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胜泉
摘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结合增城实际,从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规范和促进流转;帮助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城市化发展等方面作简要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土地使用权 流转 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284-01
当前,增城仍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县级市,农村工作基础薄弱、公共服务滞后,广大农民的发展理念和综合素质丞待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家园,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已成为农村和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及热切期盼。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正是贯彻这一总体思路的具体举措,同时也切合增城市正在开展的“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
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实质上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发生、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农民拥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参与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一直呈现规模小、数量少、范围窄的特点,并且多是一种零星、分散式的流转。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速的态势。
(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
实行二轮土地承包之后,随着土地承包30年不变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并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二)土地流转形式多样
在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中,按形式划分主要有:1.转包面积;2.转让面积;3.互换面积;4.出租面积;5.其他方式面积。其中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在土地流转中占的比重较大。
(三)土地流转主体多元化
过去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间进行,参与的主体也主要是农户。现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除农户外,工商企业、科研机构、机关事业单位、城镇居民等都纷纷下乡租地、包地开发农业,农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和外资进入农业,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二、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规范和促进流转
(一)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
虽然增城市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比较活跃,但土地流转有形市场的建设相对置后,市、镇两级政府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通过建立农村土地资源台帐,记录每个农户自二轮承包以来的土地变动情况,为农民承包土地的流转提供需求登记,发布流转信息,进行项目推介,指导合同鉴证,调处各类纠纷。
(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农村土地流转的合同是否规范,是减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关键环节,土地流转管理部门要统一承包流转合同示范文本,以增城市为单位组织印发,规范承包合同的格式、内容和程序,实行承包合同的公证、鉴证制度,并对承包合同进行备案管理。
(三)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引导大力发展经济
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结合全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帮助村实行土地统一规划和开发建设,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合理流转,盘活闲置土地,逐步依法有序地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益。支持农村和农民发展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市场、种植业和养殖业农场。继续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种养大户+农户”等农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以“好吃、好看、好玩、好价、好销”为特征的“五好”都市农业,培育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帮助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城市化发展
(一)开展城乡劳动力普查
建立城乡居民转移就业信息库,对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全面摸查并分类登记造册存档,及时掌握留村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情况,对劳动力就业情况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二)组织城乡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
要充分利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和镇劳动力培训基地,组织和帮助城乡居民参加“订单式”、“定向式”免费技能培训,确保全年城乡劳动力受训率达80%以上,同时,积极向广州市争取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就读广州市技校的名额,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就业。
(三)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
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鼓励单位、企业、农户之间实行钟点工、季节工等灵活就业方式,引导企业定向帮扶就业,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就业,确保全年就业率90%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1人以上就业率达100%。采用行业协会搭桥牵线的方式为农民提供种养技术,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市场信息等服务,积极帮助城乡劳动力创业。
我市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解决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土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城市化战略。
参考文献:
[1]中共增城市委文件增委发[2009]2号《增城市开展“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方案》.
[2]《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2002年5月.
[3]张湘君,刘洪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的土地流转制度.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