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的学习不是简单模仿与训练

2007-04-23 02:51刘加霞
人民教育 2007年2期
关键词:量角量角器度量

刘加霞

度量角的大小是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在日常教学中,操作技能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的基本程序和步骤,然后学生模仿操作并进行强化练习。这样的技能教学容易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因为在操作中缺少思考与探究,更缺少猜想与创造。

操作技能的教学仅仅是模仿与训练吗?如何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真正实现独立思考与创新?下面以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为例分析如何使技能教学更“厚重”些。

一、量角是“屠龙之技”还是另有内涵?

带着问题、带着思考的教学就能避免学生的简单模仿与记忆。为什么要度量角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角的大小的作用吗?很难。学生并没有进行“角的大小”比较的直观经验,也没有量角的实际需求(但这种需求能够激发)。因为“角”是蕴含在客观物体里的,需要抽象才能得到数学上的“角”(顶点、过顶点的两条直直的边、平面图形),因此在客观物体里很少能直接看到数学上的“角”,在“静态”中很难意识到角的大小的作用。

那为什么还要学习“角的度量”呢?如何使“量角的大小”不是单纯的“屠龙之技”?

1.“三个滑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的导入环节,三个不同倾斜度的滑梯情境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体现出“角的大小”的作用,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角的大小”是影响下滑速度的重要因素。虽然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但现实中的滑梯几乎都是“标准的”、安全的,学生没有思维上的对比和冲突,就不会有意识地思考下滑速度与“角”的大小之间存在本质联系。学生学习的愿望与需求,需要教师激发而不仅仅是满足。另一方面,这三个滑梯也渗透着重要的函数思想:当滑梯角度变大时,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即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在变化中感受“角的大小”的作用。

2.在应用中感知“角”。

华老师的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应用情境:滑梯的角度多大合适?谁放的风筝高?椅子的靠背多弯才舒服?在哪个位置射门进球率高……?直观演示了抽象的“角”,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的作用。

虽然教师还不能清楚地向学生解释原因,但至少给学生宽广的视野和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角”的大小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不仅是生活所需,更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3.技能的背后是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在这节课上,量“角”的过程是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角”概念的过程。虽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但并不精细和深刻。例如,学生仅会简单地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至于如何抽象出“角”、“角”的大小的作用以及“角”的大小是否取决于角两边的长短等问题,学生的理解并不深刻,而这些都是“角”概念的重要内容。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有效的技能教学离不开对概念的深刻理解,脱离对概念深刻理解的技能教学容易演变为简单的模仿、记忆、强化训练。

量“角”的教学可能是“屠龍之技”的传授,也可能是发展学生对概念、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并感受其价值的教学,两者的选择取决于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量“角”的大小为何画“角”?

在华老师的课堂上花费了很长时间让学生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量角的大小”,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画“角”呢?这是由角的度量的本质所决定。

“角的度量”的本质就是所要测量的“角”与“标准的角”(已经知道大小的“角”)的合同,即这两个“角”能够完全重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知道要测量角的大小。

在角的度量中,两个角的重合与长度度量中两条线段的重合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但学生在理解这两种不同量的度量时其难度是不一样的,容易误认为“角的大小”等于角的两条边之间的“宽度”,因此得出错误的结论:角的两条边越长角的度数就越大。

学生理解“角的度量”的本质有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学生看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这与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比较浅有关。另一方面,即使看到了量角器上的“角”,也不知道怎样才能使量角器上的“角”与所测量的“角”重合。量角器上“角”的顶点在中心,有两条边都可以作为角的“始边”,要度量的角与哪条始边重合呢?这需要学生根据所要测量的角的特征决定。另外,所要测量的角的两条边的长度不确定,不能恰好和量角器上的刻度线重合,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

真正了解了教学的“难点”,教师就可以在“该出手时出手”,设计有效的活动(四次画不同角度的“角”)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量角的本质。

三、技能教学能否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在做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测调研中,大约80%的学生是按照下述方法量角的。

显然,这不是巧合。学生认识一维空间比较容易,因此,量“长度”没有困难,量角度时就产生了很大困难,主要体现为度量要“从头开始”的思维定势。试想,在以往度量的学习中,哪一类度量不是从“头”开始的?度量长度是这样,度量质量也是这样(但面积的度量不是这样,而是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凡是度量的量不是从“头”开始,学生学起来就有困难,例如认识钟表,“钟面”是一个封闭的结构,没有“头”和“尾”,把哪儿作为认识的起点呢?因此要先认识“整时”与“半时”,然后再认识其他时间。

学生按照上述方法量角是很自然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办法也有其合理性:这样“量角”只要把所读出的度数除以2就得到所测量角的度数(圆心角等于圆周角的2倍)。

给学生这样的思维创造的空间,发明新的方法,在使用自己独创方法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性,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方法的局限性:例如只能测量锐角;当所测量的角接近直角时,会带来比较大的误差等,也未尝不可。

另外,假如学生就用这样的“方法”量角,为了避免上述局限,是否可以重新设计量角器呢?量角器毕竟只是一个“工具”,而“工具”是人创造的,只要合理、无矛盾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什么样的工具皆可由人来决定。事实上,无论怎样设计量角器,其本质和现行的量角器都是一样的,即将半圆平均分为180份,每一份是一度。这是因为我们能感知的空间是欧几里得空间。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数学:数学是创造但绝对不是随心所欲、胡编乱造,要符合逻辑,要与宇宙的本质共性。

由此,技能教学能否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值得深思和探索。

(作者单位系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

猜你喜欢
量角量角器度量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经历度量五部曲,培养度量意识
量角小窍门
不欣赏自己的人,难以快乐
突出知识本质 关注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学生量角时常犯的错误及应对策略
三参数射影平坦芬斯勒度量的构造
量角器