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科学学困生的学习有效性研究

2009-01-12 08:42陈黎芳
科教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农村初中

陈黎芳

摘要本文通过农村初中科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提出了转变理念,帮助学困生扫除障碍;用爱教学,帮助学困生找准原因,树立信心;树立榜样,帮助学困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科学的能力;贴近生活,利用现有环境,帮助学困生找到科学与生活的连接点;正确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等措施。

关键词农村初中 科学学困生 学习有效性 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初中科学学困生的现状分析

2006年,杭州市教育局推出“初中毕业班后1/3学生学业水平抽测”,在杭州掀起了一场关注“后1/3”的行动。“后1/3”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是不堪于各方面的压力,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又缺乏动力的学生——“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科学成绩,提高他们的学习有效性,成为摆在科学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而农村初中,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学校教学条件等的影响,“后1/3”的学生在总体水平上要比城区的差。他们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是缺乏毅力,意志薄弱型。这一类学困生偶尔会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喜欢打冷枪、耍小聪明,但意志力不够坚定,学习也不刻苦,造成成绩不理想。他们似乎缺乏长期的激励机制。二是刻苦努力,但方法不当型。这一类学困生学习刻苦努力,但是由于方法不当,成绩总是不见进步。他们很少会给班级带来负面影响,但也几乎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给人置身事外的感觉。另外,还有一类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且道德品质有待提高。这一类学困生不能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行为表现欠佳,打架斗殴、故意扰乱班级秩序、沉迷于学习之外的嗜好(游戏、体育运动、谈恋爱等)。这部分学生对班级的影响力和破坏力比较大。

但是,农村的学生,生活体验比较丰富,对于科学这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又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2 农村初中科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经分析,笔者对农村初中科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做了如下概括。

2.1 科学的学科特点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矛盾

《科学》课程的内容已经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而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在这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接触了7年级到9年级的6册浙教版《科学》教材,发现了如下特点: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主动性和发展性;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和时代性;在内容组织上,体现了探究性、整合性和逻辑性;在呈现方式上,体现了多样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从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教材对这种思想的落实来看,都是值得肯定的。课程要求和教材编排都充分体现和强调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但这种要求如果和应试教育相对应,那么传统的教法就无法完全适应新课程和它指导下的新教材了。

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素质教育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能充分摆脱“应试”的阴影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况且,素质教育下的考试不是在原有考试基础上降低难度,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提升和补充。教师们既想彻底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把学习的主体性还给学生让其更自由地发展,又怕不能完成“应试”的任务。如下图所示,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新课程指导的《科学》教材与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形式是否能完全适应,取决于教法的具体落实。

对于学生来讲,面对的只有教材和教师。如果教师的教法使得知识的落实受到阻碍,那么新课程的教材是无法直接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的。这对于农村初中的科学教师来讲,也确实是一件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现象也呼吁出许许多多关于教师“素质提升”方面的培训和考核,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局问题。

2.2 农村的社会文化氛围

农村初中,特别是对地处城郊的学校而言,城乡结合部的特殊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

首先,城市建设的步伐越往郊区延伸,农村原有的乡土气息就消失得越彻底。农田、菜园的作物,河流里的水生动植物,荒野的蒿草,蔚蓝天空里的白云等等,哪怕谈不上经验,也能作为学生的亲身体验或观察感受帮助他们学习科学。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耕地逐渐消失,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大多数成了新建工厂的廉价劳动力或者赌桌上的常客。农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文化素质也有进步,但是在培养子女和赚钱养家糊口之间总是找不到合理的平衡点,有的甚至抱有“读书无用”的态度,对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学生生活在充满金钱气息的农村社会里,得不到家长足够的关爱。于是,游戏机房、网吧等娱乐场所,在管制不够严格的地区,成了一些自制力不足学生的“基地”,品德低下的学困生应运而生。

其次,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信息渠道更加宽阔。现在,很多家庭都配备了电脑,更不用说电视机了。尽管许多家长已充分认识到迷恋电脑游戏的弊端并进行了一些管制也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电视机几乎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回家生活的主角,这些学生中学困生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他们收看的电视节目大多以青春偶像剧、娱乐节目、动画片为主,很少能从客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教育。

第三,特殊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外地生家庭。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能遇到一些这样的特殊家庭学生,而他们的学习往往存在很大的困难。

如今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和人际关系都产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这种变革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可以影响其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而留守家庭的学生,缺少父母关爱,心态失去平衡,学习没有自觉性;爷爷奶奶的溺爱又导致他们养成了撒谎和懒惰的坏习惯。有些本地家庭虽然比较完整,但教育方式欠妥,有的过于溺爱,有的过于严格。外地生家庭往往有超生的现象,孩子多加上父母忙于打工,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家庭教育。这些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容易在心理阴影或者家庭过度自由的环境下成为学困生。

