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艺术品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是心理能量释放的精神产品。艺术品流转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艺术品的交流和互动,通过中间渠道包括艺术品拍卖、画廊经营、私下交易等多种形式,将艺术品的所有权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行为过程。而这其中,艺术品拍卖在艺术品流转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品;拍卖;流转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艺术品市场的流通需要一个公平、公开、完全透明的交易模式,才能保证艺术品流转有序,并以这种交易模式的规则来培育和维护艺术品市场的体系。而艺术品拍卖具有公开性强、过程简单的特点,正是能够适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品交换的一种买卖方式。
艺术品拍卖这种市场交易方式能够在艺术品流转中大放异彩并发挥其功能,与其自身的特征有着必然关联。艺术品通过拍卖的形式,其拍卖出的最终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市场需求。在艺术市场中,对于难以给出准确价格的艺术品,最好的定价方式就是通过拍卖。以往传统的艺术品市场交换模式,很难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品的价值,当艺术品市场不再有宽度和广度的时候就需要拍卖来发挥作用。[1]
艺术品拍卖能够体现商品流通和财产流转的公平合理,[2]对于整顿艺术品市场秩序、建立健康有序的艺术品交换平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通过艺术品拍卖,能够普及普通民众文化艺术素养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而丰厚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积淀,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凝结着一个民族特定的文化观念和精神信仰,[3]需要普通民众一代一代地不断去传承和发展。艺术品拍卖正是普及普通老百姓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手段。如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其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十分光荣而悠久的历史,但自从1858年沦为英国殖民地后,随着西方异族文明的侵入,印度的传统绘画艺术被世人逐渐忽视。20世纪初,随着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印度传统绘画艺术开始慢慢复苏,逐渐在世界艺术舞台展现其魅力。随后,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也开始关注印度艺术,在2007年9月,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举行的“印度艺术”专场拍卖会上,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高达510.6万美元,成交率为74%,充分显示了印度艺术在国际艺术品市场良好的市场反馈。在这场拍卖会中,印度现代艺术家侯赛因的作品《无题》以40.9万美元成交,成为该场拍卖会拍卖价格最高的单件艺术品。可以说,正是通过艺术品拍卖的形式,印度绘画艺术的精神和文化特征激起了人们的共鸣,提高了印度国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民族自信心。
2 通过艺术品拍卖,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
艺术家只有在艺术创作欲望的驱动下,才能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艺术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意识的艺术作品。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艺术创作在现实生活中被认可,并能够转化为一定的财富,而艺术品拍卖正是检验艺术家所创作出艺术作品市场信息的最有效手段。通过艺术品拍卖,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艺术家都能受到鼓舞,从而唤起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如美术界非常关心的中国当代艺术,近些年在国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屡创佳绩,2006年11月21日,北京保利秋季专场拍卖会上,刘小东的油画作品《三峡新移民》成交价为2200万元人民币,创下当时中国当代单件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张晓刚、陈丹青、蔡国强这些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无不得益于艺术品拍卖。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影响下,连介绍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杂志《艺术品与拍卖》都说:“新一代的中国艺术家出现了,他们离经叛道,富有创意,属于彻底的后现代派。难怪如此众多的欧美商人纷纷打票飞往北京。”[4]美国经济学家歌德哈伯说: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注意力。而艺术品拍卖这种形式正是艺术品宣传的最有效手段,通过艺术品拍卖,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逐渐被市场认可,不断刺激和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使他们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3 通过艺术品拍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体系
艺术品市场是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5]随着艺术品市场不断向纵深发展,艺术品市场多元化的局面已经形成,画廊、拍卖会、艺术博览会等都成为艺术品市场交易的主要手段。艺术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艺术品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消耗掉的原材料,还取决于艺术作品在美学上的魅力,以及艺术家的地位、艺术家存世作品的多寡和艺术作品升值的可能性等因素。在衡量这些因素时,艺术品拍卖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易机制。[6]艺术品拍卖这种交易形式被运用于艺术品市场,极大地丰富了艺术品市场的外延,加快了艺术品市场的流通速度,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艺术品市场各方力量博弈的过程中,艺术品交易的规范化特别需要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交易秩序,而艺术品拍卖恰好满足了这个需求。艺术品拍卖以其公开、公平、透明度高的特征,吸引了大量艺术品在这样的交易平台上来实现价值,成为当今世界艺术品交易最重要的市场体系。
4 通过艺术品拍卖,能够培育出一批艺术市场的优秀人才
艺术品拍卖市场涉及范围很广,不仅需要专业的拍卖公司和拍卖师,还需要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专业的各门类艺术品鉴定人才和管理人才。近些年,伴随着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热衷于艺术品收藏和交流的有识之士开始步入艺术品拍卖领域,经过在艺术品拍卖市场实践中的摸爬滚打,逐渐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为了蓬勃发展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需求,近些年经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培育出了8000余名拍卖师,这些拍卖师已经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正是由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持续大热,培育出了一大批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古德温(英).国际艺术品市场(上)[M].敬一中,赖靖博,裴志杰,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8.
[2] 张培田.拍卖法律指南[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7.
[3] 张胜冰,屈小青,邹龙.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154.
[4] 周林.艺术法实用手册[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1.
[5] 何鸿.艺术品市场管理与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35.
[6] 伦纳德·D·杜博夫(美),克里斯蒂·O·金.艺术法概要[M].周林,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29.
[7] 黄瑞耀,赵吟佳,沈丹.艺术品流转中的法律保护研究[J].广州:法治论坛,2009(12).
作者简介:丁丁(1991—),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