会学生Photoshop界面组成、旋转、裁剪、缩放、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简单操作,再让学生分组加工图像;先教会学生图层、选框、移动、变换、图层透明度、图层样式等操作,再让学生分组合成图像。
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具体化、阶梯化,要有可操作性,不能太笼统或太难。比如说,“数字化图像的采集、加工与合成”模块总的任务是根据需要,用合适的方法采集图像,并进行加工与合成。但具体到每节课,就需要具体细化。第一节课任务一:先请每组同学根据需要采用不同方式获取图像。任务二:能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加工。第二节课任务一: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合成;任务二:制作成电子相册进行汇报。
同时,组内还要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任务,每个学生要明白“合作些什么”、“怎样进行合作”、“我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例如,在采集图像时,谁用数码相机拍摄图像、谁通过扫描仪转换图像、谁通过互联网采集图像都要商量好。总之,要充分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作用,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共同进步。
三、及时调控,全体参与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而是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及时调控学习纪律、进度等。同时,每个学生要全身心投入到小组学习中来。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防止两种情况:
1.要防止课堂纪律无约束。合作学习活动避免不了讨论、争辩,但是,整个活动必须在有序的、有纪律约束的情况下进行。否则,不仅本组的学习活动无法顺利进行,还会给其他组造成干扰。当然,学生并不是有意破坏课堂纪律的,有时是情不自禁。比如说,有的学生看到偶像的图片会尖叫,而当某小组成员声音较大或争论较为激烈时,教师要提醒该组成员减小说话的音量。
2.要防止个别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游离于合作之外。小组合作活动中,由于主要的评价都是指向小组的,所以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消极地依靠其他同学,出现“搭便车”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依赖思想,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提高活动的效率。
四、及时小结,多元评价
很多时候,信息技术课堂小结只有下课前的那一次。但笔者认为,课堂中要及时小结。比如说,一个任务完成后,教师就要及时总结学生的完成情况、帮助其分析原因、并进行及时指导。这有利于组内对上一个任务的补救,也有利于组内下一个任务的完成。另外,这个小结可以针对全体学生,也可以只针对某个小组。
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要给予及时的、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制定评价原则时,既关注整个小组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映;既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技能提高,又评定小组的合作情况,交流意识。我们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把多元化的评价看作一种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客观、科学地评价组内作品和其它小组作品。
评价要多形式。可以对作品进行打分量化,可以对作品写评语,不要笼统地说“好”或者“不好”。
有的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太频繁。每一个任务完成后,都得进行PK,都得进行自评、他评,那也没必要。比如说,当每组学生完成了数字化图像的采集、加工任务后,可以只请各小组完成“图像作品登记表”(见表格1),当图像加工、合成、制作成相册后,再请学生展示作品、完成评价表(见表格2)。
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对教师在综合能力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的课前要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包括教学设计、学生分组、共享资源、网络维护等方面,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
2.教师的课堂组织监控要到位。课堂组织包括说明学习任务、制定评价小组作品的标准、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学生帮助等方面,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保障。
3.教师评价和总结要及时准确。包括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评价小组合作和交流意识、归纳和整理知识点。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小组内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必须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意见,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只有组内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小组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通过三年多的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实践,笔者充分体验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魅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只要我们做到以上五点,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合理评价,相信学生,引导好学生,信息技术课堂的合作学习就可以实现“每个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丽静.合作学习之我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0).
[3]王问洋.让合作学习变得真实起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9).
[4]马德良.走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J].新课程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