以上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些孩子缺乏正确持久的监督和向导,从而失去了学习科学的良好氛围,他们意志力日益低下,又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导,逐渐成为学困生也就不难想象了。

2.3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由于身体外形的变化,初中生已经慢慢产生了成人感;性的成熟,又使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而初中生的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所以,在行为上常常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他们对师长既依赖又想反抗;对陌生世界既开放又患得患失;面对困难可以勇敢又会怯懦;面对一点点成功就会骄傲,面对小小挫折就容易自卑。如果形成了反抗、封闭、怯懦或者自卑的心理,那么孩子们走向学困生的阵营就轻而易举了。

3 应对农村初中科学学困生的措施

要想一下子让学生摆脱科学学习困难的枷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转化科学学困生,得在长期的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渐扫除心理障碍,建立学好科学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科学的有效性。

3.1 转变理念,帮助学困生扫除障碍

学困生一般都容易招人歧视,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这种冷落和歧视是学困生心理上面临的最大障碍。科学教师若能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做一个关注学困生的有心人,帮助他们扫除障碍,那么就不难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锁的钥匙。

平时被人冷落和歧视的科学学困生最需要的就是科学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最渴望的就是能与科学教师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通过课堂上的优先照顾和课后的交流沟通,师生之间很自然地就建立起深厚的情感,慢慢的他们会对科学和科学教师有一种依赖和期盼。其他同学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会逐渐消除原来的冷落的歧视,障碍自然就容易解除了。学困生在科学面前不再怯懦,可以敞开心扉,欣然接受科学知识了。

3.2 用爱教学,帮助学困生找准原因,树立信心

其实,科学学困生的形成都有其主要原因,就如本文所提及的,这需要科学教师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这种调查没有对学生的“爱”是不能完成的。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它能融化学困生心中的冰块;爱是一种责任,它应该时刻装载着绝大部分学生的发展。

这种爱主要体现在:教学准备,钻研教材,充分了解绝大多数学生的已有水平,使科学更接近生活;科学课堂,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多为学因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体验学习科学成功的乐趣;课后辅导,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自我暗示,常用“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来鼓励自己,克服自卑心理。科学的学科魅力加上科学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当然,这种爱还体现在平时对学困生生活的关心和异常表现的关注,包括与其家长的交流。这种关注可以帮助我们找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他一起克服困难,帮助他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3.3 树立榜样,帮助学困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科学的能力

小学里,学生们容易崇拜类似科学家那样比较高大的形象,而初中学生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然也会羡慕比自己强的同龄人。因此,在给学生介绍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成功事迹的同时,还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给学困生渗透身边的榜样故事。这种榜样人物不一定要多么优秀,只要正好和这个学困生处境类似,又在某方面比他强的同龄人,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新闻报道甚至是虚构的人物。教师通过适度地引导,唤醒学困生心中已经泯灭的激情,燃起竞争的斗志,就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目标树立起来以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困生寻找班里或者家附近的小老师,建立“结对帮扶”的学习模式。一段时间以后,学困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高,科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可挑选科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总结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学困生进行方法指导。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监督学困生养成做好课堂笔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科学的能力。

3.4 贴近生活,利用现有环境,帮助学困生找到科学与生活的连接点

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都可能引发科学发现和创造,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可见,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关注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对科学教学来说是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

例如:“种子萌发”的教学,由于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可以发动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到家中挖掘一小方空地,进行“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探究成果。对于“垃圾处理”的教学,我安排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垃圾处理场参观,这样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很乐意参与,并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将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挖掘出来,并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科学知识,使他们热爱生活,学会观察和动手,达到不断提高他们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3.5 正确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学困生的失败者心态,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教师采取不适当的评价而造成的。教师应通过鼓励性评价,建立一个支持性环境,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困生的心理渴求,点燃其成功的希望。例如:月相这一节内容,有一个学困生特别感兴趣。有一次,讲解题目: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的月相是什么?感觉难度比较大,讲解之后调查做对人数时,他很激动地举起了手,而且喊了起来。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也情不自禁开心起来,于是在全班同学面前特别表扬了他。类似的,在作业批注中也可以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暗示。这样可以激发学困生对科学学科浓烈的兴趣,提高学好科学的自我效能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学困生能扫除心理障碍,大胆、自信地去面对科学学习,在榜样的引领下明确学习目标,逐渐提高学习科学的能力,并在取得初步成功后,通过科学老师的正确评价和周围同学的赞赏,不断增强学好科学的自我效能感,那么他们学习科学的有效性必将稳步提高。

相信,我们农村初中的科学教师一定能明确时代发展的要求,理解杭州市教育局“关注后1/3学生”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后1/3”学生受重视 杭州整体教育水平在提高. 浙江新闻网.

[2] 何德华.实施愉快课堂教学 减轻学生隐性负担[J].新课程研究,2009.8.

[3] 陈宣泽.浅谈科学教学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J].教学新方法,2009.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农村初中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浅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